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初看中家境窘迫的丈夫,只因他在“湖北日报”上刊出了几张豆腐干大小的插图。介绍人举着样报对我说:“不得了啊,偌大个湖北,上亿双眼睛瞧着哪,这以后不成个画家那才见鬼呢。”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最想表达的,恐怕就是对生养我们的父母的感激与热爱之情,请把你父母的故事、或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故事写下来发给我们,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品味。电子邮箱地址:dashanhxs@hotmail.com,来信请寄:广西南宁市古城路4号女性天地编辑部,请注明“征文”。  相似文献   

3.
丈夫是孝子     
阿蓉 《老年人》2004,(9):28-28
丈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放牛娃,十几年寒窗苦读,靠着自己的勤奋上了大学,毕业后进了机关,过上了比较舒适的生活。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管你是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他们生了你,养了你,又供你读书完成了学业,这已经是大恩大德,你一定要报答他们,孝敬他们。”丈夫虽说进了城,但每年一到春种秋收时节,他都要回老家帮父母下地干活。与我结婚10年,他年年如此。刚开始,我挺支持他,但看见他每次回来又黑又瘦,还喊腰酸背痛,又觉得心疼。有一年,我劝他:多寄点钱回去算了,你别累着。”可是,丈夫不听,依旧准时回老家,去经受灼灼日光的曝晒。他说:我…  相似文献   

4.
□王淑珍老人今年83岁,早年患上精神病,一生没有生育。但熟悉王奶奶的人却都说她福气好,因为她有一个视她为亲生母亲的继子,有一个温暖的家。王奶奶的继子名叫周家新,今年49岁,是湖南津市雪丽造纸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提起他们母子俩的情缘,还得从头说起。周家新身世坎坷,刚出生就被人抱养,两岁时养母去世,养父续弦,继母就是王淑珍。那时,虽然家境艰难,但有继母疼爱,周家新的童年还是过得快快乐乐,无忧无虑。哪知好景不长,一场政治风暴又把这个家庭摧垮了。王淑珍是湖北黄陂人,因有过一段给国民党军官当姨太太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李倩 《老年人》2004,(9):30-30
我的奶奶是当老师的,虽然退休多年,但她教书育人的热情丝毫未减。今年,她来到我家,把教育学生的那一套全搬到我的身上,对我的要求可严厉呢。一天,我做完作业后,坐下来练钢琴。我以为奶奶不懂,应付着弹了一会儿,就准备出去玩。没料到,奶奶叫住我,说我今天练琴的时间不够。我反驳  相似文献   

6.
继母若亲娘     
汤甲真 《老年人》2008,(12):31-31
继母逝世已经38年了,我也垂垂老矣。但继母仍然活在我的心里,像一颗老松,散发着慈爱无私的芬芳。  相似文献   

7.
陈昱文 《老年人》2004,(9):31-31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小说,每当放学回家,把书包一丢,就只顾看起小说来。有时还把小说带到学校,上课也看。由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我的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察觉到了,爷爷也知道了。一天,放学回家,我又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如痴如醉地看起了小说。不知何时,爷爷站到了我的跟前,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看得这么着迷?”我有点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说:“看小说。”爷爷又问:作业做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道:“还没呢。”话音刚落,爷爷脸色骤变,严肃地对我说:“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把课堂上的东西学好,有时间再看一些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做事要有主次…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2004,(9):7-7
人之常情肖金鉴(男,退休编辑):我对《公公疼儿媳》一文主人公林万贵的遭遇很是同情。作为长辈,他从生活上关心儿媳,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待,这有什么错?儿媳嫁过来,就是一家人了。儿媳孝顺公婆,公公善待儿媳,这正是难得的家庭亲情,值得珍惜。人老了,特别渴望温暖的家庭亲情,这种亲情包括夫妻之情、儿女之情、祖孙之情、翁媳之情等。林万贵渴望拥有一种父女亲情,但他没有女儿,孝顺的儿媳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所以他把儿媳当女儿对待。再说,儿媳远离娘家,他认为做长辈的应该关心,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林万贵老伴的做法是不对的,她的思想过于狭隘…  相似文献   

9.
65岁的林万贵,是北京空军政治部退休干部。他和老伴相敬如宾,两个儿子事业有成,但他觉得没有女儿是一大遗憾。小儿子结婚后,林万贵对小儿媳视如己出,甚至小两口闹离婚时,他仍像疼亲生闺女一样疼儿媳。没想到,他的“女儿情结”伤害了老伴的感情,以致老两口分居了。对此,林万贵苦  相似文献   

10.
做了妈妈后,她老会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曾带着她们姐妹三个在院子里撒了些黄豆。随意地撒,拔拔杂草,也不特别打理。天上下雨,种子就有了浇灌。院子里落下的树叶烧烧就是天然的肥料。很多个晚上,她都注意到母亲蹲在那些种子旁边,似乎在倾听它们的成长。每每发豆芽的时候,母亲就会心怀感激地说:“老天爷把我的黄豆照顾的很好。”她也就跟着奇怪,那些黄豆的生命力怎么那么强?不仅会开花,结出的种子还挺多挺大的。  相似文献   

11.
爱在针里     
刘卫 《现代交际》2004,(9):65-65
突然感觉下体不适,我一下就反应到性病这类字眼看,顿时,世界末日的恐惧笼罩了白天与黑夜。幸好妻出差外地,要三四天才回来。鬼鬼祟祟找了个专治此病的江湖游医,但花花绿绿的药丸子往肚子里空投了好些,不适的感觉还是如鬼附身,只几天,一个生猛男儿给整成个恹恹病夫。 妻如期回来,见我这副熊样儿,就关切地问我哪里不舒服。开始还想蒙混过关,但一想纸终究包不住火,只好对她说了。妻脸上顿时风起云涌,我像只被牵  相似文献   

12.
陆定英 《现代交际》2004,(11):42-43
感化“木心”老公 ●江眉,38岁,小学老师,结婚十年,老公是一家科研单位的研究员 当年之所以嫁给他,就因为他烟酒不沾,正派规矩。结婚十年了,也确实没什么让人不放心的,可是,十年的家庭生活却让我感到有些厌倦了。老公一回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守着那台大电视,再烂的电视  相似文献   

13.
父亲很节省     
文坚 《老年人》2003,(9):31-31
父亲和母亲与我同住在一个城市,只是他们老两口住在城北,我结婚后把家安在城东。每到周末,父亲和母亲就去附近的果蔬市场,批发一些水果和蔬菜,然后辗转几趟公交车,赶来我家共度周末。父亲一进屋便忙这忙那,成了义务厨师。当父亲大汗淋漓地端出一碟碟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时,我们都馋得直流口水。这时,父亲就开始数落:这个菜只花了多少钱,那个菜比你们买的便宜多了。父亲是企业退休干部,每月的退休金不多,扣除水电、煤气等费用后,所剩无几。因此,父亲总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父亲一人出门时,从来都是骑自行车,舍不得花一块钱去坐一趟公交车。除非…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给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多到孩子都昏了头了。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给予孩子数不清的、甚至叫他们无法承受的爱,因为我们“望子成龙”。于是在“先儿孙之忧而忧,后儿孙之乐而乐”的爱心之下,出现了家庭中的“老少错位”。你观察一下,你的家庭也是这样吗?地位错位现在,许多家庭的“政权”已经“崩溃”,或者正在“摇摇欲坠”,独生子女成了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核心人物,他们常常颐指气使地叫长辈干这干那,家长们非但不生气,反而乐不可支乐此不疲,甚至夸奖孩子聪明有魄力,是当官掌权的料。大人们的“政策”越来越宽,儿孙们的“权力…  相似文献   

15.
姜桂林 《老年人》2004,(6):19-19
有人认为,“老有所乐”就是打打牌、钓钓鱼,或者唱歌跳舞、玩刀耍剑。这样想当然也有道理。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地感受,欢乐就在你的身边。就说带孙子吧,有的人把哄孩子看成是件“苦差事”,说什么“被孩子拴住,整天呆在家里,东挪不得,西转不得,像蹲拘留所”。我却不以  相似文献   

16.
李茜 《老年人》2006,(5):39-39
老张竞选厂长,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竞选演讲的前一晚,一家人早早地休息了,准备以充足的精力迎接第二天的挑战。午夜时分,女儿还没睡着。她想起父亲练习演讲时,喜欢往上提裤子,可能是新西裤太长了。于是,她翻身下床,找到老爸的裤子,往里折了一寸,然后缝好熨平,才安心地睡觉。到  相似文献   

17.
这年头,有“资深教授”、“资深记者”、“资深领导”,甚至还有“资深博客”、“资深美女”,什么都讲究个资历。以上的这些称谓自己都还靠不上谱,但如果要排“资深相亲女”,咱算一个。虽然年纪不老,相亲的历史却堪称悠久。从22岁那年被老妈强行拖去相第一次亲,迄今已有不少年头  相似文献   

18.
为民 《女性天地》2006,(1):32-32,33
两个人在恋爱时,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心里总在问:“他(她)会怎么看我?”而当这两个人成了一家人后,就越来越少想到“他(她)会怎么看我”了。不是不在乎,而是彼此太熟悉了。可是,他究竟是怎么看你的,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吗?  相似文献   

19.
星竹 《老年人》2003,(3):41-41
都说劝别人容易,劝自己难,这个道理千真万确。在别人想不开的时候,说些宽慰的话,海阔天空地开导一番或者闲聊一顿,似乎并不困难,因为只是说说,而且说的是别人,还有一种帮助别人的感觉。可到了自己遇上问题时,由别人来劝就不一定能劝得通了。这真是一种怪现象!被劝者,有时心不相通,不一定能有收获。而劝人者站在冷静旁观的角度,在劝慰别人的同时,却往往能感悟许多道理,获得一种心灵的释放和轻松。甚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对困难和挫折更加有承受力,看问题也更加全面,待人处世也更为宽容和大度。…  相似文献   

20.
老唐 《老年人》2004,(9):24-25
退休前,我虽然只是个小科长,但因为手中有一点权,找上门来的人还真是不少。退下来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再也没人理睬我了。在家“窝”了两年,我想这样不行,就去参加各种老年活动。到外面一走,信息灵了,见闻多了,心情好了,我发觉自己根本就不老,好像还年轻呢。外面的世界真的好精彩,可是越精彩,我对家里的老伴越有反感。她退休前在厂里搞财务,也许一辈子跟数字打交道,人都弄得呆板死了。说到兴趣爱好,她跟我完全相反。我热衷的事情,她一件都不感兴趣。她对练气功倒是十分痴迷,一天到晚满脑子就是“吐纳”、“气感”、“开天目”之类的玩意儿,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