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是辩证法的一对范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作家们,就这一对范畴作过许多重要的论述。列宁把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视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要素。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特别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对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结合战争实际作了相当细致、深入的分析和阐发,丰富了这一对哲学范畴的内容。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实践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能否正确把握这一对范畴,处理好这个关系,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在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这个问题曾多次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如第二次国内革…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把对思维形式、逻辑范畴的研究称之为有益的和必要的,而且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只有黑格尔才系统地做到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理所当然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从而把这方面的研究置于科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H.B.皮利片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法》一书,正是遵循这一传统来研究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学系统的唯物辩证法》一书是M.米丁主编的8卷本《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的第1卷,由A.舍普图林主编.这本书出版以后,苏联曾有100多名专家学者对它进行过讨论.专家们赞扬该书致力于系统地阐述唯物辩证法,指出它达到了唯物辩证法范畴系统的整体性,对许多  相似文献   

4.
这种二者必择其一的提问方法立刻就会引起误解:难道辩证法排除科学理论的系统性吗?因为辩证法本身就是以必然的转化而彼此联结成范畴的系统.另一方面,难道"系统论"排除辩证法吗?按照本书作者、东德哲学家们的意见,一般说来是不排除的.然而不存在抽象的真理,真理永远是具体的,无论是在一定条件下、还是从对辩证法和"系统论"的一定认识上看,实  相似文献   

5.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实体——属性——样态”这一表层结构上,而应深入到其内部结构——范畴辩证法体系中。斯宾诺莎通过对数学中的无限性问题的研究,达到了理智的无限性(即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观点。他在运用数学方法论证其哲学体系时,也把这一重要观点引入了哲学中,并运用它分别论证了原因与结果、肯定与否定、自由与必然、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从而形成了以有限与无限关系为中心的放射型的范畴辩证法体系。这一内在体系的发现,动摇了“因素论”的见解(即认为斯宾诺莎哲学仅包含着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弥合了亚里士多德与康德、黑格尔的范畴理论之间的巨大空隙,从而大大突出了斯宾诺莎哲学在西方范畴发展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的三个要素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它概括了列宁对辩证法理论的主要贡献,可以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精华。列宁的这一思想无疑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列宁总结了自己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辩证法的十六要素。对这十六要素,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列宁所拟的唯物辩证法纲要,是列宁的珍贵哲学遗产。但是,就在这十六要素前面,列宁先提出了三个有关辩证法的理论问题,并且就这三个问题明确指出:“大概这些就是辩证法的要素”,接下去说:“或者可以较详细地把这些要素表述如下”,然后,才谈到十六要素。显然,在列宁看来,三要素是辩证法最一般的  相似文献   

8.
在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教学中,发现几种教材对现实性这一范畴的论述各有已见。先抄录于下: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现实就是现在存在着的客观实在。现实性这个范畴不是简单地说明个别事实的存在,而是客观实在种种联系的综合,现实是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现实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它既是过去的现实发展的结果,又是引起将来‘现实’的原因。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是由于它内部深刻的规律性、必然性所决定的,它的某些具体特点、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容不可能归结为逻辑的和认识论的问题,不可能归结为恩格斯称之为主观辩证法的东西。承认物质世界的辩证法的客观性质;承认事物的辩证法归根到底创造观念的辩证法,而不是相反,这具有原则性的、决定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作为唯物主义学说,是从承认物质存在第一性出发的。不管人的改造活动达到什么程度,它只能是在世界客观规律性的范围内开展的。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没有人和人的活动的地位。相反,正  相似文献   

10.
据苏联《哲学问题》1979年第11期报道,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唯物辩证法课题委员会,于1979年6月在列宁格勒举行第九次扩大会议,讨论“辩证法和系统方法”。会上作了六个主要报告,苏联各科学中心的近六十位学者参加讨论。A.乌叶莫夫(敖德萨)在《作为辩证法具体化的现代形式的系统方法》的报告中强调指出,哲学并不是直接应用于局部科学具体问题和事实的一般方法论,而是应用于特殊科学的方法论。他认为,应该特别注意一般科学范畴的研究。系统范畴乃是一般科学  相似文献   

11.
一、在解读文本时要有语文意识 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我这里所讲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的某一段话就是一个局部.不是的,把一篇文章放在一个单元中,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局部.把一句话分放在一段话当中,这一段话就是一个整体.所以,整体和局部,既是一对互为依存的概念,又是一对相互转换的概念,两者之间是个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毫无疑问整体是第一位的,局部必须服从整体,这个整体才是真正的整体,一加一才能产生大于二的功能.而不能把局部单独的、机械地剥离出来,破坏了整体,我们在听课中常常看到老师们把重点句段用课件呈现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可是不论是情境渲染,还是激情引导,学生总是读不好.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局部脱离了整体,因为情感是有语境的,脱离了语境,情感是出不来的,即使能出来,那也不是真情的,而是矫情.所以名师们通常把一组语文看成一部完整的电视连续剧,,把一篇课文设计为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使之成为知识链接与能力链接的一个节点.例如《花钟》,它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九种花开放的动态和不同的开放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一所谓科学抽象法,是把具体事物的表象舍掉,而把其共同的本质抽出来,形成概念、范畴、进行逻辑推理,建立科学体系的理论研究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在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唯物辩证法指明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映物质并对物质有能动作用.科学抽象法正是在理论研究中具体运用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苏联正在陆续出版三部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多卷本著作。一部是以Φ.康斯坦丁诺夫为首的写作集体编著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共5卷;另一部是由M.米丁主持编写的,书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共8卷:第三部是由Л.伊利切夫主编的,书名为《唯物辩证法是发展的一般理论》,共4卷。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对象、结构和叙述方法等问题,苏联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给唯物辩证法下的一个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39页),认为唯物辩证法论述的是有关实在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其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对物质概念的分析。这种观点被称为“本体论主义”,康斯坦丁诺夫主编的和米丁主编的两部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都属于这一派。另一部分哲学家根据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定义:“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恩格斯:《反杜林论》,第23页),主张从认识论方面说明哲学的对象。这种观点被称作“认识论主义”,以Б.凯德洛夫、П.科普宁、З.伊里因科夫等为代表。其他许多哲学家站在较为折衷的立场上持综合的观点。伊利切夫主编的4卷本专著可以说是这种观点的具体体现。这部专著根据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认为只要从这个角度出发,辩证法的所有其他方面和特点就都可以正确理解和认识。本文作者阿列克谢耶夫是米丁主持的编写集体的成员,但他不同意把唯物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认为这个定义是不够完善的,在本文中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的定义。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职能问题,他也不同意那种有多少组成部分就有多少职能的观点,认为唯物辩证法只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职能。  相似文献   

14.
一、四大研究及其局限 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领域分化出了四大研究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原理研究,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研究,客观倾向的辩证逻辑研究,和辩证法、逻辑、认识论的三者统一研究。四大研究形成了四个哲学探索方向和相应的探讨队伍,它们各有各的问题和理论目标,所形成的也都是不同的理论─—原理论、范畴论、客观逻辑论和三者统一论。这些课题的出现当然有它的合理性,然而,由于各自都从特定的角度出发进行孤立的研究,因而这种研究和所形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 首先,就“原理研究”看,由于脱离范畴…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一位“引人注目”的理论家,伊里因科夫在辩证法和认识论研究上提供了创造性的成果.但因其“在列宁《哲学笔记》指导下”开展的研究工作包含着对于传统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挑战,在苏联国内和西方学界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论.回到伊里因科夫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观念东西”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讨论,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复杂而可贵的理论创新,及其对于当代西方激进哲学的奠基性作用.得益于三十多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思和深化,伊里因科夫的理论研究也构成了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重要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杰出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芒。当前,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辩证法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把握共性个性统一的辩证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共性同中国具体实际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创造性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思想结晶,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辩证法的否定性媒介──学习札记刘奔被誉为当代日本“一位出色的马克恩主义哲学家”的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教授岩崎允民先生①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在斯大林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模式中,“不仅没有否定之否定,就连否定性和媒介的范畴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深刻阐述了具体范畴在理论上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对具体范畴的出色运用,把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和逻辑,达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高度统一。什么是辩证法所理解的“具体”?黑格尔说:“理念(即纯概念和真理)自身本质上是具体的,是不同规定的统一。”(《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30页)对此马克思是肯定的。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一九三八年,斯大林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四章二节中,极其简练地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方法的四个特征。当斯大林在世时,这四个特征被抬高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和“顶峰”。可是,在斯大林逝世后,又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把“倒退”、“形而上学”的帽子统统扣到斯大林的头上。到底应该怎样认识斯大林关于辩证方法的论述?它是前进还是倒退?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这不仅是理论上需要弄清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遗产的态度问题。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才…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建立他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时所采取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根本内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对蒲鲁东把经济范畴无矛盾地彼此漠不相关地罗列出来的形而上学方法,作了尖锐的批评,指出:经济学的范畴本身就是矛盾的同一,“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为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因为,作为矛盾的关系,只能是对立双方相互关联的关系。用黑格尔的话来说,矛盾着的双方“每一方只有在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