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旧有非王卜辞中田猎材料有限,故以往的田猎研究多据王卜辞,而新出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属非王卜辞,其中刻有田猎卜辞者在43版,为我们研究殷商时期王室贵族的狩猎活动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在对花东田猎卜辞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将其与以往的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对其中涉及到的田猎日、田猎地、田猎用词、猎获物、狩猎参加者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商朝贵族的狩猎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探讨花东卜辞主人“予”的身份地位,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韦心滢 《殷都学刊》2009,30(1):34-41
殷墟卜辞中"商"有数种含义,具备商王畿及王都的二重概念;商末王畿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反映在卜辞中即为"大邑商"与"天邑商"的出现.卜辞"王入商"说明商后期王畿内部除了王都之外,还同时存在着数个王常住处理军政事务的都邑.利用卜辞中与"大邑商"同版出现的地名,系联其他与王畿相近的地点,可勾勒出王畿之大致地理范围.  相似文献   

3.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5.
常耀华 《殷都学刊》2009,30(1):30-33
卜辞"步指车行"说断不可从,"步为辇行"之说亦非确诂.卜辞所谓"王步"、"王步白某"确有徒步义应无疑问,只不过徒步者并不一定必是王,当是指随车出行的徒众.卜辞之"步"应与商代军制单位有关.凡言某步、步于某或是意在与单骑或乘舟的出行形式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花东H3卜辞中的“■”为丁,是日名,有的是生者,有的是死者,活着的丁是尚未即位的武丁,卜辞中的王是小乙,H3卜辞的占卜主体应在小乙时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组、宾组王卜辞中、、燎等祭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指出早期卜辞中的祭祀多为具祈请禳祓动机的事祭,有别于以后各组卜辞中的祭祀。历组卜辞中的祭祀也具有祈请禳祓的目的,其时代宜定在卜辞时代的早期。即武丁、祖庚时期。  相似文献   

8.
卜辞常有"王其省"某地"田"或"叀田省"之类辞语,"省"一般认为即"省观"、"省察"之义,而"田"或以为是农田,或读作"田猎"之"畋"。若然前者,则"王省田"即商王视察农田,与"观稼"、"观耕"同义。若然后者,则"王省田"与"王观猎"同义。本文将全部"省田"卜辞排比之后,发现可确切解为"观耕"的卜辞竟无一例。相反,"省田"常与"狩"、"擒"诸字对举,且所涉之地几乎全是田猎地,故卜辞"省田"即"观猎"。  相似文献   

9.
对《花东》480卜辞的释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08,29(3):24-32
《花东》480版上,共有六条卜辞,涉及到的人物有祖甲、祖乙和妣庚;王、(武)丁、妇好;大子、子灵等。祭祀的种类有 、彡。瑞玉的种类有吉(圭)、珥。祭祀以外的事类有“在断,来狞自 ”、“在 ,来自 ”及嘉( )字不同于王卜辞中的“娩嘉”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学界对旧有卜辞双宾语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出土的花东卜辞材料中双宾语句做了全面的整理与初步分析,以期能对旧说有所补充或发展,从而发现,花东中的包含有非祭祀动词双宾语结构的句子共34例.数量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对比旧有卜辞中此类双宾语句,可以看出花东中的不少格式是新见的.毫无疑问,这将大大丰富我们对古汉语双宾语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全面整理和分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中的祭祀动词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情况,并与其他甲骨卜辞的双宾语和三宾语句型进行比较,完善甲骨卜辞非祭祀动词双宾语句和三宾语句类型。  相似文献   

12.
花东H3中有关马的卜辞较多,文中对近50条卜辞给予考释,对有关马匹的应用及马的价值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魏慈德 《殷都学刊》2007,73(2):22-28
本文主要指出"十三月"一词的记载对于不载周祭的宾组卜辞在排谱时的重要性,包括排谱时可利用月数的差数来计算是否当放入一个十三月,以及对于那些可能插入十二月及一月间的十三月事件利用微细断代法来判断其是否可排入同一年内。  相似文献   

14.
汐翁早年发表的《龟甲文》一文在甲骨学界影响甚大。虽然部分记述出入不多,但其中关于甲骨文的发现离奇而不符合事实,还有的是信笔由之,引用者应辨析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月"、"日"的哲学内涵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如“月”字有“早月”与“晚月” ,“日”有“东日”、“西日”、“冬日”、“夏日”、“中日”等 ,这是阴阳五行体系 ;单个“月”字是形象文字 ,是静止的、孤立的 ,表示时间不动、空间不动、万物不动、“月”字不动 ,如同幻灯艺术 ;双“月”字 ,则是抽象文字 ,是运动的、对立的 ,表示时间运动、空间运动、万物运动、“双月”运动 ,如同动画艺术 ;30 0 0年前 ,中国古人造字时 ,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哲学思想体系 ,并把“对立”、“统一”、“运动”、“变化”、“发展”等重要哲学范畴 ,融入到甲骨文字中 ,传给后人。  相似文献   

16.
这一版历组卜骨于抗战期间出土于安阳小屯,系一版左胛骨,现其大部藏于清华大学,其卜辞内容属于岁祭,与商王世系密切相关,有着重要的意义。李学勤先生曾撰《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一文对其内容有详细考证,本文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证了此版卜骨的出土、流散及缀合过程。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方国联盟,从甲骨文“比”字与多王的分析看,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充实。从商代的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商文化在大范围内的统一性、商周交替之际表现出的对商王朝共主地位的承认看,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而不是方国联盟。  相似文献   

18.
这里对甲骨资料的缀合共十组,其中前九组为作者缀合,最后一组已见于前人缀合成果,但未能引起注意,故作者在此特为指出。摹本之后是对相关卜辞含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暴希明 《殷都学刊》2008,29(4):118-120
“男”字的甲骨文构形为以力耕于田,所以男子在农耕时代处于物质生产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其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而“女”字的甲骨文构形,乃是女子跪着操持家务的形象,女子退出物质生产领域而以操持家务为职,直接导致了其地位的江河日下,使男尊女卑成为历史的必然。“男”、“女”二字之甲骨文构形是男尊女卑形成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20.
郭静云 《殷都学刊》2008,29(1):1-11
最近几年来,笔者以夏商礼器的纹饰、甲骨文、金文和传世神话内容互相参证,发现华夏巫觋信仰中有颇为关键的双嘴夔龙崇拜。此种崇拜滥觞于中原夏人巫觋文化中,且影响商周信仰的发展。在上述研究之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用甲骨卜辞、传世神话、古代美术探讨中国帝王观念与神龙信仰的关系。华夏先民相信,大巫魁酋或立国圣王都不是由人所生的凡人,而是由神龙所生的神人。圣王神子从其母体获得了超俗的智慧,故能通天通地,成大巫、国王,智明治理天下,管制黎庶。此种观点自上古流传至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