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前志怪小说中的人仙恋故事主要以仙女凡男类为主,其又可分为人仙相遇型和仙女降临型两种。人仙相遇型多侧重情感欢愉;仙女降临型则带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其与六朝上清派的存思降真传道之法联系密切。受道教文化影响,志怪小说人仙恋故事中存在世俗化与神圣化的矛盾,这种矛盾是由道教人仙恋故事源自世俗又归于世俗的发展道路决定的,其随着道教对女仙的崇尚与改造而产生,最终又随着道教的世俗化而消解。  相似文献   

2.
从万历到民国,"正德游龙"故事在民间长盛不衰,反映出不同阶层渴望物质、情感和权力的心理祈愿。吴语区宝卷在吸纳正德故事时,摒弃了正德故事中最主要的情色风流和忠奸斗争,仅引入最接地气的周元招亲。"周元招亲"宝卷加入神灵救助模式和修行模式,将世俗故事纳入神圣文本,并在仪式语境中宣演,染上了浓重的信仰色彩。"周元招亲"宝卷吸收了幽默诙谐的市民文化,突出了周元的愚痴憨顽形象,强化了娱乐性和艺术性,又加入善恶报应的主题,融入了宝卷教化功能。由此实现了信仰、教化、娱乐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唐五代女冠大都风流放荡,这种看法有偏颇。女仙故事是折射现实的一面镜子,较为全面地考察此期女仙故事,可以发现道书与文人作品中的女仙形象迥异,大量描写多情女仙的文人作品导致了学者对唐五代修道女性的误解,而道书中比比皆是的清修女性的形象则被忽略了。事实上,此期修道女性中风流人物只占少数。  相似文献   

4.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上都与前代的文言小说不同。但无论是市井女性形象、守礼女性形象、情欲女性形象,或是复仇女性形象,都是小说作者在对现实中的人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而这一创作动机是受了南宋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的晏子的故事,在民间广泛地流传着。虽历经二千五百年之久,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故事里塑造的晏子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成为智慧的化身和人民意愿的象征。他的事迹在民间传颂,他的形象在古代壁画上出现,关于他的传说成为历代戏曲、小说经常采用的题材之一。然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7.
宝卷包罗宏富,广涉宗教、文学、音乐等方面。欲更客观、完善地认识宝卷及其价值,应从民间宗教、文学曲艺与音乐仪式的整体视角去关注。古月斋藏《鹦儿宝卷》堪为善本,是大陆所存最早的本子。它扩大了鹦鹉行孝题材的影响.与其它同题材文体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鹦鹉行孝话语体系.丰富了中国文学。同时.它所兼具的民间宗教经卷与通俗文学的特征.反映了宝卷由民间宗教经卷向世俗文学作品过渡的发展态势。此外,它对道情等民间曲调的独特运用,也证明了当时民间宗教经卷与宗教音乐在世俗化层面实现融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唐人小说以虚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既具有世俗女性的优长,又拥有特异能力的奇幻女性形象,这些奇幻女性形象可分为女仙、女妖和女侠三大类型,其悲欢离合的人生际遇,真实地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婚恋状况,同时也折射出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及个人理想。  相似文献   

9.
在西游故事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大量的说唱文学将玄奘取经故事以及附会于其中的神异奇幻情节流播到民间,为取经故事的流布、演化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西游故事在小说与戏曲这两种体裁领域中不断地扭结发展,共同丰富和完善着取经故事的框架和思想内涵.对西游小说与西游戏在思想内涵上渗透互动进行比较研究,力求探索出西游故事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她的文化却是开放性的,她吸取与之交往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丰富了自己的传统。就小说而论,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佛经的唱读和变文、宝卷的流行,引起了我国话本小说的大发展。后来的《西游记》,不但取经故事本身与佛教文化关系直接,即使孙悟空这样的重要形象,也与古代印度纪事诗《拉麻传》中的哈奴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民间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魔法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等文学体裁中都塑造了动物的形象。但是动物形象在不同体裁中的性格与作用不同,我们通过动物形象中的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可以深刻认识和感受维吾尔族人民的自然观和思想历史的发展痕迹。  相似文献   

12.
唐僧师徒西行朝圣与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动因一脉相承,他们的朝圣历程更集中体现了民间世俗宗教的多元化信仰,实用主义意识与行为,特有的"义利观"与实践原则,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世俗化了的神灵观念等诸种典型特征.唐僧师徒西行的圆满结局也堪称是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圆满结局.因此,<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民间世俗宗教西行朝圣的小说,每一个读完<西游记>且进入故事的人,都会随着唐僧师徒走完属于自己的西行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明清时期,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中的故事为依据而创作的传奇、杂剧,便成为其时剧坛上的主要剧目.然而,戏曲改编小说并非易事,它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戏曲演出时间与小说叙事时间上的巨大差异,小说所容纳的故事长度是戏曲很难达到的,这就需要剧作者在根据小说进行再创作时,对原有题材能够做到有目的取舍.清代"红楼戏"改编<红楼梦>小说,对原著的情节内容主要采取了"由人入手"和"由事入手"这两种取舍方式,本文就围绕这一问题来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提起“八贤王”,熟悉中国传统戏曲的朋友大多不会陌生。他的形象活跃在许多以北宋初年政治为时代背景的戏曲故事中。他出身皇族却关心民间疾苦,以幽默诙谐的性格周旋于皇帝与朝臣之间,并往往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做忠臣的坚强后盾。而两把赐自先皇可“上打昏君,下惩奸臣”的金锏,更加彰显出他高贵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16.
唐代民间信仰中的鬼魂信仰承载并推动了具有重情特色唐小说发展的步伐,唐代"鬼故事"借鬼魂信仰之外壳,着重表现了唐代青年人不被接受的爱情,具有时代进步色彩;唐代精怪信仰故事延续魏晋以来精怪故事模式,因富有谐趣精神在唐小说中自成门类,并成为精怪小说的一种传统模式加以延续.神灵信仰作为权力的代表在唐小说中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神灵的权力在世俗信仰世界的不断下降,一是人性化色彩逐渐加深,而后者正是唐小说最根本的风格和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语料库哈代其他类小说语料库和哈代同时期作家小说语料库,对这几个语料库进行关键词数据提取和对比分析,发现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用词较为灵活但词汇长度较短。这类小说有如下几个特点:1故事多发生在英国的乡村,多为贴近生活的场景且农民在小说中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对乡村生活的描写丰富、形象;3对环境的描写尤其是树木的描写极为丰富;4此类小说中的动物具有人的情感,而人类对于动物也怀有关爱、同情之心;5故事情节倾向于围绕三个时间点展开,即tonight、today和Sunday。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得到的名词中描写乡村环境、自然环境的占了近1/3的比例,这类小说中的"环境"特征可以得到证实,但"性格"这一特征并不能从得到的关键词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宝卷是从唐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样式。“俗讲”相对“僧讲”。同属变文,均为寺院里的和尚沿袭佛经的有散文有偈颂即散韵合体,向听众弘扬佛法、宣传佛义所用。宋初禁止在庙宇“讲唱经文”,敷演故事、从事“俗讲”的和尚们,便和讲唱“小说”“讲史”“诸宫调”的职业艺人并驾齐驱,转入瓦肆“说诨经”,“说参请”。迨至明清,佛道盛行,秘密教会兴起。由之变相的宝卷也风靡一时。它的形式与变文无殊,而题材却有由佛道故事向民间传说扩展的趋势,讲唱的场所由市井深入到乡村居室,宣讲宝卷也逐渐从布道劝善演进为民间说唱,宝卷则成了宣卷的脚本,流传于后世。  相似文献   

19.
在海峡两岸女性小说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大量女强人形象。尽管海峡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不同,这些女强人形象性格各异,境遇有别,但她们都是对传统花木兰型女强人形象的突围和颠覆,她们敢于挑战传统道德规范和世俗偏见,勇于发展自我、塑造自我。与此同时,她们相似的人生困境也展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相协调的社会现实,真正的两性平等还远未实现。  相似文献   

20.
苏州吴县歌手姚永根唱的江南民间叙事长诗《孟姜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歌手的创作个性。它是以我国流传深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传说之一的《孟姜女》,特别是以江南流传的《孟姜女》故事为创作的骨架,吸收了江南流传的有关盂姜女的唱本、宝卷、戏曲、歌谣等再创造而成的。歌手能把孟姜女的散文故事转化为韵文长歌,把叙事体转化为叙事与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