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因原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关闭、撤销(以下简称改制)而享受离岗退养、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社会保险关系(以下统称内退)待遇的人员,进入其他用人单位工作后,他们与后一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有意见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后,内退人员进入其他用人单位工作后,只能  相似文献   

3.
申晨 《劳动世界》2013,(9):134-134
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同时,资金法律性质和管理营运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社会保障是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其中一种方式,关于我国社会保险统筹金的法律性质解释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包括:公共资金说、财政资金说、率财政资金说等,我国的社会保险属于财政收入,是国家特有的资金。因此进一步完善资金法律性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法律性质和管理运营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京人社就发〔2012〕308号),本次政策调整是在实现城乡覆盖的基础上,打破现行政策的城乡分割,使城乡劳动者获得统一的就业帮扶。新政通过扩大受惠群体,增强帮扶力度等,充分调动用  相似文献   

5.
6.
正案情简介2011年1月,陈某与某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工作地点为某商业公司手表专柜。2012年9月2日,商业公司以撤销手表柜台为由,口头通知陈某不要再上班。陈某在接到通知后,从9月3日开始不去上班,并且到劳动仲裁部门递交仲裁申请书,要求某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商业公司在9月15日又发通知给陈某,手表柜台调整后仍然有岗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国家保障、变革过渡时期后,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并呈现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家公权力为手段、以互助共济为基石等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如制度设计不合理、保障能力不可持续以及救济渠道不甚顺畅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出发,顶层设计优化框架,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渐进式立法等因素影响,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明显受到劳动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强力制约。本应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受劳动法上劳动关系制约未予保护;本应通过行政程序即可解决的事实争议,要先进行劳动争议之民事程序,后接行政程序,甚至再接民事程序;本要透过保险法律关系体现社会保险属性,权利人身份却至今未明。滞后的理论不能发挥相应指导作用,必须依据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进行调整;要明确其社会风险理论基础、承认其雇员认定要件和扩张其保护客体等,彰显其社会保险属性后,再通过保险人、被保险人、保护情形和因果关系等要件的矫正,对工伤保险相关制度进行相关的废、改、立。  相似文献   

9.
用人单位是我国劳动法领域特有的法律概念,是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准确认定用人单位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及时、高效、公平、合理解决。但因历史问题、理论研究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在创设用人单位概念时,未对其进行任何定义及解释,以致其内涵和外延不明确,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从理论角度来说,用人单位首先应该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其次,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用人单位还应该包括村委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群众自治性组织、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派出机构以及军队组织。  相似文献   

10.
在劳动法视野下观察和界定分支机构的法律地位,我们既应注意到分支机构与民事主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也应关注到分支机构与典型用人单位之间的异同。用人单位资格理论是研讨和厘清分支机构法律地位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分支机构具有雇主资格的共性,但又具有一定的要素差异性和人格独立的相对性,故实为一种不完整用人主体,或可称为二级用人单位。相比于现有的分支机构独立主体说总公司主体说人身性用人主体说等其他学说,确立不完整用人主体说具有更为充足的法理和实践依据。在这一学说具体应用于我国劳动法律实务时,立法者和执法者应充分关注其一些特殊的适用思路和原则,从实体法、程序法两个方面对分支机构给予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保险法》出台,参保人数和参保规模急剧扩张,社会保险经办有关问题日渐突出。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与人员不堪重负,经办机构和人员扩张速度远远小于经办规模扩张速度;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由于历史原因逐渐形成了世界上唯一的由劳动保障部门和税务部门共同征收的双元制征收格局,加大了征缴成本,降低了征收和管理效率;随着老龄化加剧,社保基金入不敷出,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凸显;社保经办信息化经过多年建设仍显滞后,社保经办信息孤岛效应仍然存在。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探索问题的对策,对于促进我国社保经办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社会保险改革以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日益增多。针对此类争议是否具备可诉性,在理论上众说纷纭,在实践中立法不明、处理不一。本文在总结现实困境的前提下,以社会保险权与补缴救济权为理论支撑,从救济模式和救济效果突出现实需要,综合分析社会保险费补缴纠纷可诉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明晰补缴纠纷之性质,设计特别适用规则,有效衔接各救济制度,形成完整合理的诉讼机制安排。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似乎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最终要么归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要么归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与前一时期要建立独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一共识的形成,仍然是基于城乡二元思维方式,其隐含前提是仍将实行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灵活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平  华迎放 《中国劳动》2005,(11):15-18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就业形式和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城镇2.4亿从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等正规单位就业人数逐年减少,由1996年的57.4%下降到51.1%,个体、自营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达到1亿人以上,这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多是灵活就业,中断参保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续保问题已成为影响下岗职工从事灵活就业意愿、妨碍其再就业的不利因素.研究分析和解决包括下岗职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是扫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体制障碍的关键问题,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解决"边缘群体"社会归属感,从而缓解我国面临的长期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从社会保障必须适时地转向服从和服务于就业的角度出发,继续在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管理框架内运作恐怕难以奏效,需要在思路、制度及管理上做出重大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有利于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面临的危机,还会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覆盖范围、制度设计和管理服务方面日趋普遍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基金积累日渐增多,但社会保险欺诈现象也随之发生。我国相关立法从制度建设上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给予了一定的回应,但对社会保险反欺诈的理论研究仍显不足。我国当下社会保险反欺诈虽然从研究成果上呈增多之势,研究范围日益拓宽,法学学科的研究成果也日渐增多,既有宏观的关照,也有微观的分析,但社会保险反欺诈的法学研究仍需强化理论性、规范性及借鉴的深入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原则和基本制度框架已经明确。但由于农民工自身特点和经办管理等多方面的约束,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经办管理和具体政策设计等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落实。本文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具体政策设计提出了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险立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010年《社会保险法》颁布,预示着我国社会保险发展进入新阶段,但其立法存在缺憾并导致实施面临诸多困境。当前,应该以保护公民社会保险权为核心进行顶层规划;以科学化、本土化和可操性强为目标进行制度优化。同时,要注意改进研究方法,为完善社会保险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保险公司与销售人员通常签订保险代理合同,但司法实践中存在保险代理关系与劳动关系之争议。张某诉生命人寿江苏分公司一案中,一审法院认定当事人是劳动关系,而二审法院则认为是保险代理关系。保险公司与销售人员劳动关系的确定不能简单凭借一纸合同,应该从判断劳动合同三要素标准依次判断,即合意性、报酬性质以及从属性依次判断,以从属性判断为核心。某些混合了劳动合同与保险代理合同因素的契约本质判断,如员工制代理人合同,原则上应取决于劳务提供者实际给付义务的着重点是否具有从属性。若给付义务的着重点具有从属性,无论名称,都应认定为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选择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农民工是我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大量农民离开乡村跨区域流动就业,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出路,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为城市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建立和谐社会和统筹城乡的发展观,必须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则是社会保障模式选择问题。对现行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分析比较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代表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为广东模式,即将农民工纳入现行城保框架(包括浙江的双低政策),一为上海模式,即单独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