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言接触看东乡语和临夏话的语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乡语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一支,临夏话是汉语西北方言的一支。东乡语和临夏话的使用者同处于甘肃临夏地区。这一地区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所以语言间的接触影响也比较频繁。本文主要探讨东乡语和临夏话由于语言接触而产生的语序变化现象:东乡语受汉语影响已出现svo句式;临夏话受当地少数民族语影响,基本语序已变为sov型。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的典范之作,其被动句用法在被动句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结构形式、语义问题、与"被"字句的用法比较等方面对《红楼梦》表被动"叫"字句作一全面描述,从而揭示二者的区别以及"叫"字句在当时的发展情况。通过全面考查《红楼梦》"叫"字句发现,"叫"字句只有"叫+NP+VP"这种结构形式,它们无一例外地表示对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这说明当时"叫"字句结构较简单,还未定型化。因为表被动的"叫"出现较晚,所以清朝中叶的《红楼梦》中"叫"字句还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宁话和临夏话虽属于两个不同的方言片区,但它们在语序上却共同呈现出迥异于普通话的SOV句式。文章对西宁话和临夏话中的SOV句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指出西宁和临夏都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间的汉语方言长期受到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4.
北京话中的"容"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表达层面上具有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带兼语的"容"字句与"让"字句在语法语义功能上有一些共性特征,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带兼语的"容"字句与"让"字句之间的相同与相异性,可以发现,"容"字句中的"容"字在北京话中始终没有发展成为句法标记词,同时在口语中其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在表示"允许"义时,常常为"让"字句所替代。  相似文献   

5.
关于"是",语法学界已颇有研究.但不少语言学家只强调其语法关系,而忽视了"是"的语音形式和表意功能.通过考察可发现:"是"的节律特征不同表示不同的语义.通过对"是"字句所做的语音测试和录音,以及对"是"字句的语音切分进行分析和归纳后,还可以发现"是"字句具有与一般认识不完全一致的语音停延规律.  相似文献   

6.
运用单点描写、共时比较及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淮北方言中介词“拜”的用法、特点及来源。其用法:一是通过“拜十名”后动词的复杂结构关系表示处置,二是通过“拜+名”的特殊结构表示埋怨、责怪和无可奈何,三是通过“拜+名+动/形的”结构表示描写。其特点:“拜”字结构后的动词主要为动作动词,整个句式表示人或物对另外的人或物施加影响或处置而产生了某种动态化的结果,“拜”字句的处置用法和它表使令意义的用法关系密切,“拜”字结构后的动词可以是一个光杆动词等等。其来源是:从句式平行和读音的相似上看,淮北话中的介词“拜”和普通话中的介词“把”是历史同源词,“拜”应该是“把”的读音变异或变体。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比分析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的"把"字句,结合现代维吾尔语中的语法现象,提出"维吾尔语"影响论,并进一步结合青海、内蒙古汉语方言中的类似现象佐证阿尔泰语影响论.  相似文献   

8.
存现句是表示人或事物存在、出现和消失的句子,包括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有"字句是存现句中的一种,但有时又超出了存现句的范畴。表存在的"有"字句是属于存现句,但是表示某人具有某物就超越了这个范围。关于"有"字句的语表形式、句法条件、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等等,语言学界也曾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文章仅仅从修辞的角度,谈谈"有"字句的变异运用,作为对"有"字句研究的一个方面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比"句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但在意义上是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不比"句不仅从形式上看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同时从意义上看也是"比"字句的否定式。"差比"本身包含"胜过"和"不及"两个意义空间,"不比"句在否定"胜过"义时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不及";在否定"不及"义时也必然留下两个意义空间:"等同"和"胜过"。这是造成"不比"句多义性的根本动因。"没有"句的功能是表示"不及"义,是从"不及"的角度去说X、Y之间的差比关系,因此,严格地说它不是"比"字句的否定式,不具有否定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谓语“请”字句的结构转换李运富“请”字在《左传》中作谓语493次[1],本文称之为谓语请字句,举例时用横线标出,横线之外的,与“请”没有直接结构关系,不属于谓语请字句。“请”字作谓语时,常见义表示“请”或“请求”[2],动词。从语意搭配关系看...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讨论了"把"字句和"使"字句的置换问题.本质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各有不同的句法构造和语义构造,"把"字句是强致使句,"使"字句致使性相对弱些."把"字和"使"字不能无条件地互相置换."把"字句和"使"字句各有对句中动词的要求,有些动词既能用于"把"字句,也能用于"使"字句.能跟"使"字句置换的"把"字句"把"后部分都能独立成句;而且其致使事件谓词一般隐含;如果致使事件谓词没有隐含,那么"把"后成分一般得是致使事件的施事、感事或主事性成分,或者是与这些成分有关的领属性成分.能跟"把"字句置换的"使"字句其句中动词必须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沅江话中五种"持续/进行体"的表达形式进行描写和分析,发现沅江话中主要通过在动词后加助词"着/哒/起"来表示各种持续或进行的意义,缺少普通话中于动词前加副词"正在/在"表示进行的方式。这五种形式及其具体意义分别是:表示暂且/短暂持续的"V下着、V哒(O)着";表示事物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一V起、V1起(O)V2";表示动作行为或存在状态或行为伴随状态的持续的"V哒O、V1哒(O)V2";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的"V餐V餐…、V餐(O)";表示动态行为的持续与进行的"在咯里/哦里+V"。  相似文献   

13.
"哒"是开县话中一个常见的助词,它有三种用法: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用于句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或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又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也表示动作和状态静态的持续;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处置。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与"被"字句是两种表示致使义的句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对比性.文章引入"致使力的传递"这一概念,基于致使力传递的观察视角,提出"把"字句表示正向致使,"被"字句表示反向致使,并分析二者的异同.二者的共同点在于:致使的发生认知域,致使者的强施力性和被使者的强受力性,以及语义重心--被使者及其变化.二者的差异性在于:被使者的直接受影响性与间接受影响性,致使者的间接致果性与直接致果性,动态过程性与静态叙述性,致使力的非单一来源与单一来源.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在金文就已经出现了,近代汉语被动句主要指的是被字句.所谓被字句指的是那些意义上表被动而形式上有"被"标记的一类句子.被字句的"被"来源于"蒙受"、"遭受"意,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未期,带关系语的被字句在汉末开始出现,到唐代越来越多,成为被字句的主流了,宋代以后被字句丰富多采并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16.
"哒"是开县话中一个常见的助词,它有三种用法: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动作和状态的完成(或实现),用于句末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或既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完成又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变化或出现新情况;也表示动作和状态静态的持续;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处置.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的结果(状态/变化)段通常是整个“把”字句的焦点信息所在,因此,对它的研究是“把”字句研究的重中之重。 “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的句法结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但是它们的句法功能大都相似,或作句中补语,或依附于句 中谓语动词,表示时态。同时,“把”字句结果(状态/变化)段各句法结构形式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既 有认知方面的原因,同时又受到了“把”字句式自身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表示"比较"关系的句式除了"A比BC"以外,还存在大量的非基本式的特殊类"比"字句,本文利用"三个平面"理论中的"语用平面"对这一问题做了分析、探讨,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9.
"把"字句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但统计数字表明表示位移是其原型用法.原型用法与其他用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因此,外国学生可在习得原型用法之后靠同化来习得其他用法."表位移"是"把"字句教学的切入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循化话中人称代词的变格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循化话是青海汉语方言中的一种很独特的土话,类似“河州话”。它既不同于西宁话,也不同于乐都话,更不同于普通话。一般地讲,汉语方言的差异最大的是语音,其次是词汇,语法的差异极小。但是循化话的独特点除了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外,语法的差异尤大。如循化话的基本句式“宾—谓”式在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中不存在,循化话中没有“把”字句和“被”字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介词结构,以及连词的省略等等。人称代词的变格是汉语中更为少见的语言现象,至今末引起过语言学家的注意。拙文就循化话的人称代词的变格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