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劳动力市场不平衡性凸显的是劳动力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不全面、不协调,包括劳动力的供需结构、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流动性以及政策干预等方面。本文围绕这四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数,并利用该指数测度了近十年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状况,认为体现出如下八大特征: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呈上升趋势;区域劳动力市场平衡性差异显著;劳动力市场回复到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较强;"高技岗难求"与"金饭碗不金"现象并存;政府调控引起劳动力市场供需指数较大波动;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性提高但收入不平衡依然明显;有序流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调节器";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平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2012,(1):33
2011年11月24日,由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主办、中国劳动学会合办的"两岸四地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劳动关系的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在香港召开。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以及企业代表130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从"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挑战与对策;劳资关系现状及工会作用;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稳中承压,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供给质量亟待提升。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不断深入,劳动力供求深受人口老龄化、新一轮技术革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及国际贸易环境影响,"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等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短期看,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劳动者就业、收入、流动等活动带来负面影响。长期看,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力供给规模将继续下降,解决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性问题仍将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建议研究出台应对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劳动参与率下降、保护女性就业和减少就业歧视、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流动以及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1.全球就业面临多重挑战。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1)劳动力供给增长减缓,部分原因是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2)各类技能需求发生重大转变,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3)持续存在的收入不平等。3.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受金融危机影响,许多高收入国家压缩社保待遇。而许多中等收入国家大胆扩展其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国内需求拉动型的经济增长,如中国、巴西等。4.实施更加积极社会保障政策深入人心。包括预防和早期干预,旨在减少社会风险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保障津贴的需求,促进劳动者就业和重返劳动力市场,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状况。5.社保水平充足性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需要妥善对待。6.很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实际工资增速大于发达经济体。世界各地区的工资发展趋势受到该地区中较大经济体的影响。亚洲的平均工资增长主要由中国工资增长驱动。7.各国劳动收入份额普遍处于下降态势。8.全球收入不平等处于上升趋势。9.全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与启示:(1)必须重视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必须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框架中认识和把握;(3)必须更加重视社会保障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部分退休人员仍感精力充沛,于是他们凭借自己实力,利用新劳动体制所提供的机遇,再次就业。它对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缓解企业缺乏人材的状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退休人员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退休人员再就业的成因:一是劳动力市场中新旧两种体制发生的摩擦,为部分退休人员在不同体制下获得双重收入提供了可能;二是我国退休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迫使部分劳动者不得不重返劳动力市场;三是固定的退休金难以承受物价过高的升幅。近年来,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指数一直上升,导致了退休人员收入的相对降低;四是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各方  相似文献   

6.
一、机遇与挑战 在宏观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产业结构转型调整期的形势下,人力资源的战略性价值也被推向更为重要的高度,这也为人力资源变革和创新价值体现提供了新的机遇. 不过,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打造人力资源创新平台,实现人力资源各专业板块,以及人力资源业务与企业各业务板块的深度匹配和良性互动,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面临的新挑战.同时,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总量转折拐点已现,而结构性失衡矛盾仍长期存在,因此,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对外占领高端人才争夺市场,对内催化人才红利释放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的数量化,让政府部门实时掌握本地劳动力资源的"家底",并能预见未来流动趋势,本研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Rural Labor Transfer Prosperity Index,缩写为RLTPI)这一概念。从经济、农业生产、就业市场、劳动者个体因素四个方面选取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等11项指标,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模型,并计算出了2006-2014年度的徐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景气指数。本研究有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务。  相似文献   

8.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最早是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出现经济增长停滞、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动荡等问题,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高收入的门槛。中国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主动地、彻底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来粗放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技术驱动转变,从过度依赖投资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2013年间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农民工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城镇职工,比值计算的两者收入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业分布,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群体收入差距大于行业收入差距,即群体属性,农民工还是城镇职工的身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行业选择更大。短期内需要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民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创造公平的分配环境;通过增加社会保险福利,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收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提供均等的就业公共服务,分类调整户口的迁移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727万名高校毕业生把2014年带入了"史上更难就业季"。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陈玉宇看来,破解就业难题,还应关注到从1990年到2010年之间出生的将近4亿人,今后20年,他们将成为职场主力。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市场期待新机遇"更难就业季"一方面与新增劳动力数量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前的经济形势分不开。陈玉宇说,目前中国的经济正处在爬坡过坎儿的阶段,一个主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