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案情简介2011年1月,陈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地点为某商业公司手表专柜。2012年9月2日,商业公司以撤销手表柜台为由,口头通知陈某不要再上班。陈某在接到通知后,从9月3日开始不去上班,并且到劳动仲裁部门递交仲裁申请书,要求某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商业公司在9月15日又发通知给陈某,手表柜台调整后仍然有岗  相似文献   

2.
邱婕 《中国劳动》2005,(6):52-53
陈某原是甲厂的职工。1998年3月,甲厂与乙公司合并成立乙公司。陈某与乙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000年8月,乙公司通知陈某下岗。同年11月乙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决定歇业,并与职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经济补偿金。此后,乙公司书面通知陈某签订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但陈某拒绝签字。由于乙公司未支付陈某2000年6月份工资人民币346.49元及7月份工资人民币312.25元,陈某下岗后,乙公司也仅支付了其8月份的下岗生活补贴费人民币244元。于是,2001年2月27日,陈某向上海市宝山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陈某在仲裁申请中认为…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2007年陈某应聘到一家外贸企业担任销售主管工作,双方签订了五年期限劳动合同。2010年9月10日,陈某向公司人事部门递交了带薪年休假的报告,假期自9月12日起算。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2002年3月1日,申请人陈某与被申请人某船务公司(劳务派遣单位)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约定总合同期为6年实际在船工作时间;同年6月21日,双方签订了《海员外派合同》,申请人被外派到海外船上工作。2003年2月7日,申请人离船休假后,该公司多次欲为其安排工作,但申请人均以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申请人陈某于2012年9月1日到眉山市仁寿县A公司上班,上班期间A公司未为陈某缴纳社会保险,未与其签订正式书面劳动合同.2014年2月25日陈某以A公司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离职.同年4月29日,陈某向仁寿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A公司支付其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36000.00元,并要求公司为其补缴上班期间的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简介某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原系国有企业,2001年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陈某1998年到该公司改制前企业工作,改制后一直在该公司工作。2008年1月、2010年1月、2012年1月分别订立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2013年2月,某公司以陈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合同。陈某不服,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其中一项请求事项,要求某公司支付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理由是:2012年1月第三次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其在某公司已连续工作满10年、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李某于2012年1月申请仲裁,称其于2009年4月1日进入某销售公司,任销售员,月工资3000元,另有销售提成。公司于2011年11月4日解除其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按照其在该公司的工作年限,乘以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平均工资4567.35元,向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合计13702.05元。  相似文献   

8.
<正>案情简介陈某于2013年1月被华兴公司董事会聘为总经理并出具聘书,聘用期限3年,但双方之间并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4年底,华兴公司董事会做出董事会决议: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签订相关规定,要求公司高管层做好与公司员工完善书面劳动合同的工作,但陈某与华兴公司仍未签订劳动合同。2015年2月,华兴公司做出董事会决议:决定解聘陈某职务。同时华兴公司向陈某发出通知,告知公司解除与陈某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正用人单位假借减员增效之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主张要求支付双倍补偿金获支持。近日,某人民法院审结该案,判决用人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26 880元。【案例】:2007年9月12日,万某受聘到一家饲料公司(该公司系上市公司,员工在500人以上)的客服部从事销管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书面劳动合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陈某等5名职工分别在2001年4月至2003年2月间到某动力机械公司工作,公司为其参加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未参加失业等保险。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处于良性发展阶段,没有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2013年底以来,公司因受下游企业影响,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经常拖欠职工工资,严重时连续三个月没有支付职工劳动报酬。2014年9月10日,又到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期了,公司在还没有支付6、7月份工资的情况下发出通知:因公司资金紧张,8月工资推迟发放。陈某等人  相似文献   

11.
<正>案情简介周某2010年4月1日开始进入某公司工作,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自2010年4月1日起至2016年3月31日止,约定工资4500元/月。2015年公司经济效益下滑,7月、8月均未按时足额支付周某工资。2015年9月5日,周某未正常上班并向公司人事部提交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内容为:"某公司:本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特通知解除劳动合同。"2015年9月6日,周某通过EMS向公司邮寄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相似文献   

12.
有问有答     
问:2007年2月,陈某与某企业订立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约定了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工资标准、工作任务等,未有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条款。  相似文献   

13.
孟文虹  徐剑 《中国劳动》2004,(11):59-60
案情简介职工李某2002年9月与某模具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自2002年9月1日至2007年9月1日。去年5月,李某与公司签订《赴日本技术培训合同》,并于去年6月赴日本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技术培训,9月1日回国。双方在《赴日本技术培训合同》中约定:自李某回国之日起,李某在该公司的服务期为5年,如果李某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支付李某到日本的技术培训费用10万元。今年6月,李某以身体状况不能适应工作要求为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于6月10日离职。该模具公司7月10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申诉,要求李某支付培训费10万元。李某在答辩意见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2014,(4):42-45
<正>案情简介张某于2008年4月1日进入某公司工作,签订劳动合同期限至2013年3月31日。2012年12月1日,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将在2013年1月1日解除。2012年12月10日,张某突发疾病死亡。张某家属认为,张某突发疾病死亡与公司通知其劳动关系解除直接相关,故向公司提出了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等要求。公司则称:张某于2012年12月10日死亡,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双方劳动合同系劳动者死亡而于2012年12月10日终止,并不属于用人单位解除。故不同意张某亲属的请求。  相似文献   

15.
基本案情 2014年5月28日,被告张某某受聘于原告伊春某旅游酒店有限公司,从事工程员工作.至2015年9月10日,被告以原告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及未给其缴纳社会保险为由,离开原告公司.后于2015年9月14向带岭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解除与原告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并要求原告公司支付其各项损失费用66136元.  相似文献   

16.
问:2010年4月23日,陈某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4月26日,由于对生产流程和机器操作还不熟悉,陈某不慎挤伤左手食指,后住院治疗,并经劳动行政部门鉴定为九级伤残。后陈某找该公司处理,该公司以陈某"还在试用期,未缴纳工伤保险"为由,不同意给其工伤待遇,只同意报销部分医药费。请问,试用期内受事故伤害就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吗?  相似文献   

17.
<正>案情简介李某于2016年1月13日向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称某保险公司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现要求恢复劳动关系。公司则称:2015年9月10日,招用李某为营销经理,并与李某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4个月。试用期期间李某没有完成公司的季度营销指标,故公司于3个月考核后,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并无不当。  相似文献   

18.
误区一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不签劳动合同典型案例张某于2008年10月25日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称其自进入某公司以来从未签订劳动合同,2008年9月30日公司与其解除劳动关系。故要求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按照2倍月工资标准向其支付未订劳动合同期间的  相似文献   

19.
案情介绍案例一:陈某系某科技公司员工,2007年3月到该公司工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办理社会保险,于2008年6月因病死亡。其妻子于7月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因未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补偿未办理社会保险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陈某于2001年3月应聘到某报社发行部所属某发行站从事该报的发行工作。报社向陈某提供了有关发行工作的物品和规章制度文本,收取陈某200元风险金(保证金),并口头约定其基本工资及效益工资计发标准,但报社未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2001年9月23日,报社发行部下发《通报》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