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宏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112-114
通过分析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矫正策略的易操作性和效果的持久性考虑,为减少和控制幼儿攻击性行为,应对教师、父母和幼儿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综合矫正。 相似文献
2.
3.
张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76-278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在儿童身上比较常见的不良社会行为,不仅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生活和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深入研究儿童攻击性行为及有效控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元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4):191-192
攻击性行为对个体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攻击性行为这一研究领域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理论探索进一步深入,影响机制更加细致,行为干预更为有效,实验数据的积累也更为全面。在综述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干预与矫正措施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5.
马开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77-79
“攻击性”是幼儿的天性之一。“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是潜隐状态的攻击性本能与后天的环境诱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本质是幼儿学习社会行为的稚嫩尝试,因而,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积极性。在幼教实践上,要区别对待“主动攻击性行为”和“被动攻击性行为”,从合理排解情绪、鼓励与人友善、优化幼教环境和改进幼教方法等多种途径综合矫正之,以养成幼儿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6.
学前期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风琴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4):98-102
自我控制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结合我国城乡不同社会背景及家庭类型,对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构成、发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加强和改善学前期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由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自制力四个维度构成;学前儿童自我控制的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大班与小班的差异十分显著,达到了0.001的水平;城乡不同环境、不同家庭类型、性别及母亲教养方式是影响学前儿童自我控制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浅谈移情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朝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4):73-77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不良社会性行为 ,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与纠正一直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移情作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 ,同时对攻击性行为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探讨利用移情减少攻击性以及培养提高儿童的移情能力对儿童的良性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刘玉敏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25-29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备受关注。文章从生态发展理论视角出发,层层分析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微观系统的个人气质、家庭教育、学校同伴关系;中间系统的家校间联系;外在系统的媒体网络环境及宏观系统的传统文化意识等。鉴于此,可以从家庭教育主导、学校教育配合、完善社会系统等层面进行干预,同时,注意其他系统的连接和综合作用,尽量将潜在问题化解在根源上。 相似文献
10.
梁美凤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0,(6):151-152
“流动儿童”因其独特的生存境遇,在价值观上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对“流动儿童”价值观的探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上升,儿童消费群体不断增加,儿童消费对儿童市场的发展显示出日益重要的影响。儿童消费决策主要受到家庭、同伴、学校和社会几类因素的影响。通过在国内不同地区的数据搜集及相关量化分析,研究90后和00后儿童消费者在消费决策中实际所受的来自儿童自身、家庭、社会因素的具体影响程度.以期对儿童市场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与亲子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采用家长和教师报告的测量法,使用学前和幼儿园行为量表(PKBS)与亲子关系量表对180 名3~6 岁幼儿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与年龄上存在差异,其中男孩的外部攻击强于女孩,女孩的关系攻击强于男孩;外部攻击随年龄增高而下降,而关系攻击逐渐增多。2)幼儿亲子关系也表现出性别差异与年龄特征,其中女孩在亲密性、冲突性方面均好于男孩,且随年龄增长不断发展。3)幼儿亲子关系与外部攻击及攻击总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且前者能负向预测后者;亲子关系与关系攻击相关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幼儿攻击性行为与亲子关系均具有年龄特征与性别差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保护性因素;幼儿亲子关系对攻击行为的影响要借助于应付方式、同伴关系等中介物的作用。家长要深刻认识到亲子关系对于降低幼儿攻击性的重要性,注意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高质量地陪伴幼儿;帮助幼儿建构与父母的安全型依恋关系等。同时,要注意发挥幼儿教师的积极作用。只有多措并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电视作为我国普及率极高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色情、犯罪等负面信息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引起了广大家长、学者和政府的担忧。家长虽然是儿童电视素养教育的最重要主体,但CHNS数据结果表明,60%的父母并不经常陪儿童一起看电视,超过一半的父母对电视节目没有限制,90%的父母没有对子女看电视进行价值教育和真实教育。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类型等因素能够显著影响儿童电视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的普及,网络阅读低龄化的趋势显著,本文以阅读图式理论、元认知理论、沉浸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整合性技术接受模型(UTAUT)为模型基础,对8-12岁儿童网络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开展调查问卷工作以获取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网络阅读能够带来的有用性的认知,使用网络进行阅读的易用性认知,群体成员对儿童网络阅读的主观影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网络阅读的支持程度,网络阅读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及在网络阅读中能够得到的愉悦体验对儿童网络阅读行为意向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网络阅读行为的程度,为日后儿童网络阅读行为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婴儿期是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时期,婴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受到身心发展水平、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正确对待婴儿的攻击性行为,通过消除对攻击性行为的奖赏和关注、创设适宜的环境、运用情感宣泄、加强语言运用等方法引导成长中的儿童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的习惯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利用武汉市2011年关爱儿童青少年系列调研数据,通过经验分析发现,儿童性别、家庭环境、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等明显与儿童习惯行为障碍密切相关,男孩出现习惯行为障碍的频率高于女孩,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同伴关系越差,儿童的习惯行为障碍程度越重。这说明从家庭及同伴方面入手是改善儿童习惯行为障碍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教养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多元的儿童支持体系、促进农民工家庭的社会融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对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做了专门性的规定,有力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在适用社区矫正的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在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应加大监督力度,创新监督方式,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608-61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开放型的刑罚方法,实现了对轻微犯罪人的惩罚与教育、再社会化、降低司法成本等效果。社区矫正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存在制约矫正效果的因素,表现为《社区矫正法》缺位、资金不足、工作人员缺乏、居民的恐慌感、方案简单化等弊端,这些问题正在削弱社区矫正在司法实践中的效果和价值。只有尽快制定《社区矫正法》、保障资金充足、增加并规范工作人员、消解居民恐慌感、制定科学的方案才能完全实现社区矫正在犯罪预防与惩治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陆小云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34-36,46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通过社区组织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社会化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使其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的过程。社区矫正的过程、社区矫正的效果取得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青少年自我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妥善解决这一被"边缘化"群体的医疗保险问题是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的调查分析了流动儿童医疗保障的现状,并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流动儿童参加医疗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市流动儿童参保率较高,但相关政策仍存在一定问题;流动儿童参保主要受健康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