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是在1940年以当时的桂林县城及近郊区划出设立的。在设市以前的近二千年中,桂林与临桂县实为一体,历史上的始安郡、桂州、静江府、桂林府、桂林专区的治所,均在今桂林。要略述桂林的地方志史,必须将历代的桂林地记、郡志、府志、市志和临桂县志一起研究叙述。本文仅就个人见闻所及,试作简述,不周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一、三国至隋唐的桂林地记、图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桂林郡(治所在布山县,今为贵县地),桂林为桂林郡地。秦末汉初,桂林为赵佗南越国属地.南越归汉后,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地方设县之始.三国时,吴国在零陵郡地设始安郡,第一任始安太守为颇具文武才略的南海人黄盖。郡初建时,差多所规划开拓,从此奠定了桂林成为南方重镇之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秦汉统一岭南和桂林建城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定岭南应分三个阶段,秦象郡南端位于今越南中部,汉象郡在今广西贵州境内。兴安秦城在几百年中向为军事要塞,未形成为桂东北中心城市;吴甘露元年所建始安县城、郡城,对桂林古代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桂林建城年代定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是正确的,因当时所建始安县城址与今桂林城区基本相合,而且已形成为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已为以后历代桂林城所延续、继承和发展。确定汉武帝元鼎六年为桂林建城年代,在世纪之末纪念桂林建城2110周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乐一 《东岳论丛》2003,(3):140-141
南越王国自秦二世时始兴 ,汉武帝时亡 ,前后延续 93年。南越王国的疆域 ,从五岭之南到南海之北 ,“东西万余里” ,其范围包括广东、广西大部及云南的南盘江南与越南的北部地区 ,史称南越、南粤或越粤。这里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 ,山势崎峭 ,江河纵流 ,早在晚更新世初期 ,就有马坝人在此繁衍生息。但是 ,由于群山阻断 ,交通不畅 ,又有粤越民族杂居及领地分割 ,使居住在这里的越族人相对还处于原始的封闭状态。公元前 2 19年 ,秦始皇兼并六国不久 ,即发兵征伐南越 ,经过六年的征战才将该地区平定下来。为巩固其统治 ,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  相似文献   

5.
玉林地区位于祖国的桂东南,秦属桂林、象郡管辖,是广西开发得最早的地区之一。自公元前214年湘桂运河开通后秦始皇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征发大量的中原居民到岭南定居以来,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沿着兴安灵渠(湘桂运河),中原移民不断南移,中原、岭南的经济、文化不断得到交流。这期间,中原移民与玉林土著人民共同开发玉林,并创造了大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学。目前在玉林地区流传有大量的民歌。这些民歌与先秦的《诗经》、汉朝的《乐府》、南北朝的民歌、唐朝的新乐府诗以及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民歌互相辉映,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间武汉沦陷,当时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机关——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第三厅,经长沙向大后方桂林、重庆撤退。我在第三厅宣传处工作,长沙大火后,于1939年春到达桂林。桂林虽经日机轰炸过,但还不是日寇直接进攻目标,因此,呈现出一派战时畸形繁荣景象。由上海及武汉向西南后方撤退的许多机关、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这里留下,以确  相似文献   

7.
永年县史略     
永年位于河北南部,与拥有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的武安县毗邻。从永年西部台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看,它们与著名的“磁山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出土的殷代铜器和陶器说明,这里在当时是商统治的地区,进入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为晋、赵境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行郡县制。在现在县境东部设广平县,属钜鹿郡:西部设易阳县,属邯郸郡。这是此地置县的开始。西汉时,东部仍为广平县,西部为广年县,属文平国。东汉时这两个县均属钜鹿郡。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张角领导的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就发生在这个郡内。到隋朝时,因避炀帝杨广讳,东部广平县改称永年县,永年的名称自此开始。西部为临洺县。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兴起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社会科学领域一项对文化积累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科研项目。这里,就桂林抗战文化十年来的研究概况,包括工作成果和存在问题,作一个回顾性的述评。一、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缘起桂林抗战文化研究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是由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后,大批中国文艺工作者先后来到桂林和重庆,他们在这里组建文艺社团,举办文艺研讨会,出版刊物,撰写文章,创作作品,构筑起抗战文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文艺活动。桂林和重庆两个文坛,因他们具有的侨寓性、本土化、民族解放意识、开放性等特点和他们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而成为大后方文坛的双璧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刘宋诗人颜延之在始安郡(即桂林)做太守时,曾写过咏独秀峰的名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嗣后,独秀峰便由此得名。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古王城内。它平地拔起,孤峰矗立,直指苍穹,有“南天一柱”之称。独秀峰西麓,盘旋着一条三百○六级的石磴道,可直登峰顶。登峰俯瞰,桂林山城尽收眼底。历代诗人,曾写  相似文献   

11.
查阅中国史书,我国县制始于春秋,当时县与郡同级,县的出现略早于郡.战国中后期,由于郡的拓展与发展,人口增多,生产力水平提高,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郡内设若干县.秦统一六国后,全国建立郡县制,初始36郡,后增至48郡.汉代高祖刘邦将全国54个郡中的30个郡分封给9个刘姓子弟,直归西汉王朝中央统治的只有5个郡.  相似文献   

12.
<正> 终军,字子云,汉武帝时人,年少好学,以能言善辩、学识渊博而名扬郡中。元狩元年,18岁的终军即被选为博士弟子,赴长安受业.其后,他颇受汉武帝器重,先后拜为谒者给事中、谏大夫,备顾问应对,多出奇谋。终军一生最重要的活动是出使南越。秦末原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乘战乱占据南海、桂林诸郡,自立为南越王,与汉朝关系时好时坏,其后赵兴即位,汉武帝即召他与王太后一同入朝,归顺于汉,拟选择一位能干的使臣出使南越。终军自告奋勇,主动请求前往,奏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武  相似文献   

13.
陈国生 《天府新论》1999,(1):96-96,F003
《民族研究》1994年第2期和1995年第6期分别刊登了陈增芳先生的论文《“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辨》和李勃先生的论文《扬越即南越,而非东越辨》,见仁见智,各有精义。“扬越”一词不仅出现于先秦史册,而且后世古籍亦频频提及,说明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很有必要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再作阐释。一、“扬越”为古族名直接证据不少,如《史记·南越传》曰:“秦时初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适徙民,与(扬)越条处”,《史记·货殖列传》亦载:“南楚好辞,巧说少信。江南卑湿,丈夫多夭。……九疑、苍梧以…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三十六郡。秦三十六郡之名,首有《汉书·地理志》列于前,继有《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述于后,两说当中,有三十三郡名称是相同的,唯有桂林郡、象郡、南海郡各执己见。前者以为秦并天下,南服百越,于其地置  相似文献   

15.
南海国考辨     
<正> 汉初南海国,究属虚封?抑为实封?如有其国,其国安在?其封建的历史背景又是如何?这些问题,素来为史家所忽略,史乘上的记载也逸而不详,使得后人争论不休。笔者不揣肤浅,就以上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方家。据《汉书》记载,南武侯织被封为南海王,时间是在汉高祖十二年(195B.C.)。本书颜师古注文颖以为,当时南越王赵佗据有象郡、桂林、南海三郡,“织不能得南海而王之”,唯“遥夺佗一郡”①而已,其实就是虚封。然而,细稽史籍,就可以发现,这个观点很明显是错误的,有如下的材料为证:  相似文献   

16.
南越丰碑大块文章———《南越国史》读后李庆新秦汉之际,正当二世胡亥在为其父子的残暴统治种下的“天下畔秦”、“外内骚动”苦果而穷于应付、岌岌可危之际,万里之外的南海郡尉任嚣却密锣紧鼓地酝酿据岭自治的计划,他的继任者赵佗绝关自守,击并桂林、象郡,实现岭南...  相似文献   

17.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18.
岭南各部越人很早就同中原华夏族政权建立了关系。不过他们在社会发展的阶段上却落后了一大截,直到战国末期还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各有“君长”的“种姓”(氏族)彼此攻杀不休,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地方政权。他们当中的一部分长期依附于楚国。公元前二二二年(秦始皇二十五年)灭楚的秦军开始逾岭南进。由任嚣和赵佗(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两个尉官率领的秦军,胜利开赴“番禺之都”(今广州市)。公元前二一四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在岭南设置南海、象、桂林三个郡。两位秦军将领随后在南海郡任职:任  相似文献   

19.
西汉朔方郡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辖10县;新莽时期,朔方郡及属县仅是名称有所变化;东汉光武年间朔方郡曾被撤销,后复置,辖6县;东汉朔方郡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撤销。两汉时期朔方郡的建置沿革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及其毗邻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以及汉王朝的战略部署、民族关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20.
真番郡考疑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氏朝鲜后,在其地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其中真番郡的地域方位究竟在今何处,学界历来是仁智互见,莫衷一是。有持“在北说”者,有持“在南说”者,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将“真番郡”与“古朝鲜”、“高句丽”相比较,梳理真番地区历史变迁的脉络,对南北两说作进一步考释,将武帝所置真番郡比定为今朝鲜半岛黄海南、北道及京畿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