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薪酬激励理论经历了从最优契约论到管理层权力论的发展,合理的薪酬设计能够降低代理成本,促使高管将自由现金流以股利形式分配给股东。但随着管理层权力的扩大,高管薪酬本身可能也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本文基于管理层权力视角,研究高管薪酬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对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管理层权力弱化了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激励相容理论,结合2014年银监会提出的稳健薪酬监管指引,全面深入论证薪酬机制与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关系;稳健性薪酬机制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激励不足问题及制约瓶颈。研究发现,稳健薪酬机制短期内可以显著提升人力资本回报,但长期看,由于存在激励不足与道德风险,可能会抑制人力资本回报,产生激励不足问题。研究认为:进一步完善稳健性薪酬机制的制度设计、商业银行不断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及完善人力资本激励体系,是更好地发挥稳健薪酬机制作用,提高商业银行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国有企业的薪酬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际薪资调查机构Hay Group于2008年7月在澳洲商业评论周刊(BRW)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国企高管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达到11.7倍之高,居全球之首。同时,普通员工之间的薪酬出现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员工的努力或怠工无法通过薪酬水平得到体现,忽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本文基于赫兹伯格的激励双因素理论构建了企业的薪酬体系,并以某国有企业Y集团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2014年-2016年江浙沪地区的A股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讨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的关系。用两种式子定义薪酬公平,研究发现,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同行所有企业高管薪酬的最大值之比与高管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本企业高管薪酬和其教育水平的比值与同行所有企业高管薪酬最大值和其教育水平的比值之比也与高管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总之,随着薪酬公平性的提高,高管离职率下降。另外,在资产规模高于行业均值的企业中,薪酬公平性与高管离职率之间的关系更明显。研究表明,企业,尤其是大规模企业,需要关注薪酬公平性以期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5.
高管薪酬问题是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对高管薪酬形成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在现有研究将高管的薪酬放在组织层面进行分析,且未能得到一致性结论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外部高管的薪酬差距不仅与企业自身特征有关,也与行业特征有关。针对现有的相关研究在行业层面的空白,本研究基于2013-2014年沪市690家上市公司样本和41个行业层样本,重点分析了行业竞争对外部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并通过构建跨层次模型(HLM)发现,行业竞争程度对外部高管薪酬差距的影响存在两种作用机制: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会缩小外部高管薪酬差距,表现为直接作用;行业竞争程度的加剧会提高绩效对薪酬的决定作用,表现为间接作用。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理解行业作为一种结构性因素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为推进收入分配合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非薪酬激励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著名管理经济学之父拉泽尔曾说过:“我一直认为企业的CEO不需要薪酬激励,他们自己会努力的工作,薪酬对他们没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尤其对于今天的企业。”此言一出,学术界和企业界一片哗然,因为费劲心思研究的各种花样百出的薪酬激励方式似乎都没有意义了,这句话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这其中引出了一个话题——非薪酬激励。非薪酬激励概念的提出应该源自于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他发现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如工资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等,只能消除不满意,防止产生问题,而不会产生激励;而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差异化的原因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效益、行业、地域等因素,其中也存在行业差距过大、兼职取薪不规范、薪酬信息发布不规范等问题。建议逐步缩小不同行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完善高管薪酬考核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高管人员薪酬信息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201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非上市公司股票(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三种股权激励方式的个人所得税新政.本文对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下激励对象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变化进行探析,分析新政策对激励对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健 《劳动世界》2014,(1):143-143
本文以经营性事业单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的改革问题,对其薪酬激励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力求为经营性事业单位在转企后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对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要与技术创新者的内在动因相结合。本文通过对2013年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技术创新者调查"数据定量研究认为,一个具有长期奖励制度设计、研究成果的合理分配和归属的制度,是技术创新薪酬激励设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