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智若愚 《可乐》2010,(9):63-63
1959年,为进军苏联市场,百事可乐董事长唐纳德·肯特亲临莫斯科博览会现场。凭着和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私交,他请求尼克松在陪同苏联领导人参观时,想办法让赫鲁晓夫喝一杯百事可乐。尼克松大概跟赫鲁晓夫打了招呼,赫鲁晓夫在路过百事可乐展台时,  相似文献   

2.
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破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已分别经历了长达廿多年或三十多年的曲折历程;苏联建国七十年,历经了长期的集中型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近几年也踏上了改革的道路。 东欧与苏联在经济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对于正在深入进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国内的政教关系经历了该国历史上又一次的紧张和冲突。从表面上看,赫鲁晓夫的解冻政策与当时苏联在内政和外交上解冻和缓和的总的方向并不一致。然而,这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却有着深刻的思想基础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时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以及宗教问题的认识,满足了当时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并且有效地服务于苏联树立社会主义先进国家形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5.
周礼 《可乐》2011,(6):3-M0002
一次,周恩来总理应邀访问苏联。会晤时,周总理对赫鲁晓夫推行修正主义提出严厉的批评。赫鲁晓夫失刻地说:“总理先生,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你却出身于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赫鲁晓夫时期,越南并非苏联对外关注的重点。此时苏联的越南政策深受其对外战略和中苏关系发展的影响。中苏分裂发生以前,苏联的对越政策以期望越南民主共和国与其保持外交协调,通过和平统一南方。中苏关系恶化以后,加之越南战争的爆发,赫鲁晓夫对越南则采取了我们经常称之为"脱身"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六十年代初,赫鲁晓夫在苏联开展了一个强大的反对经济犯罪的运动。苏联法学也日益注意研究经济犯罪的因素,现就赫鲁晓夫时期与勃列日涅夫时期几种主要经济犯罪及其刑罚进行简略比较。一、滥用职权罪 1961年,赫鲁晓夫政权曾修改过法律,对滥用职权罪采取加重处罚。根据斯大林时期的内部规定,以谋取私利为目的滥用  相似文献   

8.
<正> 赫鲁晓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上台的呢?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这么一种权威的说法:赫鲁晓夫是一个阴谋家、野心家。他使用阴谋手段钻进苏联领导集团夺取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力。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新出版的史书不再这样提了,一般只对赫鲁晓夫其人作客观的介绍,避免作定性的分析和评论,但是,从字里行间,上述权威说法的影响乃隐约可见。在苏联,当赫鲁晓夫得势时,各种著述都对他歌功颂德,任意拔高,甚至把他捧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活跃在苏联政治舞台的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他在工、农业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及成败得失,国内近年来评述渐多,这里试对其间苏联的军事改革及国防现代化建设(以下简称“军改”),作一粗浅的论述与评价。1 苏联军事改革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于军事科学来说,仅仅是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尤其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兴起,为军事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难题之一。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权作抛砖引玉。一、传统体制的非经典性从根本上判断,传统的中国经济体制,尽管有了多方面的改革,但还没有走出旧的体制。人们通常称这种体制为“苏联模式”。其实,苏联模式就其具体内容来讲,并不是苏联人的发明,只是因为这种模式在苏联被首先实践,才有了“苏联模式”这种称号,  相似文献   

11.
剖析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进行经济体制根本改革这一方针的内在经济根源,论述了苏联最近两年多来经济体制改革所做的准备工作,并指出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特点:在性质上将导致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在方法论上是将系统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在步骤上是日程安排紧张而企图达到“一步到位”。此外,还评介和分析了苏联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宏观经济各领域的管理体制、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1996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广州师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李冠乾先生的专著《苏联史研究》。全书收入作者多年来潜心研究苏联史的成果,计论文19篇,共215千字。其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论及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布哈林其人及其理论透视、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伟大的卫国战争、赫鲁晓夫50~60年代的改革、90年代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等重大历史问题。拜读大作之后,我感觉到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研究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并有一定的深度。我们在研究苏联史的过程中,有时失之于空泛,不能对某一问题进行更细…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苏联背景。这种背景,一方面是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论战,它是毛泽东同志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不断"左"倾的极其重要的"助剂"。另一方面,赫鲁晓夫在苏联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毛泽东同志所误解,为毛泽东同志提供了"现代修正主义"的蓝本,使毛泽东同志进一步看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的事实上的危险,终于发动了一场以"反修防修"为目的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对外政策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国内政治向国际社会的延伸,是其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民族利益在国际舞台上的集中体现。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始终建立在对国内外环境的客观认识和正确把握、以及对自身发展水平和时代主题的正确定位之上,才能体现其时效性和延续性。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对外政策正是伴随着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政局的变动,在对苏联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日渐退潮,不到四十年时间就经历了赫鲁晓夫“修正”时期、勃列日涅夫“大讨论”时期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时期,其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曲折中发展嬗变,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分析研究苏联这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状况,对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推动的自觉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演变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阶层的有意所为。这个既得利益阶层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萌芽,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完成了从“人民公仆”到既得利益阶层的蜕化,他们占据党和国家权力金字塔的上层,享有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特权。他们反对任何有损自己既得利益的改革,使苏联的多次改革尝试流产,在改革潮流势不可挡时,便假言改革,真行复辟,把改革变为改制,以使他们长期以来通过不合法、不正当手段占有的社会财富和各种权益合法化。随着苏联的演变,既得利益阶层对国民财富的滥用和隐性占有变为公开所有,在经济上进入了大所有者(新资产阶级)的行列,在政治上保持了高层政治地位,顺理成章地成了俄罗斯的新主人。“苏联共产党是惟一一个在自己的葬礼上致富的党”,苏联的演变是党内既得利益阶层为改变社会制度而采取的完全有意识的行动。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人”是生于1925-1945年间的一代苏联知识分子,体现了苏联知识分子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其价值观是在斯大林时期,卫国战争时期和赫鲁晓夫“解冻”时期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形成的.结合时代背景从苏联官方文化政策和美国对苏联的意识形态渗透两方面阐释“六十年代人”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二、失去控制或陷人危机(1989—1991) 1989年初,迹象明显表明苏联社会改革正迈向一个新时期。它的总趋势及基本流向已十分清楚。总之,它已明显地拥有了一定能量。尽管这不意味着当时苏联体制改革已不可逆转,但改革已走过了很长的路程,想通过最高领导层内部不痛不痒的变动(例如,像1964年解除赫鲁晓夫职务那样)来使其再回到政治和经济的老路上去的任  相似文献   

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场新的革命,其实质和目标,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经济体制即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经济体制即市场经济体制。从理论、思想上讲,就是要彻底摒弃和清除“苏联范式”经济学的教条及其影响,在一般理论经济学的基础上,在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的经济学,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大学经济学教学  相似文献   

20.
1957年夏天前夕,苏联政坛高层领导人在斯大林去世之后为争夺权力的斗争达到了高潮。1957年6月,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绝大多数委员投票同意解除赫鲁晓夫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务,并对干部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只是因为得到了中央委员会书记和各州、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支持,赫鲁晓夫才得以保住了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