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任海棠  杨娜 《唐都学刊》2011,27(4):96-99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西安地区人们的语言态度对普通话与陕西话语码转换的影响。试图解读陕西方言文化自信与官方语言推广之间的矛盾与和谐。研究发现,人们对于这两种语言变体的态度中既包含了对语言交际功能的认知因素,也包含了情感因素,因此,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不可忽视西安人对其地域方言的认同感与文化自豪感。  相似文献   

2.
辛晓玲 《社科纵横》2012,(10):93-96
方言的形成与地域文化的形成,有某种同步性。结合甘肃当代文学创作的实践,对于方言所呈示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它们分别是方言所展示的地域风貌、方言所体现的民俗传统、方言所蕴含的民族风情,等等。  相似文献   

3.
孙立新 《唐都学刊》2002,18(4):101-105
2 0世纪第一位用现代描写手段研究陕西方言的学者是刘文锦。 2 0世纪陕西方言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 :1.民国十八年以后的 2 0年里 ,刘文锦、白涤洲、黎锦熙、陆志韦等学者艰苦创业 ,功不可没。 2 .5 0年代末 6 0年代初 ,张成材、杜松寿、杨春霖、马天祥、孙福全、薛生民等学者在仅三五年时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粉碎“四人帮”以后 ,陕西方言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 ,张成材、郭子直、刘育林、张崇、刘勋宁、孙立新、邢向东、王军虎、辛世彪、黑维强、张维佳、张德新、郭沈青等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4.
由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唐都学刊》编辑部、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日在西安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长安历史地理研究、长安文化的古今融通、秦俑属性的相关探讨。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教育学院等十几个单位研究长安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全体成员和《唐都学刊》编辑部的全体成员、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代表参加了会议,陕西省文史馆、西安市社科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日报、陕西日报等媒体记者前来报道了此次会议。2009年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主题报告深刻而广泛。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朱士光先生就《长安文化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做了科学的阐述:长安文化实际上应是以陕西省关中盆地为中心,以陕北黄土高原与陕南秦巴山地为两翼之陕西地域文化,所以也可称为“三秦文化”。基于这一认识,朱先生即以陕西地域范围为对象,对其形成之地理环境基础以及其历史文化之核心内容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刘欣 《唐都学刊》2011,27(5):106-109
新时期以来陕西地域文学研究对陕西地域文学的形成历史、审美特点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有效挖掘并弘扬了陕西文学的独特魅力与内在精神。然而随着陕西文学创作境遇的日趋复杂和多样,既往研究亦显现出对当前文学现实的阐释乏力。鉴于此,当下的陕西地域文学研究一方面要承继传统,另一方面亦需开新视界,将地域性理解为是在不断自我解构和重建中的动态存在,以实现自身研究范式之转换。  相似文献   

6.
陕西方言中存在着一批与北京话语素同义、词等义的双音词,这些词亦见于早期白话作品。本文摘录了从构词上分析的四种类型的这类词语加以注释。由此可见近代汉语词汇的一些特点。这在汉语史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章平  许哲玮 《社会》2022,42(5):181-206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文化碰撞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社会融合。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汉语方言大词典》、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本文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大人口超千万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方言距离为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研究其如何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同乡团伙犯罪行为。研究表明,方言距离与流动人口同乡团伙犯罪显著正相关,同群效应是文化差异增加流动人口同乡团伙犯罪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方言距离视角解读城市化过程中文化隔阂对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丰富了文化影响移民犯罪及治理的理论探索,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裴晓军  李倩 《唐都学刊》2013,29(2):99-103
《秦中官报》是创办于陕西早期的一种综合性官办报刊,主要刊载清政府重要谕旨、陕西省内社会新闻、国内外重要新闻事件及文化信息.主要从《秦中官报》中的“秦事汇编”一栏着手,从教育、水利、工农业等方面来分析清末陕西的早期近代化.《秦中官报》为我们研究20世纪初转型期的陕西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宁波方言是吴语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次方言.从清末西洋传教士编写宁波方言手册算起,宁波方言研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本文分"宁波方言研究历史回顾"和"宁波方言研究分类述要"两部分记述了宁波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而以改革开放以来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王彩琴 《学术交流》2013,(2):120-123
扬雄《方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方言地理学著作。《方言》内容丰富,记载了当时各个方言区的一般词语,以及服饰、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兵器、交通用具、动物和昆虫等方面的词语,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秦晋、楚、周韩郑、赵魏、齐鲁、燕代、吴越等地的方言分布情况及特点。我们针对《方言》中记载的楚方言区特有的一般方言词语、服饰用语、饮食及生活用具用语、交通工具及生产工具用语等进行梳理,并分析其词义、词源及其文化意义,这将为我们研究和了解当时楚地的方言、文化以及社会面貌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绥德方言的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琴 《唐都学刊》2004,20(3):138-141
~~绥德方言的副词@马晓琴$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710061~~~~~~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形态为主的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陕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陕西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和发展战略的重心。综观当前陕西省文化软实力资源开发现状,虽然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发展环境,但同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与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活水源头,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支点中心,以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为关键环节和以广泛参与国际文化为外部支持,从而形成整合开发陕西文化资源的体制机制,为提升陕西文化软实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构成的重要时期。东北方言词汇系统是以幽燕方言为主体、同时吸收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外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而构成的。清朝末年,随着东北地区满语的衰落,通过由使用满语到使用汉语的转化,实现了幽燕方言主体地位的确立。但满语并未消失,而是同其他东北土著少数民族语言一起作为底层词遗留在东北方言词汇系统之中。清末民初是我国东北历史上国内外移民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大量国内外移民的涌入,形成了东北特有的语言接触现象,使以山东方言为代表的各省方言词及外来语,迅速汇入到东北方言词汇系统当中,极大地丰富了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要素,为东北方言词汇系统的最终形成创设了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秦开凤 《唐都学刊》2013,29(3):88-92
陕西地域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地位独特,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中华文化复兴需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陕西文化对助推中华文化复兴具有独特优势。陕西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构筑了中华文化的主脉,光辉的红色文化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新时期,陕西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使文化大省变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省,在中华文化复兴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万生更 《社科纵横》2012,(5):97-100
陕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与关中方言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诠释、辨正前人传注、整理古籍三个方面论述了方言词语对训诂学的作用,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同时,又对《说文解字》中的关中方言词作了分类考训,使其为训诂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7):57-6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国与国之间联系与合作日益紧密,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互通、增进了解也变得日益重要。涉外文化旅游是增进文化了解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陕西涉外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本研究对促进陕西涉外文化旅游的发展,以及陕西文化走出去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郭永生 《唐都学刊》2012,28(2):93-96
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文化历史资源,应属于所在地可资利用的资源,但是因种种缘故并非如此。2008年上映的电影《黄石的孩子》片名的误译对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影响十分明显,陕西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发掘与盘活本省文化历史资源,为陕西文化强省及西安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禹杭 《社科纵横》2023,(1):150-154
旅游供给侧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研究的话语转向业已出现,然而现有成果主要集中在国外,且缺乏对形象建构具体话语策略的深究。以隐喻这种话语实践中常见的形象建构策略为研究对象,分析国内旅游大省陕西在对外宣传中介绍旅游目的地时的隐喻使用情况以及通过隐喻建构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发现:陕西政府外宣网站在旅游目的地介绍中常用人体隐喻、珠宝隐喻、植物隐喻、建筑隐喻和食物隐喻,它们共同作用,突显了陕西旅游的历史文化特色,最终建构起了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优势独特的陕西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海外旅游者对陕西旅游的兴趣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20.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博大精深,滋养丰盈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从地理位置来看,陕西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这里文化资源数量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在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鉴于此,文章探讨陕西黄河文化的优势、现状与路径,深挖黄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陕西“黄河故事”,更好延续黄河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