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日常生活作为探讨魔幻文学的视角,可以把握现代魔幻文学在日常生活叙述中所反映的美学追求。在家与回归构成日常生活叙述的两个层面,分别揭示了现代魔幻文学的审美内涵和价值取向。现代魔幻文学以微妙的方式建构了对日常生活的理解,通过魔幻式的远离反思儿童的成长和现代人的生活,体现魔幻文学自身的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是画家长期实践而不断形成的艺术表现方法,它虽从书法艺术得到借鉴,却成熟于文人画的创作.因此,笔墨的成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高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绘画的笔墨必须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即在对古今中外艺术的借鉴与融汇中,在突破既成规范的开拓中,赋予它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乔治·巴塔耶是拥有多副学术面孔的法国思想家,学界对于其究竞属于何种流派的争论一直在持续,巴塔耶的思想具有“现代”和“后现代”的双面性,其多重身份及其所思所想是由西方现代性批判的大风向和法国激进理性批判的具体语境共同铸就的。但是,虽然巴塔耶是解构现代性和颠覆现代性的先行者,在现代性批判的道路上做出了尝试,却也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4.
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创造了后世难以为继的繁荣。唐代文学是经过数百年艺术创作经验积累后的一次大释放 ,是对前代文学传统的最佳继承 ,并为后世提供了典范。继承是根基 ,创新是生命 ,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才能创造出新的辉煌。这是新世纪学术界及文学家应当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复兴民族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学的吁诉是京派作家积极响应中国文学现代化潮流的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论和创作,集中反映了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部分在当代生活中的意义,以及文化传统对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支配力保持着清醒的估计,并且努力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对传统的重新阐述和运用来谋求进步。  相似文献   

6.
以现代性为背景的社会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实证、解释和批判的思想传统。这三大思想传统既凸显着现代性社会理论发展的内在矛盾,又使得现代性社会理论在发展中保持着内在的张力。在我们看来,现代性问题意识与社会理论思想传统的变革,是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双重逻辑。当代社会理论需要以此为基点,开辟出能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民间童话在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魔幻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不仅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本文以时间范畴为视角,从时间的类型,时间的特点及主人公空间转换的时间量化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俄罗斯魔幻童话,论述了俄罗斯魔幻童话的时间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侠片中的神怪元素与电影高新技术的结合,催生了魔幻武侠电影,通过对武侠电影类型元素的继承而与武侠文化建立起关联。中国式魔幻武侠电影孕育的土壤是中国悠远的神话传统与"剑仙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神怪/武侠片热潮到当下中国魔幻武侠大片都在其中汲取资源,与域外魔幻片强调恒久的"善恶对立"主题相异,国产魔幻片也在本土慈悲世界观的宽恕包容和世俗化情爱母题中不断耕耘。?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传统、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三重因素的矛盾和冲突是信息时代中国现代化难题的深层根源,而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之间的矛盾只不过是这一深层根源在不同层面上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对生命整体观及大宇宙生命活化的体验特点,显化了"生态文学"的古典形态。我们挖掘其"生态"内涵,既是一种现代阐释,也是一种对接;作为历史机缘,更成为现代与未来接续的必然。这种环绕"生态"体验的现代阐释,意在接通中国传统话语系统,把握中国文学体验的核心要素,将"生态"承载文学的运思与体悟,进而揭示文学价值及人的生存的"生态"标识。  相似文献   

11.
纳博科夫把伟大的文学作品称为童话,强调文学的想象性和魔力,认为这种魔力既渗透在欺骗性的叙述技巧及语言中,也表现在文本的细节里。通过将普希金、果戈理等现实主义作家创造性地解释为非现实主义作家,纳博科夫为自己确认了可倚赖的文学传统,使"文学即童话"的理论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学土壤。他对幻想性的推崇既是象征主义影响的结果,也是个人生活遭遇所致。因为并不拒绝深邃的道德内涵,他的文学观念与"为艺术而艺术"又有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半个多世纪的近代历程中,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这一过程可以大略分为以鸦片战争时期"师夷"思想的提出,学习西方自然科技和初步探求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以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为基础寻求中国社会根本变革三个时期。在逐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和认识中,富于社会责任意识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不断地改变着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想意识,与传统渐行渐远而趋向现代。  相似文献   

13.
“革命”虽是一个具有普适性的概念,但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变迁、情境的转换,对于“革命”的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而“革命”话语本身也经历着一个由传统到现代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童话是儿童文学中幻想性最强的体裁,幻想性是现代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美是现代童话的审美核心,它对童话的内容有实质性的影响.这里试就现代童话的幻想性美感的艺术表现手法,探析现代童话幻想美的艺术特征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讨论以沈从文(1902年-1988年)、陈世骧(1912年-1971年),以及捷克汉学家普实克(Jaroslav Pru。ek,1906年-1980年)为坐标。这三人的立场、国籍不同,发言的位置有异,但他们不约而同,都企图在现代语境里重新认识抒情传统。他们的洞见让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不能由革命、启蒙的话语一以蔽之;而他们的不足也显示抒情传统与现代性交会下,有待继续思辩厘清的盲点。而本文建议陈、沈、普的论述为我们示范了三项课题:兴与怨、情与物、诗与史。  相似文献   

16.
刘兆林曾创作了以《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为代表的诸多优秀之作,展示了部队生活的复杂与丰富。但其叙述方式还是传统的。作家近年力求突破传统的拘囿,以《第三次执刑》为代表,不独将笔触进一步探入战士心灵的深处,并且在叙述方式上只用单层图式,使得能指大于所指,文本极富张力。凭借着非人格化叙述,强化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反思控制力、思维力、想象力、感悟力,作品因之具备了现代小说的性质与功能。《第三次执刑》是刘兆林小说创作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描写中国农村生活、体味中国农民疾苦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对中国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关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她为其设计的人生定位,也是她苦苦挣扎于东西方文化不同张力之下的最佳选择.然而这样的平衡是短暂而脆弱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往往成为她最终的精神归宿.结合她于1933年发表的题为<新爱国主义>的演讲,仔细分析其代表作<同胞>,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派"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女性主义一直没有走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论争,女性主体的建构并未获得广泛关注。通过考察女性意识在现代性语境中的觉醒与变迁,肯定女性意识对女性主体建构与发展的积极作用;探析女性经验表达在象征秩序内的悖论性以及女性主体的分裂性,肯定女性主体建构的必要性;揭示女性主体在女性写作等女性主义话语实践中的操演性与复杂性,进一步强调女性主体身份的重要性。在现代性语境下,女性若想拥有占据积极位置的身份认同,首先必须获得成为主体的资格,进入以菲勒斯为中心的表征系统,进而才能在与他者男性的互动中构建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9.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裔”作家是以“异乡人”姿态面对城市的,他们一度因认同启蒙现代性而挣扎进城,并渴望被城市现代性同化;但在逐渐感受现代性之后,又猛然惊醒于归属传统文化的自我身份正在丧失,寻求传统的归乡行为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中西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中西方翻译领域近代以来关于翻译标准的主要流派及观点,回顾了中西方翻译标准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中西方翻译标准的趋同性,即西方译者重"对等"或"等效",中国译者重"信",究其本质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或原作者。最后指出了中西翻译标准从经验到科学,从规范到描写,从一般到特别、从笼统到具体的发展特点和中西翻译标准伴随翻译理论由一元向多元发展并逐步借鉴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