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终身教育提出了对未来教育的美好设想,反思今天的学校教育,其制度的完善、内容的连续性,学习环境的正常稳定性使学校外的许多教育或训练所无法代替,然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和弊端日益显露,因此终身教育应被切实地引入学校教育中,以终身教育理念改革学校教育,以使学校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生态环境与学校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生态学是将教育与生态环境的统一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的层次结构入手,对教育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内容及影响学校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创创建良好的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计划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
Back认为,每个新生儿都有威胁社会秩序的潜在可能,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会对他不予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人类从“自然人”发展到“社会人”,其一是以其具有的生物遗传特征为基础;其二,得益于后天的教化和学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论述了青少年时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个人社会化发展遵循的基本规律,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作用,社会潮流和亚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社会化的影响以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如何在青少年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继续自身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出发 ,对明代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学校中的学生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考察 ,分析各类生员别称的起源及其意义 ,各类学校中生员的种类 ,藉此说明生员别称的繁多 ,其实就是生员社会地位变化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搞好新时期学校的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文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分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不仅意味着公民培养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公共使命,而且昭示着学校教育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有效方式。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私利性倾向、教育不公平与自我封闭现象及学校公共生活的无序等共同冲击着学校教育的公共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公民精神养成。从公民精神养成的角度看,需要从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鼓励家长、公众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营造学校公共生活等方面来保障学校教育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民国前期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国耻教育,通过召开集会、纪会、编写教材、设计教案等手段,以国耻之事实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形成民国教育史上颇具特色的教育现象。国耻教育兴起于清末民初,此后不断得到加强与发展,至抗战前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要有效发挥学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师德师风建设等多渠道着手.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期间,把干部教育作为苏区教育的核心,领导创办了各类干部学校。学校把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干部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宝贵人才。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强调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方面的责任 ,二者需要相互配合、补充。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将孩子培养成为符合国家教育目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习型学校建设与教育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秋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圣吉提出了修炼学习型组织的五种模式。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当前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走向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出发,结合教育理念创新,提出改造与重组传统的学校组织,使之成为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13.
北洋时期的宗教学校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全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宗教学校教育来看,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宗教学校教育体系,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世俗化的人才,活跃在当时中国的政府部门、工商业、文教事业等各个领域。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动。作为历史存在——宗教学校教育也给予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个别学校开始设置游戏一科,洋务派新式军事学堂开设兵式体操,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化.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是晚清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东西文化融合、学习西方的结晶.它的建立不仅是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且促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李英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26(3):99-101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模式正向健康教育转变,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认真探讨学校体育中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和统一,是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广西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非均衡性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滞后于现代教育发展水平;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并且投入不均衡,缺乏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实验室用房不足,设备器材严重缺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落后.对此,应从更高、更全面的高度认识教育技术装备的重要性;建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技术装备工作的督导和评估;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公条件;建立教育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重视探究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表现出"非正规性"、"如是性"、"民族性"等特点的民族民间教育生活持续地被研究者忽视或者漠视。事实是,千百年来,正是这种"非正规"的民族民间教育生活,与国家举办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系统一起,共同支撑起某一民族教育生活的大厦。民族民间教育与官方普识教育(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的关系,也绝非各行其是,互不相关。而是民族民间教育主动地、有选择地,在保持民族教育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不断调适、主动对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并走向融合的过程———这一点,从业已走过一千多年的我国回族民间教育的历史演进中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8.
19.
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推行党化教育,实施以党治国,加强教育控制。党化教育所要求的礼拜总理遗像、去宗教化等给基督教学校带来巨大冲击。面对挑战,基督教学校积极做出调适:在实践层面,积极注册立案,对党化教育的相关要求表现服从态度;更在思想层面,主张基督化教育与党化教育、国性保存等不仅不矛盾而且相互裨益。为保有基督化的特色,基督教学校在基督化教育模式上完成从课程中心制向人格中心制的转变。由党化教育所带来的政教冲突,由于基督教学校的服从与调适渐趋缓和,但并未能逆转其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