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大学中文系苏春生副教授撰写的《中国解放区文学思潮流派论》一书 ,于 2 0 0 0年 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区文学研究具有开拓意义的新成果。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解放区的文学思潮、群体、流派及其作家作品。全书分为 10章 ,前 3章从文化视角切入 ,评析解放区文学思潮 ,认为 :“解放区文化大致可分为主流政治型、知识分子型和农民本土型三种文化观念。解放区文化整合是以主流政治文化观察为轴心 ,包括知识分子型文化观察的调整和农民型文化观念的规约 ,形成新民主主义的战时文化形态 ,与这种文化形态相适应 ,解放区…  相似文献   

2.
来自天津、河北、陕西、江苏、河南等地高等学校和研究单位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工作者,聚会河南大学,座谈《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得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新时期以来,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宏观上对中国解放区文学进行总体把握的著作尚未问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的出版,标志着中国解放区文学的研究,开始迈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在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声音的交织、碰撞和对话中趋向深化,正视了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历史局限,反思了解放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突破了解放区文学研究中的某些既有框架,开始了自觉的学术建设.  相似文献   

4.
1947年,随着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国统区的大学教授和高等院校的进步学生纷纷来到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延安解放区创办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等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在解放区的太行山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看到的某些现代文学史著作和研究解放区文学的论文中,对解放区文学论争的描述,多半存在着照搬既定结论、忽视研究第一手史料的现象。如果我们根据史实对解放区文学论争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新的审视,一些已有的结论将发生动摇,从而为进一步认识解放区文学论争,打开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论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出现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解放区独特的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政治和制度文化支配下解放区文学观念、审美观念的巨大变移和创作主体的自觉追求密不可分。由于上述因素的决定和渗透,导致解放区文学中大批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导致解放区文学的女性形象具有较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会加深我们对解放区文学及其成就的认识,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中国新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整体性审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与山东文联、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于1989年12月6日至9日,在济南(山东师大)联合召开第四届解放区文学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学者、专家和大专院校教师6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在党的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的精神指导下,与会同志紧紧围绕着继承发扬解放区文学的优良传统等问题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首先对新时期以来,解放区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探讨。并一致认为:在解放区文学研究领域,要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相似文献   

8.
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两个重要阶段.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源头.其源流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解放区文学在理论建构上,整合了苏区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和功能的政治化、革命化认知特征;另一方面解放区文学继承了苏区文学的小型化、通俗化特征,以及成绩突出的话剧艺术经验,从而使后者更好地服务于革命的现实斗争.当然,苏区文学的某些缺失也给解放区文学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北解放区的邮电事业,有电报、电话、邮电、电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东北解放区的邮电事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我们现代的邮电事业提供了可贵的历史经验。一、解放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过程。东北邮路四通八达,不仅联络东三省、关内各地,而且与国际联络。  相似文献   

10.
东北解放区金融体系的建立是伴随着解放区我党政治、军事取得全面胜利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建立有力地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稳定了解放区的商业市场,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立法分析入手,略论东北解放区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以期对东北土地制度这一区域经济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一、“五·四”指示的颁布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知步展开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派出大批干部和军队进驻东北地区,在解放区逐步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和土地改革运动。由于这时期党的土地政策仍是继续沿用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减租减息而不是没收土地政策,所以,当时在新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1946年初,中共合江省工委做出决定:“通过发放土地,减租减息,救济难…  相似文献   

12.
在卷帙浩繁的解放区戏剧中,山东解放区戏剧是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戏剧创作以及这些剧作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建构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景观,而穿越六十余年来种种绝对的"是之!""非之!"的批评,客观地对山东解放区戏剧予以描述和评价是我们不可逃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丁玲与解放区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解放区文学作为完整的艺术形态 ,是从丁玲到达陕北后开始的。丁玲继承鲁迅开创的五四文学传统 ,将救亡与启蒙这一时代所赋予的双重使命融为一体 ,注入解放区文学的命脉中。她始终坚持救亡与启蒙的统一 ,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这使她的创作既表现了鲜明的解放区文学的特点 ,又超越了后来在统一规范下所形成的解放区文学的某些基质。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 ,作者认为 ,丁玲是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与超越者  相似文献   

14.
工农兵群众在解放区话剧创作中的决定性地位,主要表现在文艺工作者对待他们的态度,和他们对文艺工作者话剧创作的影响上,也表现在工农兵群众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上。表现工农兵群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成为解放区话剧"压倒一切"的题材内容。声势浩大的解放区话剧运动,体现了话剧题材领域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在艺术形式上,解放区话剧努力适应工农兵群众的欣赏特点,艺术结构上来了一个戏曲化。以简短朴素、平易自然的语言见长,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5.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署停战协议后,国民党政府仍加紧战争部署.在全面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军队对淮南、淮北解放区一直采取蚕食政策,经常发动小规模的军事行动.7月16日,国民党军队4万人在第五军军长邱清泉的指挥下向淮南解放区发起进攻.7月26日攻入天长、30日占领盱眙,随即占领淮南解放区.自7月18日开始,国民党军队在第八绥靖区司令夏威指挥下,分三路向淮北解放区进攻.11月24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东地区,12月6日占领了淮北津浦路西地区.国民党军队占领淮南、淮北解放区后,立即开始了政权重建,并对解放区人民进行了报复活动.  相似文献   

16.
福建师范大江震龙博士的学术专著《“解放区散文”研究》正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性地位的“解放区散文”,在江博士研究之前,尚未见到有专门的整体研究专著;甚至连解放区散文的时空界定、形态特质、衍变特征的“地形图”和“景观图”都还尚  相似文献   

17.
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倡导文学要服务于民族解放、抗战救亡之大业。中共领导人、相关主管部门和各解放区军政负责人伸张民族大义、强调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使命,为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调。在他们的引导和影响下,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着重通过对文学为何与如何为抗战服务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形成了以民族救亡为中心的价值观;并通过其创作和文艺活动,使之在实践层面得到了落实。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响应时代召唤的结果。虽然其中也有阶级性的因素,但它们并不是一种自足的存在、而是服从于民族利益的。  相似文献   

18.
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赵树理的文摊理想在表层上刚好暗合解放区革命话语,但在深层意义上,他的问题小说与解放区的"歌德"文学又是断裂的.从文摊理想与革命话语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赵树理创作与解放区文学的关系,可以深入清楚地看到两者在表层艺术形式上暗合、在深层精神上分裂的本质关系.这样能够对长期以来把赵树理看作解放区文学代表的观点作出如实的纠偏.  相似文献   

19.
山东解放区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是"战时多层的行政区划体制".本文对山东解放区的行署、专署深入分析,继而对县级及其以下的区、乡、村等基层政区深入探讨,最后总结出革命战争时期山东解放区政区制度的历史地位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解放区自卫战争的同时,密切关注和指导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以战略性的眼光统筹安排,制订出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