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法的本质是用法律形式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经济法既要确认市场的作用,又要规范政府的干预,还要发挥社会的作用,经济法的核心是资源配置权。经济法也是生产力。经济法是效益本位,经济是质,法是形。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法面临生态化转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调控法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方略之间的关系,是世纪之交法学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法社会学和综合法学的视角出发,指出强化社会经济调控法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说明了经济法的地位,并对可持续发展法治内涵和举措,以及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价值观的重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法学社会学和综合法学的视角出发 ,阐述了经济法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指出强化社会经济调控法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并对可持续发展的法治内涵和举措 ,以及与生态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有关的法律价值观的重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以发展观作为研究视角,揭示了经济法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内核,论证了经济法的价值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并指出经济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经济法的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价值范畴的构成和属性,阐述了经济法的价值属性在于一般和特殊、客观和主观、静态和动态的辨证统一,论述了应从经济安全、效率与公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构经济法的价值,指出适度干预是实现经济法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构成危害,以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协调发展,永续不断.可持续发展应是经济法的一个新的价值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新价值目标的经济法应树立全球化观念和"社会一生态"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经济法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直面变革,转换视角应当成为经济法的时代使命。为此,经济法必须以科技为本作为价值取向,完善科技法制,推动科技创新,同时导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经济调控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荀子思想中的有关理论与中国现代经济法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有相当的一致性:其"维齐非齐"的思想体现了经济法的平原则,其"义利两有"思想体现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原则,其"隆礼重法"思想体现了经济法的国家适度干预原则,其"度量分界"思想体现了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环境保护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主题的新的社会发展观。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反思传统法律制度的基本观念,同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方法论,可以了解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经济法的理论范式,以及相应的法律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科学处理国家经济调节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实施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现实需求日益增强。本文借鉴世界发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 ,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 ,全面分析了当前武汉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自身环境 ,提出了从六大创新来推动建设武汉市这一特大中心城市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总结吸收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与实施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历史经验和思想智慧,并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与教训为鉴,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要求等方面对发展理论作出了重要创新,为我国制定和实施更加成熟完善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思考--兼论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西部人主体对法律的需求不足 ,环境立法尚不能完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 ,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旗帜下 ,全面重构我国环境立法 ,并着重解决好西部地区性差异对环境法律的特殊需求 ,生态补偿机制及法律保障 ,环境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原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大、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对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必须改变单一资源型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在资源开发由计划调控向市场导向转变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从体制、政策、法律、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持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第三部门的成长与勃兴不仅标志着市民社会的发达程度,同时也表现为对政府缺陷与市场缺陷的一种救治与弥补.从实践来看,作为一种来自社会的力量,第三部门的成长显然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集中地表现为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效.通过考察第三部门对政治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效,不仅有助于描述与廊清第三部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为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生出发,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循环经济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经济领域的体现和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模式;进而认为循环经济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体现在它对人类经济生产方式、社会消费模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变革的深刻影响上。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充分反映了当代国际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趋势和主题,体现了当代国际法的主要特色.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基本原则地位,对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保障人类社会的和平生存与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