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伴随劳动制度改革中劳动合同制的推行,以及企业《破产法》和待业保险制度的实施,如何使待业职工尽快获得重新就业机会和条件,是我们从事待业保险工作的同志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关键是要抓好对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一、待业职工转业训练的由来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调节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并要求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新格局,在用工制度上,推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企业将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流向社会,如处理不当,就会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做好待业职工再就业就成了突出的、不可忽视的大事。它既是我们劳动部门的本职工作,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待业保险工作的中心任务,一是待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这只是基础。二是帮助待业职工再就业,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待业职工的再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待业保险工作搞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我们要服务于待业职工,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再就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就业制度、用工制度的改革,城镇待业职工作为一个新的待业群体,已经出现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企业职工由在业转为待业的主要来源是:合同工在终止、解除合同后转入待业,固定工在优化组合中产生的溢余,试行企业破产中出现的人员裁减,企业行使开除、除名和违纪辞退权向社会释放人员。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待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国务院于1986年7月发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以法规的形式在我国首次提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模式正由厂长(经理)负责制、承包、租赁、分块经营等向深层次的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破产拍卖等全方位推进,且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企业改革多层次多模式的一种态势,这对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调整劳动关系使之适应改革的需要,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企业改革中不可回避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企业改革对劳动关系调整的影响企业多层次多模式的改革,使劳动关系的调整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而企业改革中的诸因素,使劳动关系的调整具有复杂性。1、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从企业方面来看,许多改制企业还没有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高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改革与  相似文献   

5.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的建立,较好地保障了国营企业职工在待业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可以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但待业保险制度对待业职工进行救济只是一种经济手段,而帮助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参加转业训练、生产自救,尽快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才是实施待业保险根本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待业保险的工作中,应当紧紧围绕促进待业职工重新就业这个中心,通过待业保险基金的统筹使用,达到促进待业职工再就业的目的。一、待业职工重新就业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1986年国务院发布改革劳动制度的四个暂行规定、建立职工待业保险制度以来,各地实行了县级统筹职工待业保险的办法(即以县、市为单位筹集、管理和使用待业保险基金)这一模式,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暴露出许多弊端,既不适应深化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劳动力管理社会化的要求;又不利于待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我们认为,改革现行区域待业保险模式,是当前深化待业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就此作些初浅的探讨。一、提高待业保险统筹的社会化程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待业保险又叫失业保险,是我国职工因某种原因暂时丧失职业后在等待再次就业的期间获得物资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务院最近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第五章第46条规定“政府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职工的待业保险制度,使职工在待业期间能够得到一定数量和一定期限的待业保险金,保证其基本生活”。贯彻落实《条例》,做好待业保险工作,实际上是为改革开放服务。一、改革呼唤待业保险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冲刺阶段,“九五”计划的实施将把我国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指日可待。企业的所有制日趋多元化,劳动关系将发生重大变革。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职工做为企业改革的主角的地位却不能改变,这是因为:一、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来看,职工仍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力军我们之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为了谋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 加大,企业结构调整及其经营机制的转变,待业保险范围的扩大,将享受待业保险对象从原来的企业宣告破产、企业濒临破产期间被精简、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违纪辞退而待业的四种人,扩大到被企业辞退的富余人员,除名、开除的职工。即由四种人扩大到七种人,待业职工相应增多。就衡阳市情况来看,将有2000多人走向待业。 什么叫转业训练,它的含义是什么?转业训练是对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职业培训。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是职业技术训练的组成部分。 待业职工转业训练与待业青年就业前培训不同,它的特点是:针对性强、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刘莉  高杨 《中州学刊》2006,23(4):62-65
劳动股权是公众企业“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是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二元分配制度的内在统一。在深化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应用劳动股权理论,重视对劳动积累的股权化安排,可以破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的难题。劳动股权化是量化处理国有企业职工劳动积累的合理方案,是民营企业加快产权制度培育与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针对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对职工医疗费统揽过多和药品严重浪费等弊端进行的改革,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全体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本文就深化医疗保险改革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企业产权制度。而职工持股制度是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也是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它是构建既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又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规则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城镇待业与失业者群体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城镇街道办事处已经成为待业与失业者的中转和收容的主要部门。那么,对待业与失业者的档案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理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待业与失业者档案管理现状1.分类具有多样性从领取救济金角度分析,有领取救济金者的档案。这些人包括:职工存在某些问题的,单位除名辞退的,职工与企业劳动合同期满的,由于某  相似文献   

14.
富余职工的市场经济观念的牢固树立,对于推动劳动制度改革以至经济体制改革,安置社会劳动力,增强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稳定社会大局,都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企业劳动制度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要求,是带动企业工资、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1992年以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发展势头很好,但在认识上和改革指导上尚有若干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涉及方方面面内容,特别是劳动、工资和社会保④制度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配合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与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关系1.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内部的劳动、工资、财务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是整体,而劳动、工资制度改革是局部.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因此,劳动、工资制…  相似文献   

17.
政策之窗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率在国务院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确定。最低工资率须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金和待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平均工资。职工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的津贴以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全国各地不断涌现一大批下岗待业人员和为数众多的失业者。如若得不到妥善安置,势必影响企业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再就业工程为一项旨在帮助下岗和失业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宠大工程,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再就业工程在实施的两年多时间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许多问题,要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庆石油管理局重组改制后,在职职工有18万多人.2000年,其中的6.3万人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企业仍有12万多名职工,同时,还担负着5万多名离退休职工,5万多名劳动家属的社会负担和2万多名待业子女的就业压力.作为在全国石油行业举足轻重的特大型企业,面对企业深化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做好企业稳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赛林 《东岳论丛》2019,40(4):21-26
通过对S国有控股公司私有化改制过程中职工身份置换事件的描述分析,解释国企职工在改制过程中,面对劳动权利的侵权,职工群体性的消极妥协回应及其行动逻辑。身份认同弱化、社保断缴危机、工会组织失语以及忌惮企业威权是影响他们采取消极妥协行动策略的主要因素。其行为选择嵌入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国企产权制度变革之中,既有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国企身份优势弱化影响推动,也受劳动用工制度和国有产权制度变迁基础上所产生的企业权力结构变动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