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
阿多诺意识到以往的一些美学研究为了强求完备的体系,不得不面临诸多难以避免的牵强与抵牾,他试图通过对自然美的张扬,标举自己义无反顾的反体系主张。自然作为合适的载体,倾注了阿多诺改造社会的理想。阿多诺代表的现代艺术与传统美学差异巨大,他对于非同一性思想的不懈坚守,却显然得益于马克思倡导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是一对虽有联系,但区别相当大的概念。自然美属于传统美学的范畴,而自然生态美则属于生态美学的范畴。自然美的根源被认为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而自然生态美的根源却被认为是自然生态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与相互协调。人们对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的欣赏也不完全一样。自然美与自然生态美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自然美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是受到轻视的;黑格尔的自然美论历来也未曾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但是,自然美作为黑格尔整个美学体系的一个必然环节,作为具体体现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的美学范畴,它在黑格尔的美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对我们的自然美研究仍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美是自然性的,是心灵性的,还是社会性的?这个美学问题争论有年而未决。笔者认为,个中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的同志把美的社会性和美的客观性对立起来,好象一讲美的社会性,特别是一讲自然美的社会性,就否定了客观性,就是“主观唯心主义”;二是主张美的社会性的同志,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特别应着重阐明社会性和客观性、“自然性”的关系,说明自然美中客观性与社会性是否能以统一。本文的目的是想对此作些探讨。(一)自然美社会性的现实前提大千世界,美的事物姿态纷呈,色彩斑烂,概括起来不外两个基本特征:形象性和感染性。前者指的是美具有可供主体感性观照的具体形象的性质,这是构成现实的美的首要条件。后者指的是美的形象在供主体观照的过程中引起美感愉悦,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性质,这是现实的美的实质内容。可见,现实的美的生成有一个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论辨认程序的制度反思与比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认是侦查实践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侦查行为。但是,由于人类认知与记忆能力方面的局限导致辨认结果并不一定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真实。在保证辨认结果的客观性和辨认程序的公正性方面,西方法治国家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制度经验。当前,我国刑诉法修改在即,辨认程序在制度上的缺位与理论上的缺席亟需改进,为此从制度原理与运作机制等程序维度来考察辨认程序较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在对这两种社会制度的认识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作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我们需要提倡的。但是,比较首先必须立足于客观的、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在此,我想谈谈近年来,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风狂雨暴后的静穆王渔洋的一生处于由风狂雨暴转而为初步安定的时代。在这一位对大自然极为敏感的诗人眼中,他看到了旧国青山,寒禽衰草,看到了山山水水、悲欢离合的人事沧桑,有感于明代南都白门的旧院风流已经成为往事。他的多感的心灵是有颤动的。然而,由于清朝的统治毕竟已趋稳定了,而况康熙帝又确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经济、安抚民生的措施,这就不能不使得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先验感性论,显现在我们视域中的自然物与我们之间存在情感性、本源性关系,我们与自然物之间的情感是构成性的、不可剥离的。对于自然物的审美把握因此而成为必然和可能。与中国传统的关于自然美的理解相比较,基于先验感性论的自然物之美的欣赏重点是自然物的感性形式及其与自然物生命的完美结合,其终结点并不导向充满想象意味的道而是停留在自然物之中,自然物在对其审美的把握中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而不是可以扬弃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广东社会科学》1991,(2)
<正>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之后,就发生了主体(人)与客体(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包括主体中的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经常围绕它旋转的问题,是诸多哲学理论分岐所由产生的根源,是贯串于一切哲学问题的中心线索,因而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问题。人们只有正确解决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才有安身立命的基点,人类社会也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俄国有位学者曾经在一篇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人是一个“小宇宙”,“具有帝王的外貌和奴隶的外貌,它是自由的和受束缚的,有力的和软弱的,把伟大和渺小、永恒与易逝结合在一个存在中。”(H·A·别尔嘉耶夫《人;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参阅《哲学译丛》1990年第3期)这位学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的二重性(双义性),然而这毕竟还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没有指明他所说的双义的根源。其实,人所以存在上述的双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人与周围环境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交换的关系。当人理顺了主观与客观、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人是自由的、有力的、伟大的;反之,人是受束缚的、软弱的和渺小的。 相似文献
14.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加快转换经管机制,并已取得不少好的经验。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推动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改革企业的干部管理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工资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对于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解放生产力,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国有企业三项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企业三项制度的客观要求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自由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哲学家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对哲学家 来说,“实践” 与“自由” 始终是两个具有诱惑力的概念。因为哲学家自古以来关注着人生, 因而也就关注实践与自由。实践融涵着自由,追求自由的境界,是实现自由的有效途径,实 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可见,实践与自由具有内在的关联,怎 样理解实践也就怎样自由,怎样理解自由也就怎样理解实践,不同的自由观决定不同的实践 观。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论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嵘在《诗品》中就曾以鲜明的态度倡导自然之美,但自然之美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并在创作中广泛地为诗人们所共同追求,则是到了盛唐才第一次出现.以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之中,而且也反映在他们的理论表述之中.隋及初唐的一些史学家和政治家,如李谔、王通、魏征、令狐德棻、姚思廉、刘知几等,曾对六朝以来浮靡淫艳、雕琢华丽文风加以尖锐的批评,但并未能扭转这种风气.初唐诗人王绩的创作,可谓脱尽了六朝的脂粉气,而充满一种质朴自然的情趣.但他的诗毕竟不多,影响不大,尚不足以振起一代.初唐四杰在改造宫体诗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追求清新、刚健、自然的美,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毕竟未能摆脱齐梁馀弊.如前人所论: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最高峰,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即在于回复到辩证法。确实象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哲学里贯彻着极为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它可以使人们头脑混乱,另一方面它又不自觉地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切实认识世界的道路。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既是唯心的,又是辩证的,在哲学史上是有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说:“无须特别熟悉黑格尔也可以知道,黑格尔要高超得多,他主张主体和客观力量相调和,他非常重视客观性,认为现实即存在比个人的主观理性要高得多,并且正是要求个人承认客观现实是合理的。”列宁说:“由于黑格尔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多。”这说明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如画”作为自然美学领域的重要审美模式被运用于自然、人与社会多种对象的审美观看中,其观看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的权力意图与立场表达,透过审美活动赋予自然美意识形态性。在“如画”审美的凝视下,自然对象被转译为审美形式的物性集合,自然美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合理性话语的审美表达。“如画”审美刻意忽视自然环境中劳动者的真实境遇,自然美被塑造为精英阶层的特权,潜在地维护着资本主义社会的既定秩序与生活方式。同时,“如画”以仰视的方式将自然美打造为民族记忆与情感的神圣凝结,构建多民族文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当代,“如画”嬗变为“超真实”的幻视,在拓展自然美边界的同时也消解了自然美的物性根基。面对“如画”观看的弊端,“生活世界化的自然”肯定了人与自然的根源性联系,为推动自然美的意识形态性与本真性走向平衡提供了启发,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审美融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