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股权结构引入到关联交易与大股东利益转移关系的研究中,探讨了不同股权结构下,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利益程度的差别。运用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与股权集中度低的上市公司相比,大股东与上市公司的业务往来型关联交易量更大,且等量关联交易造成的利益转移程度更大,由此可见其大股东更大程度上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利益;国有终极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与大股东的业务往来型关联交易量显著大于私有终极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并且前者业务往来型关联交易量对托宾Q值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后者。国有终极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与私有终极产权控制的上市公司相比,大股东更大程度上利用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2.
股权制衡视角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经济中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进行的关联交易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本文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机制对关联交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仅仅加大外部监管远远不够,更为迫切的是通过有效的股权制衡安排达到抑制内部人掠夺、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效果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6年沪深两市422家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业绩、公司规模、企业中是否有机构投资者、企业所处地区等因素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公司的成长性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影响较小,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公司风险、国家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等因素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2007年深市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终极控制人性质、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角度分析终极控制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当两权分离时,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大,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相对于民营终极控制人,当终极控制人为中央政府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较低。因此,建立适当的控制权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机构投资者的不同持股特征为切入点,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机构投资者与控股股东股权力量对比较弱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整体的力量对关联交易进行监督,而大型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大型机构的持股比例与持股权重对关联交易没有产生显著的作用,同时表现在大型机构之间持股的差异度、集中度对关联交易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日益扮演“积极投资者”角色的背景,运用代理理论、权力制衡理论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公司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机理.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寻租动机对现金分红有显著消极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制约并削弱管理层权力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消极作用,且持股比例越大,制衡作用越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机构持股制衡管理层寻租的机理在于:机构持股可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有利于公司分红水平的提高.这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决策应引入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多边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真实、准确地履行财务信息披露责任,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稳定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2020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同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显著抑制了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实地调研则强化了上述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稳定型机构投资者通过改善公司信息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发挥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对技术问题型和非技术问题型财务重述行为、欺诈型和非欺诈型财务重述行为均有抑制作用,但实地调研仅强化了对非技术问题型和非欺诈型财务重述行为的抑制作用。因此,监管部门应积极引入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完善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相关制度,从而形成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外部监督。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股权过分集中"两大突出问题,在现阶段实施公司股权分散化存在各方面巨大障碍的情况下,为西方发达国家所广泛采用的独立董事制度应当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结构时所采纳的一项战略性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的运作方式和优越性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方面存在体制性缺陷,应当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产生机制、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三个方面予以解决。尤其应当强调的是,通过内部制衡来实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满足股东的权益对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多元股权结构,对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选取2014年中国A股200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均值比较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终极控制人性质、股权类型、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股权类型中国有股和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法人股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单独对公司绩效不起显著作用,加上股权制衡因素,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阐述了新时期国企改革的启示,即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要完全私有化;发展混合所有制,实行多元股权结构,要更多鼓励法人股权的参与;股权集中是必要的,但需要相应的股权制衡。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07—2016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即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还进一步考察了终极控制人性质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绩效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我国2009-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按照会计信息质量高低进行分组回归,实证检验不同会计信息质量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强弱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对高管薪酬业绩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其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越高,同时发现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也会影响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关联方交易对会计报表的粉饰及其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市场活动中取得竞争和战略优势以达到扩大经营规模或控制其他企业的目的 ,企业往往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这种行为 ,不仅违背公平原则 ,严重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而且也可能影响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利益 ,削弱市场监管力度 ,产生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了完善关联交易 ,提高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透明度 ,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规范上市公司及其所进行的关联方交易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家族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家族控制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超额薪酬;家族控制并没有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以及薪酬业绩敏感性;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非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但并没有显著提高家族高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中国融资融券制度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企业的投资行为,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中国控股股东的存在对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进一步地,考察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股权治理机制(如股权制衡、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持股)对存在控股股东情形下的卖空治理效应的影响。经检验发现,与不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相比,存在控股股东的企业在引入卖空机制后,其投资支出(或过度投资)的下降程度更大,符合所提出的“卖空压力假说”的预期;不仅如此,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卖空的治理效应越大。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股权制衡较弱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或主要由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企业以及个人投资者持股较低的企业中,卖空的上述治理效应得到强化。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企业以大股东控制为典型特征的股权结构有效促进了卖空治理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是国有企业改革而成的。因此 ,上市公司与改制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如果上市公司在遵循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 ,保障国有资产不受侵犯 ,保证公司资产免受不正当损失 ,维护股东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行关联交易 ,那么其交易行为属于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正常行为。但由于关联交易是发生在特定的具有关联关系的当事人之间 ,关联人与上市公司往往扭曲交易条件 ,以转移利润或谋求不正当的利益 ,从而滋生非法或不正当关联交易 ,危害上市公司的独立性和资产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关联企业集团的发展,关联交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非公平的关联交易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对它的规制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非公平关联交易产生了对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的扭曲,这是对公司自治的否定,它打破了利益主体的平衡。在探讨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产生基础上,应从制度安排上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7.
关联交易下的控股股东支持行为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2008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关联交易是否属于支持行为,并研究此支持行为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运用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进行支持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控股股东的支持行为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股权制衡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2005-200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发生控制权转让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与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期间信息披露质量的平均水平显著负相关,对最终控制人的股权制衡情况与超控制权收益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加强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期间的信息披露的监管,以及构造对最终控制人进行股权制衡的结构,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而获得的超控制权收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利益,需要对其进行规范。规范的关键是要保证关联交易能在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并能最终体现实质公平。形式公平是达到实质公平的保障程序,同时又可以完成司法上举证责任的转换。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关心与讨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很多,但研究的结论不尽相同,有些甚至相悖。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不同层面的持股结构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视角,提出了六个理论假设,并设以相应的回归模型,运用SA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由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倒U型关系,建议引导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降低其持股比例,或将其持有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相对持股较多的大股东,从而形成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多个大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对少数股权过于分散的民营上市公司,应适当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2.由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培育非国有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多种方式降低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集中度,逐步形成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管理层、机构投资者及战略投资者互相监督的股权制衡局面。3.由高管持股比例与业绩正相关的结论,建议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施适当的管理层股权激励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