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本文试图从制度因素的角度来分析其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动产生的效应 ,并从中探索分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欧洲在冷战时期被一分为二,它们选择了和平、振兴与联合的途径.冷战后,欧洲从分裂走向统一.统一的欧洲将稳定、发展和扩大联合作为重要目标,力求成为国际格局重要的一极.欧洲的崛起,对打破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使国际社会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已款款走来。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整个世界处在一种世纪之交由两极向多极转变的特殊氛围之中,国际经济贸易形势也相应出现了引人注目的“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变化。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到今天,纷绘走出谷底从复苏走向回升,世界经贸走上了活跃强劲的道路,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继续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现在,世界贸易格局的一个特点是全球贸易自由化与区域贸易自由化齐头并进。马拉松式异常艰难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终于在1993年岁尾达成协议,说明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时钟走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在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新旧交替时期,西方敌对势力越来越重视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把社会主义国家纳入美国式的“民主大家庭”中.当前我国确实面临着和平演变的现实威胁,反对和平演变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整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严重课题.本文从加强统一战线建设与反对和平演变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筑起抵御和平演变钢铁长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因此,许多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不断增加,使得旧的世界经济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在重新组合。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如何,能否不失时机地迎接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本文根据发达国家在科技  相似文献   

6.
后冷战时期,整个世界处于世纪交替和千年更迭之际,正值新旧国际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世界局势起伏不定,和平与动荡共存,竞争与合作同在,新问题不断涌现。本文试从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国际关系的演进着手,来分析后冷战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发展机遇。 一、后冷战时期国际形势的巨变和特点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如苏东剧变,欧洲聚散,巴尔干战火,海湾战事,非洲的穷困与内战,中东和平进程的曲折与缓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兴起,等等。旧有的矛盾并未完全消失,新的矛盾却又层出不穷,整个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冷战后的震荡基本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 (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特点 1.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特点。世界经济在变动中走向21世纪。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17世纪初期,东北亚大陆由于后金政权的崛起,以明鲜国交为中心的东北亚格局发生了变化。朝鲜光海君执政时期,为应对东北亚格局的变动,分别展开了对中国后金政权和明朝的外交交涉,并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经过长期发展,汉代士人群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格局:经学士人居于统治行列的上层,上层文士虽然与经学士人有巨大的差别,但他们已完成经学化改造,与经学士人一道成为维护上层统治的政治力量。"鸿都门学"蕴含着阶层变动的历史背景,一向被士大夫阶层轻视的下层才艺之士借助汉灵帝及宦官的势力得以封官拜爵,大量地进入到素来被士大夫所把持的统治者行列。这一举动打破了汉代传统的士人群体构成格局,各层次人群激烈的斗争,带动了各文化势力的变迁升降。这一历史变化对曹魏文人、文学的发展变化产生了直接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对国际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世界经济的新变化与国际政治新格局的关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纵观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这样认为,战后建立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之上的美苏两极格局,它的发展演变和解体实质上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经济是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只有经济原因,才是国际政治发展变化的最深刻根源。旧的国际政治格局运转了四十余年,时至今日方被彻底打破,原因是很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时期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并不突出,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大,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生活,对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尤其施与了决定性的影响。消费结构首先是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在封闭的市场条件下,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消费结构的方向,消费结构的变动又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近代时期,市场条件的封闭性已经开始被打破,对外经济关系这个变量已经内生化,这就不能不对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已故经济史教授刘佛丁先生指出:"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消费水平自然相应提高,以致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过程中,也会同时引进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引进的过程会同时出现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这样,对外贸易同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之间就形成了三角形的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世界格局或国际政治格局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几个大国或大国集团在力量对比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力量结构或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也是世界主要大国间矛盾斗争的产物。由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主要角色,处于主导地位,大国间的矛盾往往体现为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 一   前苏联的解体使世界两极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了。世界呈现出众多学者认为的“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在这一结构中处在力量的顶峰,是一个被称为“全能冠军”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自 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处在政治、经济的多种危机中,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本文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变异系数、塞尔指标描述了区域差距变动状况 ;根据指标所显示的区域差距发展阶段性 ,利用四因素的区域差距影响因素框架 ,分阶段研究了不同时期区域差距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 ;影响区域差距的四因素分别是 :投入要素的量和质 ;要素配置效率、要素使用效率、空间格局变动 ,在不同时期 ,这四种因素的重要性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卞秀瑜 《理论界》2012,(11):158-160
二战确立的雅尔塔格局,尽管存在某些弊病和不足,但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世界格局,其为战后世界和平局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框架性和机制性基础。雅尔塔格局不仅维护了冷战时期的世界和平,而且在冷战结束后仍然发挥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某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年来,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世界上发生了东欧剧变、德国统一、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等牵动全局的重大事件,从根本上改革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尤其是苏联的演变和解体,宣告了美苏全球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终结,标志着“雅尔塔体制”寿终正寝,世界格局正经历着历史性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民族,竞相登上现代化的更高层次;居世界人口大多数的第三世界欠发达民族,欲跻身到现代化的民族之林。到处是你追我赶的发展竞赛,也不乏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有友好、援助、结盟;更有矛盾、冲突、战争。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两极体系被多极体系代替,地区性的强者正在崭露头角。确实,世界是在向整体化行进,然而它的整合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以谁的利益为中心,以哪个民族为指导的激烈斗争。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适应世界格局的变化?如何科学地预测并及早采取相应对策以对新格局的形成施加影响,在未来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这是世界各地的民族、特别是绝大多数第三世界的欠发达民族所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及其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跨越空间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国界流动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始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并伴随着这种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而日益发展,二者基本属于同一历史过程.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以咄咄逼人之势改变了整个世界格局,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信息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便利;市场化使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的障碍、分割逐渐被打破,使各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变得更加通畅.正是因为如此,经济全球化问题才在今天比以往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动,必然要受到西方列强的干涉和国际形势以及国际格局的影响,中国革命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917—1927年的国际形势和国际格局,也必然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产生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 ,至今仍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分析它的原因、表现、影响 ,找出打破国有企业垄断的途径 ,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世谊 《人文杂志》2000,(1):116-123
建国以来,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发展,提出不同时期的全球战略思想.毛泽东依据世界格局的变化,提出了三个世界理论,并从战略高度及时调整了我国内外政策;邓小平分析了当代世界格局的新变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理论,进一步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江泽民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国际环境,提出了"争取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的战略方针,开创了面向新世纪的外交新局面.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到六、七十年代的"一条线"战略,从"一条线"战略再到八十年代确立的不当头、不结盟的战略方针,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战略观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即都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从毛泽东到江泽民的全球战略观,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深邃敏锐的世界历史眼光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  相似文献   

20.
论洋务时期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洋务时期随着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迫使下,走进与世界各国对话和交流的行列,也使中国人的国际政治观念有了新的进展,其主要表现为纵论国际局势和关注国际公法.期间出现了“春秋战国”论,即援引春秋战国的历史成例,借此对照和说明新世局;多角度地议论国际问题,即从世界通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和以“均势”原则分析评论国际问题,以及从某国领导人的变动评析国际时事等.这些标志着中国人开始揖别华夷为核心的“天朝”观念,在新的世界格局中重新为中国定位,努力谋求中国振兴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