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养老保障制度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三支柱"模式,即法定养老保险为第一支柱,企业补充保障(在我国称为企业年金)为第二支柱,而个人补充保障则为第三支柱.这三大支柱在整个养老保障制度中相互补充,为人们的老年生活构筑一张坚实的保障网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对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结论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通过降低生育率和增加家庭收入两个途径,能够促进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加对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增加农村养老保障财政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福利。  相似文献   

3.
2006年,在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决定精神的指引下,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以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据初步统计,全省近300万被征地农民,已有130多万人被纳入农民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目前,全省正在以试点带动,全面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关注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容回避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长春市老年群体基本状况的调查数据,考察了长春市老年群体的养老意愿、养老现状与养老担忧.研究发现:不同户籍状况老年群体的养老问题差异明显,城市老年群体所期望的养老方式倾向于社会化,生活中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居多,最担忧晚年生活无人照料;农村老年群体期望的养老方式和实际生活中的养老方式都偏向家庭养老,最担忧的问题是生活费的来源.因此,针对城镇老年群体应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完善医疗照护保险,针对农村老年群体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丽丽 《劳动世界》2016,(21):16-17
养老保障政策改革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且取得显著成效的改革。文章运用制度变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量质变原理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指出我国养老保障政策演变过程中的渐进性和范式转换特征,为新时期我国各项公共政策的改革提供了逻辑借鉴。  相似文献   

6.
1.引言 随着人口的城镇化及老龄化,中国人口结构正经历着重大改变.为应对这一变化,养老制度改革呼之欲出.本文先对中国养老制度现状及其面临挑战进行概述,接着介绍了加拿大的养老制度及其成效,提出借鉴加拿大的养老制度经验,中国应补充普惠制养老计划,做实个人养老账户,以更好地供养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域外养老保障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的一些具体做法,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失独家庭社区居家养老法律保障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改变目前城乡社会的两极分化局面,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利和保障待遇的不平等状况,实现城乡居民人人都有社会保障,并逐步缩小差别,增进公平。近年来,我国相继建立了农村低保和新农合制度,农村养老保障成为农村社会保障的短板,同时,由于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统筹城乡养老保障是我们必须重点关注和探索的问题。目前,城镇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的重点无疑要放在解决涉农群体养老保障的缺失上,即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解决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衔接问题,最终整合城乡养老保障,实现城乡一体化。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养老保障问题复杂,有必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鉴此,本期向读者推荐《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理论与政策分析》一文,这是一篇关于江苏统筹城乡养老保障的实证研究,希望能带给读者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老年风险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养老保障作为抵御老年风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系,城乡养老保障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因此,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统筹是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方面,是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养老模式探索,以帮助老年人口选择适合其需要的养老方式。文章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出发,描述我国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找出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化,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紧迫任务。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要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应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化为重点,尽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当前,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年老后基本生活需要,通过“跳跃式”的方式加快政策制定步伐,应对…  相似文献   

12.
许温生 《中国劳动》2006,(11):18-19
农保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分析农保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矛盾关系,这些矛盾严重阻碍了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可能危及制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综合考虑我国国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所处的阶段和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要实现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政策目标,应从人们收入来源多元化和收入多层次等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制度模式,建立适合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需求的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转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水平适度、缴费方式灵活、可随人转移、适应性和可推广性强的制度模式。在此,笔者对建立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原因及其可行性作初步阐述,以供探讨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国家城乡统筹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老年社会保障是作为社会运行的稳定机制而发生作用的,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动中一些具体、突出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保障的弱化、收入的两极分化等而提出的对策性措施.虽然各工业化国家建立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大都坚持的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了趋同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活保障制度也越来越不可靠,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化的农村老年经济安全体系.因此,研究工业化国家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结构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自2003年下半年起开始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4年,城阳、黄岛、崂山三区实现了全覆盖,共有324298人参保,参保率占三区农村适龄人口的95%以上。89073人开始领取养老金,累计收缴保费13亿元,支付养老金2.8亿元。2005年,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5个县级市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当年五市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达到7.3万人,参保率达到42.8%。在建立新型农保制度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创新:第一,明确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青岛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和突破的基本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北京市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在各省、市、自治区中率先出台的第一个明确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投入的政府指导意见,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根据各地…  相似文献   

17.
从福利刚性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利刚性”专指人们对自己的福利待遇具有只能允许其上升不能允许其下降的心理预期。福利的这种“刚性”特征,使得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弹性,一般情况下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水平只能升高不能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福利刚性”原则。由于这一原则,世界各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都比较审慎,改革措施都以不降低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尽量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前提。其结果是使西方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开支逐年攀升,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避开了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林 《中国劳动》2006,(12):16-18
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百姓关心。在众多的化解矛盾与调整利益机制中,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无疑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还需要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我想就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问题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加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立法步伐,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有法可依国家应抓…  相似文献   

19.
洪翔 《中国劳动》2006,(10):17-18
目前,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框架已基本建立,但因其制度设计不具备开放性,故对农村居民、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被征地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基本是封闭的。我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但也由于其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以及在过去宣传和推行中存在一些问题,使该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农民参保积极性很低。同时由于两种制度处于不同的水平,两种制度无法实现有效对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被征地农民,大量农民进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