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24年,林森先生(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辛亥后首任参谋长。与林觉民同为福建闵侯,即今福州市人)。刊印《碧血黄花集》一书,首次影印刊出林觉民的《绝命书》(今称《与妻书》)手稿。林党民手稿影印发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无不被信中的革命意气所感动。据书中介绍,林觉民号抖飞,又号天外生。在高等小学时代他即怀有爱国思想,课余谈及国事时势,常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为同学所钦佩。19岁成婚,对妻意映感情深笃,他说过:“吾妻性癖好尚与我绝同,天真烂漫女子也”。他著有关  相似文献   

2.
馥碧萱 《社区》2014,(29):32-32
福州的三坊七巷及其周边实在有太多的名人故居,只是如今其中的大部分都变成了主题性的展览馆,真正保留原居住者故居姿态的似乎只有林觉民故居了。当然,从外面挂起的匾额看上去,这里不仅仅是林觉民故居,还是冰心故居。可是冰心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过两年,而林家在这里却生活了五代人。  相似文献   

3.
烈士又活四十八年——记黄花岗烈士李文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起义。喻培伦、林觉民等一百余人英雄牺牲,后经广州人民收殓死难者尸体,得72具,葬于黄花岗,后又立石记名。其中一人李文楷,其实当时并未死去。李文楷于1959年逝世于山西万荣县故里。享年78岁。一李文楷简介。李文楷(1881—1959)又名李正清,山西省万荣县(原万泉县)人。其父李庆庚、清贡生、生三子(文楷、文浓、文澄)。李文楷自幼在父亲的教育影响下,少  相似文献   

4.
黄人,原名振元,字慕庵,号摩西。据家谱记载,他于1866年阴历7月28日生于江苏常熟县,卒于1913年阴历9月16日。在短短四十七个春秋中,他给后人留下各种著作,除《中国文学史》外,尚有由国人编写的最早现代百科全书——《普通百科新大辞典》,以及《国朝文汇》、《尔尔集》、《膏兰集》、《摩西诗词集》等。译著有:《大复仇》(英国柯南道尔著,与奚若合译),《日本剑》(英国屈菜珊鲁意著,与沈伯甫合译),《哑旅行》(日本广末铁肠著,黄人译),《银山女王》(日本押川春浪著,摩西译补)。此外,他还主编了清末著名杂志《小说林》,发表了著名的  相似文献   

5.
出色的理论宣传家和教育家:何思敬(1896~1967)出生在浙江余杭一个贫苦家庭.他自幼学徒,凭着自学,在1916年考入日本东京帝大预科,取得官费留学资格,在日本刻苦学习十余年。这期间他接触到许多新思潮,受过堺利彦、河上肇等人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永远年轻     
1911年4月24日的晚上,林觉民在香港,住在临江的小楼上,给妻子陈意映写着一封信。这封信,我们都能背诵: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相似文献   

7.
据日本《心理学研究》1965年10月号报道,日本心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大会于1965年7月15~17日在青山学院大学举行。参加的人数共1,244人,其中正式会员929人。作为大会正式发表的论文共467篇,其中关于原理及其他(原理、方法、历史)十五篇,生理(生理感觉)二十六篇,知觉七十九篇,学习(学习、记忆、思考、语言)五十五篇,人格三十五篇,行为(惯常的动机、意志、感情)十九篇,教育(智能、学力、指导、评价、特殊教育)五十四篇,社会(社会、集团、态度、文化)四十九篇,临床(临床、商谈、诊  相似文献   

8.
梁思成,祖籍广东新会,出生于日本东京,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乃梁启超之长子。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出生于浙江杭州,是我国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和建筑学家,其父林长民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堂叔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9.
时明 《南都学坛》2007,27(3):F0003-F0003
罗丛(1916.11.16-1985.5.26)原名罗山林,南召县曹店镇人。破落地主家庭出身。童年时代,因家族中的利益纷争,尔虞我诈,致使他三个兄弟遭受毒手,对他幼小心灵伤害极大,埋下了痛恨黑暗社会的种子。1929年,罗丛进入中共党员张景防在曹店创办的平民夜校学习。张景昉向学生们传播革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博士生、韩国人林泰胜先生,看上去和中国同学没什么两样,可他言行中处处流露出的民族情绪,使你时时都不会忘记他是一个“韩国人”。从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及日本侵略战争等现象的认识中,又可看到他视野的开阔。 林到中国来是为学习中国美学。这之前他对中国文化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他在汉城读完研究生,硕士论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体制关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动态,林甘泉氏在其《战后日本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2年第8、9期)一文中,根据他在日本的调查所得写了一篇详细的报导.严绍(汤玉)氏在介绍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者的《日本的中国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里虽有一些需要商量的地方,但也不失为一本重要著作①.此外,冯蒸氏的《近三十年国外中国学工具书简介》(中华书局,1981年)一书,虽然不是专门介绍日本问题的,但是连日本出版的非卖品油印刊物也都收录在内,并有题解,作为一本入门书也是很有用处的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林觉民《与妻书》一文运用映衬、对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海天琴思录》和《海天琴思续录》是晚清文学家、经学家林昌彝继《射鹰楼诗话》撰写的两部诗话。 林昌彝(1803—1873后),字惠常,号芗溪,别号(石求)(石巳)人、五虎山人,晚号茶叟,福建候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九年举人,林则徐族人,魏源挚友之一。其主要著作,除上述《诗话》,还有《三礼通释》、《小石渠经说》、《温经日记》、《小石渠阁文集》、《衣(讠隐)山房诗集》、《砚(来圭)绪录》  相似文献   

14.
前言因《间岛游击队之歌》(载于《无产阶级文学》杂志一九三二年四月号)和其他反帝的革命诗篇而受到日本人民爱戴的无产阶级诗人槙村浩,结束了他那火花般的战斗生涯,到今年(一九八○年)已经四十一个年头了.棋村浩的诗、文和他的政治的社会的斗争事迹,在日本帝国主义战争年代法西斯的统治下,广大日本人民是无法知道的.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受到许多人的爱读和赞赏,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他的革命活动和人品.可是对他的生涯还不能说有正确的了解,有不少重要的事迹还不为人们所知.而且把槙村诗中所歌颂的事当做他的传记的事也是常有的.尤其遗憾的是,培育这位诗人的土壤——高知县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斗争,在高知县也不是一般人都知道的.  相似文献   

15.
何羽道     
何羽道同志,原名远耀,字翼人,号苍皋,化名胡文卿,1882年7月22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南河头兰家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在亲友资助下就学私塾。1903年中了秀才,随后进汉阳府中学前堂读书。学习期间,逐步树立了民族革命思想,认识到,非革命不能救亡图存。为了寄托自己的革命理想,他以“保障民权,羽翼人道”之意更名。 1906年,何羽道东渡日本,后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在日本求学前后达十一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信徒。 1912年,何羽道回国,在武昌民政长公署任职。因揭发官吏贪污行为,为层层庇护而不得结果,遂愤而辞职,再度赴日学习。 1917年何羽道二次回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先后在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明清以降,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尤以晚清涌现出来的一大批福州籍精英人物为著,如林则徐、沈葆祯、严复、林纾、林旭、林觉民等,故有"晚清风流出侯官"之说.这其中,林纾更是一个复杂的文人.  相似文献   

17.
一伊藤维桢,①字源佐,号仁斋,又称古义堂。生于宽永四年(公元1627年),卒于宝永二年(公元1703年),终年七十九岁。日本国德川时代人。德川幕府时期,日本社会是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占统洽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封建地主的思想。德川幕府崇奉“圣道”,独尊儒术,以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为官方的御用哲学。朱熹的“理学”在德川幕府政权的庇护下,风行全国,定于一尊。程朱“理学”就是当时的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习程朱“理学”蔚然成风。伊藤仁斋早年学习程朱“理学”,受客观唯心主义的熏陶。在他的早年著作里,宣  相似文献   

18.
金海观(1897—1971),字晓晚,浙江省诸暨县紫东乡人。他从小好学,中学毕业后先在家乡的觉民小学任教,后于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1921年毕业,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学生。金海观在南京高师毕业后,先后在南京高师附小、开封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徐州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开封北仓女中、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上海中华书局、南京第四中山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中江兆民(1847~1901)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杰出的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史称“东洋的卢梭”。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学说,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遗留下非常重要的发展轨迹,起到过十分积极的历史作用。尤其是在当时的日本思想界,他的这些思想和学说,都曾达到了难能可贵的高度。中江兆民名笃介,号兆民,1847年出生在自由民权运动的发祥地土佐藩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十三岁时丧父,由母亲抚育成人。幼年时,曾在藩校文武馆学习汉学,熟读“四书”、“五经”等书,对“庄子”、“史记”尤为酷爱。这为他日后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汉学基础。十七岁以后,开始学习西学,接触到西方的人文科学思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朱筠,这个在历史上很有名气的北京人,很多人连他的名字都还是第一次听到,至于他到底给咱北京人长了什么脸,更是一无所知。朱筠(1729年~1781年),字美叔,号竹君,又号笥河,清顺天府大兴县(即现在北京市大兴区)人,嗜好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