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薇:国内很多人解读《论语》,并引发了持续的“论语”热和国学热,你是从哪些方面来解读《论语》的?你希望《学而时习之》能为《论语》本身或者国人带来哪些方面的启迪和新意?  相似文献   

2.
金薇:从你的解释来看,对《论语》里的某些话,是不是不忠于原典也可以有很好的解释?薛涌:哈哈,你是否还觉得我主张不忠实原典呢?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关怀和时代的目的读《论语》。但是,解释《论语》就必须忠于原文。不想忠于原文你还读什么?有话自己说就行了?问题是,什么才叫忠于原文?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崩溃到创造传统城市生活:国内很多人解读《论语》,并引发了持续的论语热和国学热,你如何看这些热潮?而你最近也推出了一本解读《论语》的书《学而时习之》,你希望《学而时习之》能为《论语》本身或者国人带来哪些方面的启迪和新意?  相似文献   

4.
读书乐悠悠     
宋士元 《老年世界》2008,(14):23-23
退休后,时间充裕,为充实生活,读了老年大学的文史系。联系课程的内容,选读了相关的书。学史从秦汉开始,学文从《论语》、《孟子》起步,学诗从《诗经》、《楚辞》入手。由远而近,追根寻源,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翻译也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论语》的内容涵盖中国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多个领域。两千多年《论语》中传达的儒家精神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论语》一度被西方的学者称为中国的圣经。本文选取辜鸿铭和安乐哲及亨利·罗思文的合译本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论语》英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尝试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角度对论语的翻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韩平 《公关世界》2010,(3):42-45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2500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做客《百年讲坛》。从六个方面讲述她解读《论语》的心得。  相似文献   

7.
韩平 《公关世界》2008,(5):56-57
千百年来,《论语》被公认为是一座丰富的智慧宝库。只要掌握了打开大门的钥匙。人们就会从中获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其实,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不但从历史和现实中思考总结出智慧的硕果。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究获得智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史宝钧 《职业》2014,(30):173-174
清代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侍坐章》是《论语·先进第十一》中的第二十四章。现代杨宏在《先秦诸子散文选译》中又给《侍坐章》命名为《论志》。笔者认为,从文学角度看,《论志》是一篇古典叙事散文,从教学角度看,《论志》所叙的事,又是一堂经典的论志教学示范课。在当下高职教师深感提高教学质量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研读《论语·先进·侍坐章》,从孔子论志教学中学点东西,即启发式教学、诱导式教学、点评式教学、问答式教学、分层式教学、愉快式教学,简称"孔六点教学"。  相似文献   

9.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本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角下《论语》君子观思想的当代价值。在论述中,首先探讨了《论语》君子观思想的当代价值,最后,探讨了传承和弘扬《论语》的君子观思想与当代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高校《论语》研读教学中应当秉承"精读""细读"原则,对文本中内容层层研究、慢慢品味,分析语句之间内在联系。《论语》作品微言大义,往往能够以简单的语言表述展现深刻的哲学内涵。通过分类细读、情境细读、拓展细读等形式对《论语》文本进行探究,以朗读、分组讨论、场景再现的形式,提升《论语》学习质量,是当下高校开展《论语》研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1.
荐书泉     
王谦 《中外书摘》2006,(9):23-23
《论语五十札》,《贺龙全传》,《世界历史》学生版,《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城市灵魂——电视主持人张泽群谈论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关于《论语》的注解不胜枚举,各家看法不一。本文主要尝试着对朱熹的《论语集注》、康有为的《论语注》及皇侃的《论语义疏》中几处注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然后提出几点笔者自己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桂冠上的一颗眩目的明珠。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后来成为儒家的最高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权威性的文献典籍。《论语》篇幅不大。但内容宏富充实。且言简意赅。它所包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国粹栏目从2004年起摘编《论语》的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天问子 《老年人》2008,(8):38-39
《中庸》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程颐、程颢)百般褒奖宣扬,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成为《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文学价值也对后世影响颇大。文中以《世说新语》为例,探讨《论语》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沙惠 《现代妇女》2013,(12):306-306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与《论语》、《孟子》、《大学》并称四书,成为封建科举取士的必读科目。“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思想的核心,但践行中庸之道绝非易事,其难行之处主要体现在中庸本身、实践和持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这回,因为讲座,去了一趟台北,顺道,也上了电台。电台的主持人,约我谈《论语随喜》(简体版称《孔子随喜》)。录音前,闲聊片晌,她感慨着说,读了此书,才惊觉自己阅读能力之退化。按理说,依她原有之程度,本该驾轻就熟、读来轻松才是,孰料,这些年来,因长期之网络浏览,浅阅读已成习惯,于是,心思浮动、一身躁气,读了《论语随喜》,竞顿感艰辛、多有障碍。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心一横,  相似文献   

18.
南嫫 《中外书摘》2000,(4):82-83
我当然承认老爸是饱读诗书之人。老爸至今仍可以从《论语》背到《古文观止》,至于汉赋唐诗宋词都不在话下,最难得的是,老爸说他三岁记事,然后从三岁到现在的每一天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唱过的歌,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甚至他自己写过的中文英文作文他都能背下来。我曾问过许多朋友,暂时还没发现比老爸记忆力更好的人。  相似文献   

19.
沈善增的新著《孔子原来这么说》选取了《论语》中为国人耳熟能详、脍炙人口,而又被作者认为遭受两千多年严重误读的十一段章句,进行了详细甄读。通过甄读,颠覆原文,同时引出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章人英 《社会学》2000,(4):35-36
近阅《文汇报》载周巍峙同志写的《学者、长者、仁者——忆戈宝权》一文,不仅文笔朴实,情意真切,尤其题名妥贴生动,耐人寻味。当今所谓“学者”,俯拾即是;人日进入高龄化,年高者多德劭,“长者”也不足为奇;唯独真能称得上“仁者”的,诚非易事。“仁者”一词,源出《论语》。《论语》书中提及“仁”有109处,到底什么叫仁,令人困惑费解,二干余年来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为人信服的定义。《辞海》中说“仁是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我觉得此一释义有待商榷。就个人的浅见,认为“仁是中国儒家的一种理想的、完善的行为规范,内容包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