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作为目前世界各国广泛面临的难题之一,人口问题仅是其反映的一个方面,更多地反映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学术界对于老龄化已有相当多的探讨,目前研究的热点也逐步偏向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财政的民生走向。然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服务的供给以及公共财政如何进行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等相关问题,学术界还未足够关注,本文正是基于此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瑞 《劳动世界》2010,(11):25-27
从老年人口总数和老龄化发展速度上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压力,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下,家庭养老的功能弱化,需要一种既满足老人居家养老又能享受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通过北京市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居家社会养老方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解决老人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和医疗需求之间相脱离的矛盾,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福州市作为福建省省会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发展.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分析了福州市"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成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现状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指出目前有关研究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出现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强导致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对解决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捉襟见肘,在生活照顾上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寻求社会养老服务,于是社会养老服务对传统家庭养老中子女照顾的影响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注意.文章基于江苏省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了社会养老服务以及老人个体特征对家庭养老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有着明显地挤出效应,同时这种挤出效应存在年龄、子女数、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林淑周 《劳动世界》2016,(21):20-21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解决老人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和医疗护理需求之间相脱离的矛盾,推进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势在必行。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与“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相契合,我国要大力提倡基层医疗机构转型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以化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地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悄然出现.目前,常住上海的外来老年人口数已达到15.95万,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从异地养老的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和社会尊重三个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异地养老的社会融合状况,并得出以下结论:随迁老人在迁入地受社会政策限制;文化认同不足;人际交往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社区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总体社会融合程度较低.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笔者对促进异地养老的社会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异地养老老年人的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文清 《劳动世界》2017,(29):18-20
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城镇化发展,农村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从山西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来看,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即供给缺乏与资源闲置并存,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本文认为,应从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结构出发,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分类定位服务功能、有效整合资源、改革运营方式等途径,盘活闲置资源,提高服务精准度和服务质量,增加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老龄化问题与日俱增,由此而产生的一大难题便是老年人失智症的患病比例不断升高,失智老人的养老形势愈加严峻。目前,国内失智老人的机构生活状况并不乐观,失智老人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支持网络而导致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基于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以青岛市X机构内失智老人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失智老人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社工服务效果难以维持、护理员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养老机构自身支持有限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家属联系不足、朋友沟通渠道不畅和同住老人关系紧张等问题。因此,应该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方面整合、运用失智老人的各方支持力量和资源,从社会工作者、护理人员、养老机构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为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构建起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家属、朋友和同住老人等方面为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构建起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从而改善养老机构内失智老人的生活处境,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公共养老金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几乎在所有国家都越来越严重,而养老金财政的可持续性常常会冒犯待遇水平的适当性。因此,养老金政策的制定者必须要妥善地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发达国家的丰富经历,概述如何使公共养老金制度的财政可持续,包括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主要政策选项和其他选项。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由"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失独""空巢"等问题越来越多,而一旦老年人失能或进入高龄状态,更需要身边时时有人照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养老的问题。面对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内蒙古社会化养老服务业体系的机制变得十分迫切。本文运用统计一般描述法,在对内蒙古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强优养老服务体系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背景下,产生了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1990-2012年的最新统计数据,通过抚养比和通径分析,详细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和社会养老的变化情况,深入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要素、产业结构、医疗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快产业转型和适当延长劳动年龄可以有效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5.
养老基金缺口以及个人账户空账,长期困扰着我国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找到一种长效治理机制,有必要深入探讨。同时,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全体人民到政府部门再到国有企业"这一委托代理链条中,各个层面都有不少缺陷。本文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国情,深入研究了二者的关系,并指出通过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国有企业,实现二者的合作与共赢。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就业的保障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期中国就业模式变化的一大特点即是: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就业日益成为吸纳劳动力,尤其是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形式。据统计,我国现有劳动力人口约7.1亿~7.2亿,而能够进入到正规部门就业的大约2亿人,其他大都在非正规部门从事非正规就业(李强,2002)。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判断,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人群主要由三类人构成:被旧体制抛出的部分下岗失业工人(约3000万);流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约1.2亿);重返劳动力市场阶段就业的女职工和老年补差职工等(彭宅文,2004)。显然,以上人群由于自身在身份、文化、技术、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劣势,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因征地造成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长远生计无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烨 《中国劳动》2015,(2):67-71
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两套完全不同的养老金制度,即"福利化"的退休金制度和"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称为"双轨制"。自2009年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来,来自各方的阻力和压力迫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搁浅。伴随着2014年7月1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问题又被推到"风头浪尖"。笔者认为,应明确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价值理念,推进机关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同步协调改革;建立并完善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化"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公务员群体与其他劳动者群体基本养老金的整合,形成统一的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成都:实施网格化管理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推进和实现城乡充分就业工作的全面展开,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任务日趋繁重。成都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市政府93号令)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劳动保障监察创新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