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的书房梦     
刘志坚 《老年人》2009,(2):26-26
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梦想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书房。读书人没有书房,就像和尚念经没有庙堂,让人十分尴尬和不便。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问里,我的书房梦只能是一种空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我不仅圆了书房梦,而且书房越来越大,条件也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2.
《上海科学生活》2003,(6):51-51
仅仅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房才可能是有生命的。在今天的中国,大部分人还没有书房;再缩小一点范围,在中国的读书人中,恐怕大部分也还没有书房——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房。不过,如今有书房的人正在多起来。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可到底什么是孝?专家从传世古籍中为我们找出了答案。 2017年8月,人民日报下属的《人民周刊》采访我:“作为中国现代家文化的专家,您对于家文化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建树,结合当下时代特色,请您详细谈谈中国现代的‘孝道’,该如何悟道与践行?”我研读经史,向圣贤问孝。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尽孝方式也理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按传统观念,贤妻良母是“贤惠”、“勤劳”、“善解人意”、“谦恭”、“温柔”、“富于牺牲精神”的统一。然而,贤妻良母的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那么,现代社会如何定义贤妻良母?当代女性应如何做一个精神上的贤妻良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丈夫和孩子,让家庭因自己的存在而充满温馨与和谐呢?  相似文献   

5.
才女试新郎     
《老年世界》2010,(2):30-30,35
花烛之夜,在书房里,著名词人李清照对赵明诚说:“我出一谜,如果你猜中,我就允你进洞房,猜不中,你就在书房独度良宵。”说罢,挥笔书写一谜:三面有墙一面空,妙龄裙钗住其中,有心和她说句话,可恼墙外有入听。赵明诚思索片刻,写了一个字。  相似文献   

6.
祥和的阳光     
祥和的阳光谢明子父亲是一位好学的作家,他的藏书不少。四个顶着天花板的大书柜,总是饱饱满满,那么傲然地占去了他书房的大半空间。或许是耳儒目染,我从小就爱看书。时常像穿堂风一般,不打“门票”就溜进父亲的书房,挑选我爱看的书。久而久之,我对他好些藏书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做一个与时俱进的老人,说容易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一个人经过几十年工作生活,造就了自己工作的习惯、个性、品行,以及处事待人的方式方法,其中有适合时代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分时令的老观念老方式。一个老人要“老马识途”,舞好“龙头”,及时调整思路,总结正反经验,与时俱进,摒弃悖行违为的陈词滥调,保持人际、家庭、社会的和睦相亲、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具备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教学也应与时俱进,以培养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人才为己任。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适合当今的教学趋势。这句古谚也倍受西方人推崇,西方国家赞美中国的这句古谚教育思想哲理  相似文献   

9.
《老年世界》2011,(14):13-13
编辑同志: 两年前,我的孙子结婚购买商品房时,向我借去8万元。当时,孙子写了借条并约定两年之内还款。年前,我也想改善一下住房条件,就拿着借条向孙子要钱。没想到,这个没有良心的小子接过借条说:“爷爷,您老也不缺钱,我借的钱您也要啊!”说着就把他写的借条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马朝兰 《老年世界》2011,(15):30-30
终于决定去北方念书了。为了能去那个冬天有雪的世界,我和母亲坐在昏暗的书房里争执了很长时间。家庭会议,父亲给我投下了决定性的一票。当母亲板起脸来,他无奈地笑笑,“算了,孩子大了,别老替他做决定,他也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相似文献   

11.
不止一次,村邻劝我砍掉书房外的柳树。四年前.我到这温榆河附近的村庄里设置了书房。刚去时窗外一片杂草.刈草过程里,发现有一根筷子般粗、齐腰高、没什么枝叶的植物,帮忙的邻居说那是棵从柳絮发出来的柳树.以前只知道“无心插柳柳成行”的话.难道不靠扦插.真能从柳絮生出柳树吗?出于好奇,我把它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2.
卖花的老者     
刘卫 《老年世界》2014,(8):29-29
赶在新年前,我把刚买的房子装修好。光鉴照人的地板、柔和的壁灯、明亮的书房。妻子“欣赏”完这一切,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才想起还应该有花花草草来增色。我不会养花,也嫌麻烦。妻子说,她就要鲜活的。整个屋子看上去,温馨别致,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3.
藏书     
梅桑榆 《老年人》2009,(5):50-50
我住北京多年,寂寞时常忆及家乡的一些好友和旧事。但最常念及的,还是我旧居中的那些藏书:我自1997年离开家乡后,那些书便与我长期“分居”,终年寂寞地留守在旧居的书房中。每当我写作时欲参考某本书,或想起某本书中的一些内容、段落,欲加查阅引用时,而那本书却在远隔千里的旧居的书房里,便怅然叹息:人书不知何日才能团聚。  相似文献   

14.
戴海 《老年人》2008,(1):22-23
我的履历分为两段:年轻的时候,在党校当教师,跟着老者学老成;中年转入大学工作,又感染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退休以后,我则在书房,在旅途,俨然“不知老之将至”。  相似文献   

15.
“我不生气”周建荣近来忽发奇想,想请书法家写一*我不生气」的条幅,挂在书房墙上,以自警——戒。要是在从前,我是不会也不敢这样的。不会,是因为我在*而、,」*二不惑」、*知天命」之年都肝火不小,动不动便怒发冲冠。不敢,是因为这句话是梁实秋先生的,而梁实...  相似文献   

16.
章博 《老人世界》2011,(8):44-44
退休后,我和老伴已经形成了规律性的生活。早晨7点起床后,一起晨练,然后一起“提篮小买”。从菜市场回来后,我便钻进厨房准备一天的饭菜,老伴则钻进书房完成一天的作品。中午小睡后,下午两点我便去活动室和老友们打“双K”,老伴则多半是与老友们聊天。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2010,(7):51-51
问:我买了一套房子,并与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但我担心如果有人出更高的价钱来买这套房子,开发商会把房子再卖给别人。请问:怎样才能避免开发商“一房多卖”?  相似文献   

18.
邓彦  郑丽 《现代交际》2011,(7):150-150
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为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只有不断务实创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使中小学素质教育这一基础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19.
《职业》1995,(1)
艰难归国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湘仁整理1989年9月,国际动力工程学会第一次把国际航天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授予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当这个奖项在美国颁发时,这位中国科学家正在北京的书房中沉思,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尽管他也爱...  相似文献   

20.
郑也夫先生的文章我很爱读。原先以为他只是善于“小中见大”,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如今读过他新近出版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方知也夫先生亦擅长理论营构,而且以往的许多作品早已作了铺垫,这本书算是水到渠成之作。跟鲍德里亚(也译做波德里亚)、卢瑞和马尔库塞等思想家不同,也夫先生不仅阐释了西方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并正在今日中国生成着的消费社会的内在机制,而且着力勾勒了“现今社会中已经和即将出现的趋势”,即后消费时代的生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