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元兴 《社区》2003,(22):48-48
消化性溃疡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估计约有10%的人患过此病,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关资料统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是胃溃疡的3倍。 哪些因素会引起消化性溃疡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 这种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而慢性胃窦炎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并有慢性胃窦炎存在。在胃溃疡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70%—90%,在十二指肠溃疡病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高达95%—100%。所以,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溃疡,均需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根治。  相似文献   

2.
王崇文 《老友》2009,(5):54-54
幽门螺杆菌这个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首次从胃上皮细胞分离出幽门螺杆菌(英文缩写Hp)。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其列为一级致癌因子。据披露,当今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被幽门螺杆菌所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更高。同时,好长时间以来,许多慢性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在治疗中,缺乏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意识,而又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一些基层诊疗机构动不动就开各种抗生素,造成患者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耽误了及时的规范治疗。为帮助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规范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本刊特约请王崇文教授撰写了《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一文。王教授特别强调: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3.
问:我今年70多岁了,患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年,经过治疗,已有好转,现在还有浅表性萎缩性胃炎。有的医生说要用抗菌药,但有的又说年纪大了,不适合用抗菌药治疗。请问到底应不应该进行抗菌治疗?答:有消化性溃疡及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主张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不然溃疡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四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接受治疗的54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法莫替丁胶囊、呋喃唑酮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对照组联合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克拉霉素胶囊。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缓解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根治幽门螺杆菌有效率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老友》2003,(3)
匕一玉止巴二二二二洲烈〔二二一一 近20年来由于电子胃镜的问世,使胃部疾病的诊断变得十分精确,不少胃癌都能做到早期诊断。治疗方面由于发现了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菌,从而开发了许多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药物。此外,一些相当有效的抗胃酸分泌药物  相似文献   

6.
王崇文 《老友》2013,(2):58-5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缩写为Hp)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病源。我在《老友》杂志曾先后发表过《认识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滥用抗生素》等文章。近几年来,我在医疗门诊和临床实践中,接触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较多.深感幽门螺杆菌对人体危害的严重性。而且,有资料显示,发达国家Hp感染率约在30%左右,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约50%:  相似文献   

7.
《老友》2009,(5):63-63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多数研究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是唯一传染源,人-人之间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最可能的途径为粪-口或口-口,以及胃(胃镜):  相似文献   

8.
《老友》2009,(5):62-62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罪魁祸首。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Hp列为与胃癌有关的病原菌,属于Ⅰ类致癌因子。Hp是一种专性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64例就诊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2例给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82例给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84.15%)明显优于对照组(67.07%),治疗组治愈50例(60.97%),总有效率为91.46%,对照组治愈35例(42.68%),总有效率为74.39%,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黄存垣 《老友》2010,(3):57-57
《老友》专家门诊:我已6年多胃部不适,经查患有浅表性胃炎、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经服药治疗,虽幽门螺杆菌已转阴,但腹胀一直缠扰着我,并有轻微疼痛感。请问:我这种胃病应怎样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了幽门螺杆菌阳性结果的胃溃疡患者共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室对象,随后我们将收治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划分为中青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则划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有86例患者,而老年组有82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监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症状的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后中青年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溃疡愈合率以及Hp根除发面明显好于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表明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中青年患者中。此次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开展此疾病的治疗依据,值得广发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20多年前发现了胃内幽门螺杆菌(简称 Hp),并已证实它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 Hp 定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因此,根除 Hp 成了治疗胃部疾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消化性溃疡现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8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老年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多见并发出血,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为83.92%,治疗有效率为97.9%。结论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应积极检测与防范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密切相关.这是事实。然而,最近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能对心脏也有害,它与心律不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羊子 《老友》2009,(5):62-62
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法是三联疗法,即铋制剂(常用的为果胶铋)或抑酸剂(一般为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耐信)加两种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中两种),疗程为1~2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Hp)发现前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当并发大出血、幽门梗阻和穿孔时,往往选择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自从发现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采用根除Hp的治疗方法后,消化性溃疡的上述并发症大大减少。因此,消化性溃疡需作胃部分切除术者也日益减少。据南昌大学一附  相似文献   

17.
《老友》2009,(5):63-6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日前,2017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已揭晓,我校8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黄昌明教授课题组完成的“胃肿瘤微创外科诊治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项目,陈良万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技术的改进”项目,佘菲菲教授课题组完成的“毒力因子OipA应用于幽门螺杆菌高毒株感染诊断与预防”项目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王崇文 《老友》2011,(6):50-50
反流性胃炎,是指十二指肠胃反流与碱性反流导致的胃炎。这种胃炎比较多见。十二指肠胃反流(DGR)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10%,是消化道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现象。由于十二指肠内容物可破坏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炎,形成胃病,影响生活质量。一、碱性反流性胃炎何以发生1.胃部分切除术后,十二指肠反流的发生率占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5%~35%。由于胃切除手术后,损害了正常幽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导致幽门的屏障作用消失,致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此外,吻合口有僵硬状态,残胃运动乏力,也可促使十二指肠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系列吡啶衍生物,并对其进行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作用研究,以得到较高活性的先导化合物。以2-氯甲基-3-甲基-4-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氧化合成了系列吡啶衍生物;采用琼脂扩散法,以阿莫西林为阳性对照,进行了初步体外抗幽门螺杆菌(Anti-Helicobacter pylori)活性评价。成功合成了2a~2c、3a~3c、4a、5a、6a~6c十一个吡啶衍生物,并经过MS、~1H NMR和~(13)CNMR结构确证,发现化合物2a、6a均有良好活性。由此发现了新型的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吡啶类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