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赖以滋生和成长的文化土壤 ,其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主体地位的倒置。它没有在原始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 ,把人作为主体逐渐地从原始混沌体中解放出来 ,没有把人作为个体从原始的群体中分离出来 ,而是始终将人的主体性淹没在中国文化进化路途的泥淖之中 ,一直使作为个体的人消失在群体的阴影背后。臣服型政治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深深浸透于国民的灵魂 ,浸透于国民灵魂深层的思维、意识、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界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属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农业文明的典型形态 ,并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特征 :源远流长 ,从未间断 ;多元共生 ,交融互动 ;农耕主体 ,农、牧互补 ;融汇吸纳 ,多重开放 ;人文精神 ,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3.
研究文化必须深入到生存论层面,正是整个种族或民族的生存发展需要决定文化的性质、样态和走向.中国古代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磨难共同选择的结果.治水的需要和抵御游牧民族的需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必须走向大一统的恒定因素,大一统的政治要求和以民为本的农业经济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特征、政治特征和文化特征.民族或种族是文化的真正主体,而任何文化本质上起源于这一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这一民族在各种纷繁复杂生存环境中选择的结果,它制约着每一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为每一代人的努力而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均平文化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古代社会,平均观念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领域,是各种政治思想、社会思想、伦理思想乃至经济思想的重要文化支点。均平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政治平均、社会平均、经济平均、均平之德等几个最基本的方面。均平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思想价值在于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均衡。这种文化,还被赋予了天地自然之德的自然属性,是人对自然德性的效法,因此有着天经地义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徐文光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1,18(2):68-69
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过程与中国的古代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中国古代文化向日本的传播 ,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绘画历史 ,对其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文化选择与儒学的文化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学说在自汉至清两千余年的文化发展中之能一直稳居文化结构的统治地位,是由一些极为复杂的原因决定的,但若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这与社会统治集团进行的文化选择、实行的文化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文化选择”与“文化示范”两个概念,考察了中国历史上统治集团所进行的以“国家面目”出现的两次重大的文化选择过程,及其对儒学的文化示范以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都城是一个国家执掌和行使最高权力的地方,通常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古代社会,都城包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都城具有无穷的历史魅力,她是历史发展的地理枢纽,在这里交汇着各种历史线头,存储有多种历史信息,透过都城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出中国历史无数的隐秘,解读中国文明长存的密码;都城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她的深厚历史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完美建筑形式和伦理化城市设计等,充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古仪式的立中杆是远古建筑形式从空地到坛台到庙到宫的逻辑演进的核心。远古建筑在逻辑演进中呈示出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质 :后面的建筑形式并不否定和排除前面的形式 ,而是将之包括进来 ,在新结构中重新定位。一方面 ,再怎么进步 ,也保存着原来的核心 ;另一方面 ,传统的原点总是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9.
罗立东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603-606
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生态状况影响。古代中国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方面优于古代希腊,形成典型的农耕文化,但是相对封闭。相比之下,在经济土壤、社会结构、国际条件等方面古代希腊却明显比古代中国优越,这大大有利于其开放型文化的形成。双方各具特性,各有优劣,从而成就了东西两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图书编目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在为既有藏书的管理与使用提供一种必要的秩序时,也为可能的新书籍的编撰作着价值导向。一部图书编目史或目录学史,其实是一部相应的文化史在图书编目上的投射。本文愿对中国古代图书编目的沿革作一大略考察,并就此揭示贯穿在这编目历史中的文化精神。这是对源远流长的古代目录学作某种文化研究的尝试,它也许对于全新时代背景下更合理的图书编目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领导者阶层所持有的政治文化观念,领导文化处于一国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不仅具有对领导者阶层的规范和引导的功能,而且具有对整个社会的整合和促进的作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彰显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升华传统领导文化为符合现代理性精神和民主追求的新型领导文化,使之更契合于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的时代特征,不仅是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在文化观念层面上的价值规范转型,更是领导主体提升和证明具有先进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道家代表的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整个流变过程中,和谐乃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它蕴涵着天和、人和、政和、境和等多层文化要义.天和是融于宇宙的至情;人和是修治本性的本情流露;政和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境和则是虽自人为却无人为的自然天成. 相似文献
13.
古代公文作为实用文体,因其写作目的的需要,与文学作品难以截然分开,以及作者大多擅长文辞而带上浓郁的文学色彩。古代公文具有独特的文学特色,是古代社会的产物,探讨其原因,可以了解公文写作的历史演变,并从古今公文的差异中,更加明确现代公文的写作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以政治文化为基点进行分析。中国古代建筑的政治文化意涵可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从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起源说看,"圣王作宫室"是君权合法性的理论依据之一,这就使得建筑与君主政治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致使中国传统君主政治的权力合法性具有传统型与卡里斯马型的复合型特点。其二,宫殿和民居建筑中蕴含着君权权威认同的政治文化意涵。其三,通过对坛庙、明堂等古代建筑的分析,可见其中涵容着对于天人合一及政治秩序建构的融合与会通。从古代建筑这一物质文化的层面考察政治文化,为这一研究论域开拓了视野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古代的象牙制品及其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象牙饰品是一种独特的动物制品原料,深受上层社会的推崇,作为一种奢侈品,不仅是炫耀财富的手段,也是身份权利的象征.从先秦时期至清代,象牙的使用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总的趋势是,象牙制品的等级性弱化,世俗化显现,且日渐稀有. 相似文献
16.
越文化意涵多重,其最早享名于世的形态,乃是先秦时期的越国文化。越国文化的建树甚多,就政治层面而言,通过灭吴崛起,它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范本,成为缔造中华民族精神的元典范型之一。南宋在民族危亡的胁迫之下能延续一百五十年之久,远超过东晋、南朝的任何一个朝代,其建都越国故地,受到这一优秀政治文化范型的更多浸染,不能不是个中原因之一。在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精神重塑进程中,这一政治文化范本仍可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游牧文化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类型和畜牧业经济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将中国古代所有的游牧文化划分为五个类型 ,即蒙古高原型游牧文化、青藏高原型游牧文化、黄土高原———黄河上游游牧文化、西域山地河谷型游牧文化和西域绿洲半农半牧型文化。并对每一个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产品的小说文体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又由于新的文化场的出现而发生变迁。历史叙事与说书艺术孕育和制约着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体的建构,在语言表述、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与西方小说文体迥异的语体和体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主要有:用人制度,包括养士、取士、用士;文化交流机制:包容、借鉴、交流;文化专制,包括焚书愚民、禁锢文化、钳制异端等。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政策既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又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建设举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4至26日,古代内陆欧亚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研究系协办。这是“内陆欧亚学”概念确立之后,中国学术界关于古代内陆欧亚研究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多个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等地的专家学者共7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学术论文近40篇。会议内容大致分为五大主题,现综述如下:一、考古与文化传播由于内陆欧亚的广阔地域和多元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传播和彼此的交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