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雪芹未写完《红楼梦》“传神文笔足千秋”,曹雪芹的杰作《红楼梦》问世以来,得到了世人空前的注意。可惜,在程、高刊刻《红楼梦》程甲本以前,这部巨著只有前八十回流传于世(就目前已发现的本子而言),这引起了历代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时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红楼梦》是万紫千红、百花吐艳的艺苑,那么梦境描写则是其中一朵芳香四溢,娇态妩媚的奇葩。《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在世界文学艺林中是罕见的。据统计,《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共写了三十二个梦(赵景瑜《传神文笔足千秋》,《名作欣赏》1981年第2期)。全书起于梦,结于梦,前后两大梦,中间灵活穿插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梦。如:“甄宝玉一梦而顿改前非,林黛玉一梦而情痴愈钢”、“柳湘莲梦醒出家,香菱梦里得诗,宝玉梦与甄宝玉相合,妙玉走魔恶梦,小红私情痴梦,尤二姐梦妹劝斩好妇,王凤姐梦人强在锦匹,宝玉梦至阴…  相似文献   

4.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国古典小说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风格:以形传神,透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曹雪芹这位以《红楼梦》而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不仅继承了这一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最成功的艺术手段,而且发展了它,将其推进到最丰富、最完美的艺术境地,使之放射出更璀灿、更绚丽的艺术光彩。本文所要着重探索的,就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丰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所达到的搜神夺魄、烟波无限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5.
庄蓉  李静静  于玲 《社区》2010,(33):46-47
新版《红楼梦》上映,让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其实,《红楼梦》这部家喻户晓的著作不仅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也蕴含着简单实用的为人技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一直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世人所关注 ,所谓“追踪蹑迹”、“实录其事”是也。这只是其创作方法的一个方面 ,如果完全是“实录其事” ,宝玉口衔“宝玉”而生 ,林黛玉为“还泪”而来 ,则如何解释 ?《红楼梦》其实有许多地方显示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创作方法。文章从黛玉哭哭啼啼、泪水不干、诗作都是悲苦之作出发 ,结合该书在第一回、第二回、第五回大量描写的悲苦意象 ,指出该书在塑造黛玉形象时充分运用了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然后又从宝玉等形象的塑造中阐发其创作方法 ,指出《红楼梦》一书其实是贯穿了这种创作方法。该创作方法对深化人物形象意义、扩深小说主旨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号称“短篇之王”的蒲松龄,于《聊斋志异》中所写故事,就其真实性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作者所亲历或亲闻,如《地震》、《水灾》、《跳神》诸篇,便基本上是记实之作,故亦有人称之为新闻报道或素描,二是取其一点因由,随意点染,且多“写鬼写妖”,并具有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可以《促织》《聂小倩》、《青凤》等篇为代表,属小说的范畴,也是《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三是篇中所写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与蒲松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不论是在结构、情节或语言上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之塑造、园林之描写,无一不“深得《金瓶》壶奥”,国内外学人对此已多有评述。唯《金瓶梅》对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浦松龄的影响,尚未见涉及。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里诸多人名以双关语谐音是书中一绝。它不仅是含蓄诙谐的修辞手法,而且是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和结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特殊艺术方法,也是彻底打开《红楼梦》艺术迷宫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11.
《金粉世家》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小说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这与张恨水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金粉世家》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技巧上都自觉不自觉受《红楼梦》之深刻影响,可以说,《红楼梦》对《金粉世家》的创作来说具有原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享有“我国古典短篇小说之王”(刘欣中:《短篇小说之王——<聊斋志异>漫淡》,花山文艺出版社)的盛誉。在小说中,作者借助浪漫主义手法,以轻灵活脱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魅的艺术群象。马丁·布贝尔在德译本《聊斋志异》弁言中说:“最多的与最有意义的,乃是那些精灵的作品:动物的精灵,植物的精灵,水中的精灵,云中的精灵,画中人,瞳人,离开人世的死魂灵。”鲁迅先生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在这些异类群象中,“塑造得最成功、数量最多的是狐鬼花妖变的妇女形象”(《白话聊斋》上集,第2页)。这些形象,实质上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对人物“睡”的描写.“睡”,不仅可刻画人物形象,还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中帝王之睡、英雄之睡、市井男女之睡,与红楼女儿之睡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以卓越的艺术才能,在《聊斋志异》里塑造了几十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坛的人物画廊.作者不仅善于描写人物的个性特征,还特别功于表现人物之间的差异,真正达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各出其情状而无所遁隐”的境地.这一成就,对于今天短篇小说创作是有借鉴意义的,值得我们加以探索和总结.本文即就作者如何体现人物形象之间的差异问题,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邓美华 《南都学坛》2003,23(2):41-46
《风月鉴》成书于嘉庆二十三至二十五年间,属《红楼梦》早期仿作之一。小说书名出自“风月宝鉴”,继承了《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方向,在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塑造上与《红楼梦》相仿。所不同的是,仿作中主人公的遭遇,对情的参透,更多表现的则是一种“常人之家”的气息。《风月鉴》模仿的路数无疑已预示了之后大量狭邪类仿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清代旗籍作家文康的《儿女英雄传》历来被研究者认为是一部“反《红楼梦》”性质的作品,本文从小说中文康本人对《红楼梦》的评论、文康的性情观、文康的写作动机等方面反驳了这一观点,认为《儿女英雄传》并不是一部“反《红楼梦》”之作。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在创作该小说集的过程中,除了吸取传统的诗词歌赋、史传文学、文言小说的营养等因素外,借鉴和吸收通俗文学尤其是宋元话本小说的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试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艺术形式三个方面论述宋元话本小说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以此说明蒲松龄是一个兼容并蓄、广收博取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18.
《啖影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贵州人写的文言小说,是类似《聊斋志异》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虽在取材与写法上借鉴于《聊斋志异》,但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上并不逊色,而是自有千秋,自有胜境。该文对《啖影集》的作者与内容作简明而精要的介绍,并对其校勘与整理过程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本以“空白”这一“接受美学”的重要概念为理论依据,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历史背景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等方面的艺术性“空白”作了探讨,对“元白之诗,尺寸不遗,所以掘耳”之说加以质疑。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因运用北京话而得以广泛流传,儿化词是北京话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红楼梦》以北京话为主要语体的重要标志。《红楼梦》的儿化词“储量”大,“品种”多,并具有区别词义和词性,表示细小、喜爱,帮助描摹事物,刻画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情色彩和口语化等积极作用,研究《红楼梦》的儿化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