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创作深受“天演论”影响.为赋予“天演”思想以合理性,预示“新必代旧”是社会演进的必由之路,小说中的塾师形象呈现出突出的妖魔化特征即,形象猥琐、道德败坏、不学无术.妖魔化使塾师形象在个人修为、知识层次和社会价值多方面远远落后于新兴知识分子并注定被其取代.根本上,塾师形象妖魔化源自作家对民族危机、社会危机的焦虑不安和改良冲动,属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公民道德状况与心态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当代中国家庭伦理的总体状况,研究议题包括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婚姻伦理和代际伦理。分析结果显示,在当代中国人的家庭婚姻伦理的不同维度分别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及职业差异。作为伦理实体的家庭仍然是个体的重要归属,但其伦理意义正在逐渐下降;家庭虽然仍然是道德教化的最重要场所之一,但这一功能正日渐被削弱,转而由学校承担;婚姻作为伦理关系正受到个人感受、利益、激情等的冲击;真正显现出危机的是家庭代际伦理,日渐沉重的家庭养老负担和压力在家庭代际关系中的体现就是子女对父辈的不孝敬和赡养不力。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表现及其结构性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主要指社会成员对待公民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它是公民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以成都市公民意识和行为的实证研究为依据,参照公民社会钻石图构建公民意识钻石图(Civic Awareness Diamond,CAD),亦即公民意识四维度可视图,对公民权利义务认知度、公共事务关心度、公民社会价值观认同度和公民参与行为意向进行分析,以揭示公民意识的内涵、结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女性历史压抑的实质是伦理性的。它的复杂在于它源于历史的自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男权话语的历史性强化中走向反面。历史乃至当下的各种政治性救助,均无力解除女性的伦理压抑。伦理的历史成为遮蔽女性鲜活的自然生命的历史。中国女性伦理宿命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形成中国女性命运的艺术见证,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5.
纽约学派以其坚守的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化批评事业,形成了一个与美国新批评派并存的批评家集群。关于纽约学派的研究,既是对美国新批评派的共时研究,也是对西方文学批评思想的进一步考察。纽约学派秉持了文化激进主义的精神内核,力主马克思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结合,扮演了美国知识阶层的核心角色。他们恪守知识分子身份,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表达,关注文学的伦理向度和审美价值,主张文学批评必须介入历史。他们要改变美国文学复兴为党派政治和形式美学所干扰的现状,在传统美国文学的重新发现和现代欧洲文学的艺术创新的基础上创建新的美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中国各民族神话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母题理论和母题分析法一直是神话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构建科学的母题编码体系也成为推进神话母题研究的主要路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目录不仅要设置完善的母题类型,同时还要进行科学严密的母题提取与编排,最终目的是实现母题编码在中国各民族神话比较研究、中国神话大数据库建设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建构中国神话母题编码体例是中国神话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可以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尝试。该编目应用母题学、资料学、类型学等研究方法,以公开出版的中国各民族1万余篇神话为母题析出对象,对中国神话母题编码的方法、结构、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以适用于当今中国神话研究,并为中国神话宏观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拓展了人们的言论自由空间,也带来了伦理边界失守、网络谣言滋生泛滥的难题。网络谣言的产生,既有其社会原因,也有网络传播内在特点的因素,某种程度上讲,这是言论自由与公共责任、法治以及政府公共治理之间的博弈。要建构自媒体的伦理保障机制,需要充分发挥自媒体的"自净"功能,更要从政府层面有科学合理的引导措施,实现"他净",通过国家、社会、公民的联动与合作共治,最终实现"网络善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历史教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不仅国家正史及官方历史教育广为开展,各种非正史、非官方、非教育活动中的历史教育资源也异常丰富,方志、宗谱、民间风俗、娱乐活动中的历史教育便是体现.它们在资政一方,凝聚族群,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正统历史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生态伦理政策的构建——以厦门PX项目迁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各种生态伦理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生态伦理的理论和原则来指导政府决策,制定符合生态伦理精神的公共政策,就成为实现政府有效治理的必然途径.生态伦理政策的构建就是在传统政策模式的思维中添加新的生态伦理视角,把生态伦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现贯彻到整个政策制定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些韩国学者认为中国古代三神山信仰源自韩国,这是一种缺乏根据的观点。韩国历史上曾经流行过三神山信仰,可分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三神山信仰和韩国本土的三神山信仰两种类型。中国三神山信仰传入韩国后发生的衍变,反映了韩民族历史心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神话的道德意识源于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源于希腊历史上民族的碰撞和交汇,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社会生活和海上生产活动,主要表现为宗神道德意识、人文道德意识和人伦道德意识.这些对西方的神道主义、人道主义、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确立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考察了死而复生文学母题的流变。中国古代文学中大量的死而复生故事的出现,是因为古人对生死的朴素认识、鬼神观念、乐生恶死的心态以及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汉魏六朝时期,人们相信鬼神,一些死而复生的故事不仅被志怪小说如《搜神记》记载,而且同时也被正史收录。六朝志怪和唐人小说中为爱情死而复生的女子,都有美好的结局,死而复生把婚恋悲剧变成喜剧。宋元时追求爱情死而复生的女子结局悲惨,最终又再次死去,表现了小说受宋明理学的浸淫又向道学化的方向转变。晚明和清代也有一些话本、小说和戏剧写死而复生的故事,大多表现爱情受到现实阻碍之后的浪漫畅想。李汝珍《镜花缘》中无继国国民死而复生延续生命,表现出漠视功名的早期道家思想,在死而复生的母题中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认识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新闻传播,不仅需要解放思想,而且需要确立历史与批判两种思想意识,惟其如此,讨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才有了基本的认识框架和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伦理叙事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伦理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电影叙事具有浓郁的伦理色彩与内涵.这种色彩与内涵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的中国电影伦理叙事采取了与社会思潮相调和的策略,以争取经济效益和艺术目标的双赢;新中国成立以后,伦理话语被革命话语所置换,电影叙事成为意识形态的附庸;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影环境的改变使伦理叙事在自省中重获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两汉至南北朝,汉语在西域取得一席之地。唐宋时期,汉语的使用范围扩大到了部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元明时期,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可以不用翻译而“通汉语”了。清代,汉语在新疆分布已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悲秋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西方在宗教安慰中消除对死亡的恐惧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士子以建功立业达到对死亡的超越。悲秋文学以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苦难为核心,以忧惧生命短暂为外在形式表达了古代文人的生命观,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价值观念对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近代以来的历史,使大学生真正懂得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中,"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必须把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尽管历史教学中二者可结合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应从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现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聚集点是要构见一个集自然规律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其发展过程明显地受到儒家化的影响。孔子时开始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经过董仲舒的发扬光大,到清代的公羊学派集其大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研究具有当代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当代学术价值;二是它的当代实践价值.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前提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范畴界定和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特点一是散在性,二是评点性,三是曲折性,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用有效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