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国际会议于1993年2月10日至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这次会议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四省区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是一次研讨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高层次国际会议,应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金融机构代表、研究机构的专家共70人,其中有:新加坡东亚政治经济研究所执行主席、前副总理吴庆瑞博士,缅甸计划与财政部副部长汶丁准 相似文献
2.
试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方慧本文认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新特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布更加交错杂居,基本形成了今天各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而他们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诸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在中华民族的人... 相似文献
3.
4.
5.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方能建好、建快、建成 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金、劳力、技术、资源、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日益需要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6.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时代特征后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思想。今天,结合时代特征深入领会邓小平这一理论,对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一、对外开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改革与开放,这是现代化进程的“双生子”。现代化的历史已经并在继续证明,对外开放离不开国内改革,国内改革也离不开对外开放。现代化本身就是世界性的产物,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孤立的状态下实现现代化,闭关自守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总结了各… 相似文献
7.
关于毛泽东对外开放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多年来我们对它的研究和宣传都显得很不够,以至使许多人发生误解。实际上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一贯的,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梁建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8):7-11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即孕育着对外开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中,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未能完全实现,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但其基本思想,无疑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对外开放政策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历史地深入地研究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10.
地缘政治与中国的大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政治的维度看,中国的地缘政治具有八个方面的主要特征,这是中国进行国家角色定位,确定建军路线、国防战略方向和外交战略,衡量国际贸易风险、运输成本和经济对外依存度的坚实而可靠的依据。据此,中国应该制定谋求世界大国的外交战略;自主构建周边的安全体系;依托经略东亚,营造新的东亚合作模式;加强海军建设,发挥海陆兼备优势;积极、稳妥地处理与大国的关系。并且,在长远目标的进取和恢弘性与实现近期目标的内敛和稳健性之间谋求一种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奴隶社会究竟终止于何时,这一问题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学术界一般的意见,都认为应在春秋战国之际。不过在中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古代多民族杂居,社会发展又不平衡,大部份区域至秦汉时代仍然处于奴隶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这一部分民族奴隶制的研究,无疑的属于中国奴隶制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所呈现出的若干规律性,也将大大丰富中国奴隶社会历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外交大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形势的发展不光是由“中国怎样看待和对待世界”决定的,更是由“世界怎样看待和对待中国”决定的。这里所说的世界,主要是指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周边国家。迄今为止,美国还没有把中国视为最紧迫和最危险的战略对手。一方面,美国目前最危险的敌人是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恐怖分子以及正在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邪恶轴心国家”,最紧迫的任务是全球“反恐”“反邪”;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尚未具有充分的实力,像前苏联那样危及美国自身的安全及其全球战略的实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美国用10年到20年时间打赢了“反恐”“反邪”的“第四次世界大战”,它会怎样对待中国?届时中国的国力是否足以与美国及其盟国相抗衡? 相似文献
13.
东盟国家(即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是亚洲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集团,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我国西南地区距离东盟国家较近,有着发展同东盟国家经济贸易的较优越区位条件,因此,努力发展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对促进西南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有关生产目的的文章,多从生产关系方面加以论述,这种分析,对于揭示生产目的所体现的生产关系性质和社会生产的本质,是完全必要的。然而,对于生产目的的分析如果仅限于此,不大容易分析透彻,尚未能全面把握生产的全部属性。在社会生产中,生产目的不是单一的,除了生产关系方面的生产目的外,还存在着社会再生产角度的生产目的,这两种生产目的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生产的阐述。弄清两种生产目的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理解每一个具体社会形态下的生产目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国家的出口都在对外贸易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为了在扩大内需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搞好进出口贸易。本文试就墨西哥对美纺织品出口超过我国的原因,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在进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与策略谈点粗浅看法。一、墨西哥对美纺织品出口超过我国的原因墨西哥在1998年对美纺织品出口第一次超过中国,成为向美国供应服装和纺织品的头号国家。仅1998年头3个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和纺织品的价值为16亿美元,比前年增加33%。1997年的出口总额多达96亿美元。众… 相似文献
16.
17.
在当代中国带全局和战略意义的诸多问题中,扶贫开发和改变中西部的贫困面貌,应为其中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基于它在现实与未来的发展中已经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因而,缓解和消除贫困,是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国家制订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逐步消除贫困,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并为此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采取许多特殊政策和措施;作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成绩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工作,对民族识别的缘由、理论根据和进程进行探讨。文章认为,在民族识别工作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密切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尊重本民族的意愿,慎重稳妥地逐一进行识别,以明确民族成分,确定民族名称。在识别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时,不能不以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作为遵循的原则。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与中国民族的实际,应看到多数民族在解放前尚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四个特征正在形成之中。因此,民族识别工作又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教条主义地运用斯大林提出的四个特征,而应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改革开放特别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出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发展的新态势,边境贸易、资源开发、民族旅游和劳务输出,使民族地区逐步由封闭落后向开放繁荣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