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铁岗 《东岳论丛》2002,23(3):39-41
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是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 ,即政府抵押贷款担保保险体系和社会抵押贷款担保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为居民住房消费贷款提供了条件。个人住房担保贷款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以所购住房和其他具有所有权的财产作为抵押物或质押,或由第三人为其贷款提供保证,并承担连带责任的贷款。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对外贸易“非常”及“信用”保险法制包括对外贸易一般保险法律制度、汇兑变动保险法律制度、出口票据保险法律制度、出口保证保险法制度、预付进口保险法律制度、海外投资保险法律制度和海外事业资金贷款保险法律制度等七种。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机制的运转情况 ,借鉴其成功经验 ,对充实和完善我国对外经贸活动中的保险法律制度 ,确保我国的国家主权和对外贸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市场风险的增加 ,人们对担保化解市场风险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近年来各银行、信用社贷款实行依法管贷 ,大力推行担保贷款 ,几乎可以说是无保不贷 ;企业之间签定经济合同要求提供履约担保的也越来越多。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愿意给他人作“嫁衣”为他人提供担保的人却越来越少。很显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保证人的保护缺乏力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担保法》于 1995年6月 30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同年 10月 1日起施行。制定《担保法》的目的很明确 ,即其第一条…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使所有权保留制度在中国首次得以明文确立。然而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 ,各国学者一直对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性质争论不休 ,由此形成的各种学说可分为所有权的构成和担保权的构成两大分野。实质上 ,所有权保留法律构成中所有权构成与担保权构成并不矛盾和对立。附停止条件的所有权移转是所有权保留的法律形式 ,而担保则是所有权保留的潜在实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所有权保留已实现了所有权构成向担保权构成的转变。就其性质而言 ,所有权保留属于非典型债法上的物的担保 ,应列入《担保法》作为债权新的担保方式。  相似文献   

6.
保证担保属于担保方式的一种,在我国的应用较为普遍,但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对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起止时间以及保证期间与保证诉讼时效之间的关系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唐华 《理论界》2007,(7):85-86
加工贸易是为我国所鼓励的一种特殊的贸易方式,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为保证加工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关法》及相应的行政法规、规章规定了加工贸易的担保制度。从最初的缴纳保证金担保发展到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本世纪初又出现了加工贸易银行保函制度,这些担保制度为减轻加工贸易企业的资金负担提供了多种途径。但是对于新出现的加工贸易银行保函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其法律性质,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仅就加工贸易保函的法律性质和效力要求加以分析,以期在实践中对加工贸易银行保函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8.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人债权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担保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由于抵押在我国现实生活中长期被作为一种信用手段而广泛使用,所以探讨我国《担保法》中关于抵押制度的规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抵押的概念和抵押权的法律特征。我国《担保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债权上物之担保与人之保证并存时,我国立法中以“物权优于债权”理论为基础来解决物之担保与人之保证并存时担保责任的效力次序问题并无充分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约定优先”附带了区分担保物是否由债务人提供的限制,并未完全尊重债权人的自由选择权.债务人自己提供物之担保的优先于人之担保而清偿债权会加重债权人的负担,背离了债权设定担保的意图与宗旨.在保证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情形下,债权人根据《物权法》第176条规定同时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和要求就物之担保实现债权,会遇到《担保法》规定的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障碍,必须对第176条作进一步解释和规范,增加债权人同时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和就物之担保实现债权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几种形式 ,着重对BOT方式中政府保证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 ,指出BOT方式中政府保证与一般民事担保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吕品 《晋阳学刊》2006,4(1):117-120
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是银行广泛开展的贷款业务,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性质一直在理论界存在争议,制约了该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相关法律对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的法律性质规定不足,应确定为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是一种权利质押贷款。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没有对经理权问题进行统一立法,《公司法》对经理问题的规定不足以应对现行司法实践的需要。对于经理权的性质,存在着代理权与代表权的争论,但两者在适用时都存在着不能满足商事代理特殊需要的问题。英美法系国家对经理权的态度是将其作为代理法的特殊问题进行处理。而大陆法系国家则通过区别论将经理与公司、经理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作了内外部的划分。将大陆法系的区别论加以适当的改造,对我国经理权法律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经济(商事)法律规范的大量出现,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商法的关系成了国际法学界奋力探究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的含义众说纷纭。实际上,按照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将二者分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是从“公”“私”法规范在二者间的相互渗透、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主体的同一性以及法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来看,二者并无分科设立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制度之一,劳动者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而终止劳动合同是其规定的情形之一,然而这一规定却存在诸多疑点。本文从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可能导致劳动合同的中止及其中止期间的待遇、工伤和非工伤的认定及其相关待遇问题,提出了需要在劳动合同的司法解释和社会保险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中进行规制和完善的建议,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动物如何不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民法典》中有一条规定颇为引人注目:“动物不是物。”而自法律治世以来,动物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物”这一法律概念的题中之义。观此而言,“动物不是物”可以说是对传统法律概念,乃至法律关系模式的颠覆。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法律概念对包括动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物化”,这种物化在资本主义大工业与人类自我意识的合力作用下发酵、变质,进而发展成对整个自然界的“异化”。此“异化”正是环境法学亟须应对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传统的“主客体二分化”的法律关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主体构成性法律关系模式”这一概念,此法律关系模式承认包括动物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的“法律主体”地位,认为自然界中的存在物———动物、树木、岩石、河流……可以和人类一样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上述法律关系模式的变迁,使环境法更具一种不同以往的伦理诉求———将对人类福祉的特别关注与对生态的考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生育保险法是生育补偿社会化的需要。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主要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从全国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且呈现出地区不平衡,受益者待遇在生育保险法实施过程中被人为降低。从地区范围来看,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和生育保险受益率偏低。提升生育保险受益者待遇,应该提高受益者待遇享受标准,改进受益者待遇支付方式,扩大生育保险基金筹资渠道,控制和节约生育基金开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监狱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法》的颁布对指导监狱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各级政府对监狱管理职权不明确,《监狱法》法律地位不够高,规定监狱保障经费没有落实,执行保障体制不细,与其他刑事法律的个别条款矛盾冲突,法律用语不规范,表述欠准确等困难和问题。只有提高《监狱法》的立法层次,完善《监狱法》的体系结构,修改与其他刑事法律相抵触的地方,增强监狱法可操作性,才能有力地推动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作为我国劳动法部门的法典形式,由于规制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也比较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完善我国劳动法的立法体系,应着重做好“进”和“退”两个方面的工作。在“进”的方面,要进行包括《劳动基准法》、《就业促进法》、《集体合同法》、《劳动者薪酬保障法》等在内的单独立法;在“退”的方面,需要把社会保障法从劳动法体系中独立出去。  相似文献   

19.
对于交通累积记分行为的法律性质,学界及实务界一直存有争议,提出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如行政处罚说、中间行为说、行政事实行为说、程序行政行为说.基于厘清交通累积记分行为法律性质的目的,首先对已有学术观点进行了批判论证.而后,在批判论证、借鉴已有学说优点的基础上,将传统行政行为理论的静态角度与行政过程论的静态角度相结合,重新对交通累积记分行为进行认识.经两方面的分析论证,将交通累积记分行为定性为行政确认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相关法规建设滞后。巨灾风险管理法规建设应基于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立法的规律,以使所建立的法规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立法在立法思路上应该加快以巨灾保险为中心的非工程性措施的相关法规建设,并以非工程性措施为主导来构建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在模式上应采取国家巨灾风险管理上位法之下的各种自然风险单独立法的方式,逐步推进针对特定风险的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