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对是否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进行申请确认。仲裁和司法实践中,摆在裁判者面前的是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不同裁判者的裁判理由和结果也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对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作一系统探讨,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让案件裁判体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2期.第5期刊登文章分别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进行了法理论述。笔者对两篇文章反复阅读.细细斟酌.倾向同意第2期作者的观点.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劳动争议仲裁委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职能不同的两个机构。在我国各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一般都设立在劳动保障局.这种机构设置从本身讲是不正确的.因为劳动争议仲裁委是准司法机构.而劳动保障局是行政部门.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2期刊登了林岩峰先生题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的文章.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且有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刊今年第2期刊登了林岩峰先生题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权直接确认劳动关系》的文章。笔者认为作者的观点值得商榷,且有厘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工业化经济向全球化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非标准劳动关系呈现出规模的现象也是必然的。由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相比标准劳动关系存在许多不同的特征,形式也多种多样,给劳动关系的确认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在当前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关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司法实践中对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也不够统一。劳动关系的确认是劳动实体法和程序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决定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也是一切劳动争议案件的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单纯确认劳动关系之诉,是指当事人向劳动仲裁委或人民法院提起的申诉/诉讼中,申诉/诉讼请求有且只有一项:确认双方之间存在或不存在劳动关系。而其他基于劳动关系存在可能引发的要求被诉人/被告给付相关劳动待遇的申诉/诉讼请求并不涉及。下面这则案例即为实践中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7.
关于确认劳动关系是否适用仲裁时效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确认劳动关系案件不适用仲裁时效.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系确认之诉,不适用仲裁时效限制.如果劳动关系确认适用仲裁时效规定则会造成当事人部分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救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确认劳动关系应当适用仲裁时效,如果确认劳动关系的主张已超过仲裁时效期间,则不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筑领域灵活用工方式盛行,为经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是劳资矛盾的高发地带,探究其间的因果关系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对建筑领域农民工劳动关系应予如何认定的法律规定不足,是纷争不断的重要原因,因其导致司法实务裁判各异,无法公正合理地保护建筑领域农民工权益,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解决建筑业农民工与用工主体的法律关系问题,应跳出标准用工中认定劳动关系的局限性,通过观察用工单位在这一劳动关系中所处作用的大小来判断从属性强弱,进而适度配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化解纠纷。这一过程应严格把握以下几点:将符合劳动法调整的那部分社会关系纳入劳动法保护中;适度配置双方或多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合理关照与建筑业农民工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2006年12月31日下午,王某在为某水产品加工厂加工海带时不慎被压菜机压伤。2007年1月29日,王某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但未提交劳动关系证明材料(有某水产品加工厂法定代表人韦某在医院手  相似文献   

10.
5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第6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39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总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新时期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命军。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和用工企业双方都形成不良后果。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在本质特征上是脱嵌性的,这种脱嵌性劳动关系具体体现为经济脱嵌性、组织脱嵌性、文化脱嵌性和制度脱嵌性四个方面。为此,研究从相应的这四个层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由脱嵌性劳动关系到嵌入性劳动关系的转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的经典框架之上,突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作用机理的分析,即从对企业用工需求的影响和对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在研究过程中,还大胆尝试利用效率工资思想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劳动力需求效应进行分析。与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较,本文试图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展扩理论分析的空间,充实相关领域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孙付 《中国劳动》2007,(4):27-28
当前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受伤的情况,当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时,往往提交不出其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特别是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存在事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欠薪已成为当今我国阻碍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为有效解决欠薪事件频发问题,从农民工、政府、施工单位及建设单位等四方主体因素出发,借鉴因果分析法,构建4根"大骨"与13根"小骨"结构组成的鱼骨图模型,对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事件频发进行原因剖析。在传统社会环境外在因素的解决措施方法基础上,以施工变更资金支付流程为案例,提出以建设单位为核心的项目管理内在因素的建筑行业农民工欠薪解决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秦文献 《中国劳动》2007,(10):49-50
案情简介申请人刘某等20人于1994年到被诉人某国有公司工作,入职时双方签订了2年期的劳动合同,期满后未再签订劳动合同。因公司经济效益下滑,1998年2月公司下发文件进行企业内部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第三产业、增加财源和安置富余人员。在改革过程中,公司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费,要求职工交纳5000元集资款,不交集资款不安排工作,并承诺公司形势好转时通知其回来上班。出于种种考虑,1998年8月刘某等20人向公司提交了辞职书,并分别领取了安家费和纪念品等。双方未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公司没有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也没有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刘某等离开公司后没有再就业。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可衔接的原则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目前,对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到底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制度,各方面的认识还不一致,致使农民工养老保险未能出台实施性的方案,本文对此谈一些看法。现行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适合大多数农民工参保  相似文献   

17.
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性行政力量,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理念决定了其既要履行为劳动权益实现提供国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价值目标。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定位应以"二元"本质属性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基于对劳动监察职能国际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对劳动保护升级现实要求的综合考量,劳动保障监察职能范围广泛性的制度安排具有现实合理性。当前引发劳动争议的主因源自雇主劳动违法的客观现实,以及劳动执法权与行政调解手段的职能优势互补特点,劳动保障监察作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参与主体兼承的调解职能制度扩容也成为必要,但应按类型划分实行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18.
出租车:经营模式·司机权益·劳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一时期,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公司屡屡发生纠纷,关于承包费、医疗费、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工时过长等等,一些媒体对这些问题也做了大量的报道:2005年7月7日《光明日报》“关注出租司机生存状况”、2005年10月8日新华网“出租车司机健康状况毫无保障”、“维权之路屡屡受挫”  相似文献   

19.
对380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民工的创业意向分为城市创业意向和回乡创业意向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创业行为倾向和创业目标意向两个维度。对98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意向,他们在城市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回乡创业意向;婚姻状况、年龄、学历、收入、打工时间等变量可以预测农民工的创业意向。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农民工创业意向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农民工从事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流向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红 《中国劳动》2006,(8):14-15
2005年5月,我们在广东、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四川、江西等省,对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几年,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2004年,农村常驻户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流入东部的占69.81%.但农民工的流入地开始分散,2004年,流入原来6个东部主要流入地的比重下降,流向其他地区则增加14.3个百分点.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向由原来的"孔雀东南飞",向长三角地区、甚至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