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族是甘青特有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五个地区—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三川地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以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尤其看重婚礼。热闹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从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每一个程序几乎都伴随着婚礼歌而进行。不同地区的婚礼歌具有不同的风采。互助土族婚礼歌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互助土族人宗教信仰、审美文化、文化艺术、伦理道理、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 ,是一幅浓缩了的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一、互助土族婚礼歌的…  相似文献   

2.
河湟汉族婚礼歌是随同每个婚礼仪式的出现而出现的仪式歌,其内容与相对应的仪式紧密相关,由于仪式不尽相同,因而婚礼歌内容各异。就其功能而言,它在展演场域中所传递出的各种信息都带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婚礼程序的控制和连缀功能,对婚庆气氛的调节和渲染功能,以及对所有婚礼在场者的道德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歌辞”是我国古代一种源于民间的音乐文学,敦煌歌辞亦不例外。我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新文体大多源于民间,有的和音乐具有密切关系,这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传统特点。“歌辞”乃是自先秦配合雅乐的《诗经》,到汉魏六朝配合清乐的乐府,以至隋唐时代配合燕乐的曲子、大曲的总称。它和说白、散语以及吟辞是有明显区别的。“歌辞”这名称的范围甚为广泛。说白、散语长短无节,并且是不叶韵的;吟辞也无定调,并且是无定韵的;而“歌辞”则要具备体段(即章解)、平仄(即旋律)、叶韵(即节拍)三个条件,并且可以发声歌唱。唐代歌辞有的叫“曲”,有的叫“曲子”,有的叫“杂曲子”,还有的叫“曲子词”,……但所有这些名称,都未免  相似文献   

4.
<正> 我省民和县官亭地区土族的民间文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作一粗略介绍。 一、内容丰富的婚礼歌 在当地,把婚礼歌叫做“道”,“道拉”是唱歌的意思。通常演唱的开头一句总是“一道拉呀道尼者”,译成汉语是“把  相似文献   

5.
<正> 青海角仓地区藏族《婚礼歌》是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习俗歌,它是由许多短歌连缀而成的,一首短歌往往又是一道礼节仪式。它是角仓藏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是当地传统婚礼习俗的忠实记录,不但具有民俗价值,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贵阳市布依族这一族群社会中,宗族(宗法)观念促使产生了许多习俗传统,这些习俗传统则由一定程序的仪式来建构,而建构传统习俗仪式程序的内容,便是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歌种.布依族节日节庆、喜宴场合中的走素访友的拦门仪式、酒宴仪式、送客仪式、男女青年对歌择偶的传统习俗与拦路(酒歌、敬酒歌、送客歌)、情歌、叙事歌、便形成建构关系;祭礼仪式、丧葬仪与祭祀歌、丧葬歌形成建构关系.传统习俗文化中的仪式程序(形式)和不同类型的歌唱(内容)便构建成贵阳市布依族民间歌唱文化.  相似文献   

7.
1婚礼祝词(Qorim—un—kelemuri,以下简称“婚礼词”)按蒙古族文学体裁类型来划分的话,自然应归属祝词、赞词大系统。《蒙古族文学史》①第一卷第三章分析叙述了祝赞词自产生以来便与蒙古族民俗紧密相联,具有名符其实的礼俗文学特征,即一切礼仪行为都离不开祝福赞美这一中心内容的事实。蒙古人一生的礼仪行为很多,而且都要经过瑰丽诗篇的洗礼,但这些礼仪行为都不如新婚嫁娶礼仪那样热烈浓重。所以婚礼词就不是如贺新年、过生日、建新包那样一事一祝,而是将五彩缤纷的各类仪式词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祝贺赞美人生最大的喜事,这种…  相似文献   

8.
“东部区民歌”系泛指传唱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呼伦贝尔盟部分地区以及辽宁、吉林等省的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各民族的歌谣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和风格。东部区民歌是这一地区蒙古族人民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真实写照。这里的民歌包括有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歌。诸如描写英雄斗争业绩的长篇叙事歌等;还有反映人们生活各个侧面的生活歌谣、劳动歌谣,以及大量的情  相似文献   

9.
壮族民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其中流传于红水河两岸的勒脚歌,就是一种章法回异、结构严谨、风格独特的壮族民歌。所谓“勒脚歌”,就是在一首歌里,某些歌句按一定的规律再次出现,前后呼应、连环相扣,形成回旋复沓的歌唱形式。这种勒脚歌又是多种多样,其中流行较广、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要算五言和七言三节十二句的勒脚歌。它是以第一歌节的上下联分别作第二第三歌节的下联,即第一节歌句分别在第二第三节重复再现。如;  相似文献   

10.
琴歌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用于歌唱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琴歌大都有故事情节,富有叙事性.<胡笳十八拍>取材于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堪称中国古代叙事琴歌的经典范例,对其进行叙事分析,可以探赜在早期叙事传统中中国人独有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1.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12.
漫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薅草锣鼓歌是民间的民俗文化现象。它在三峡库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把三峡库区所有的民间民俗文化比作一株根深叶茂的繁花之树,那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就是这株枝叶间最为淳香扑鼻,摇曳生姿的一朵奇葩。本文试从它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根源、演唱的方式和歌唱的内容等情况,作一叙述,以继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为现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薅草锣鼓歌的传说 “薅草锣鼓歌”是指三峡库区农民薅二次  相似文献   

13.
关宝学任主编,何少文、佟钟时、贺灵为副主编的《锡伯族民歌集》近期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 该书是迄今为止搜集东北、新疆两地流传在锡伯族民间的民歌最全的版本。全书将锡伯族民歌分为叙事歌、旧时歌、苦歌、田野歌、情歌、习俗歌、格言歌、渔猎歌。儿歌、萨满歌、新民歌十大类,有近200首民歌。这些民歌既有反映锡伯族早期渔猎生活的《打猎歌》、《棒打獐子瓢臼鱼》等,又有赞颂新生活的《天山的雪水》、《春天的鲜花》等;既有折射锡伯族宗教信仰的《萨满歌》等,也有表现生活习俗的《婚礼歌》、《哭葬歌》等。《民歌集》折射着锡…  相似文献   

14.
在包括侗族在内的中国南方众多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中,有大量吸收汉族古典文学创编的叙事歌。此类口头文学是南方少数民族叙事歌发展之结果,它植根于南方少数民族悠久的歌唱传统中,是基层民众对待外来文明之自主意识的一种呈现,具有表达民族声音、口头艺术自律发展以及外来文明本土化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对蒙古的封禁,是按不同的封禁范围,分层次进行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一)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二)在蒙古各部之间的封禁;(三)在蒙古与其它备族之间的封禁;(四)在蒙古与俄国之间的封禁。兹就《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事例》和几种《理藩院则例》及有关史料,对这几个层次分别加以叙述,以期说明清封禁蒙古的基本目的。 (一)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清在蒙古各旗之间的封禁,是清封禁蒙古的第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漫谈歌唱呼吸贾丽清声乐教学是一门内容丰富,技艺性很强的课程,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音乐教师,让他们会唱歌,唱好歌是十分必要的。而正确的歌唱是综合的产物,是发声的各个要素如呼吸、共鸣、喉头稳定、咬字吐词等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调一致的机能活动。声乐教...  相似文献   

17.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07,28(4):101-104
《野有死麕》是姑娘出嫁时的礼仪歌谣词,与婚礼仪式活动相辅相成。歌词含义极似今天楚地婚俗中流传的《劝嫁歌》和《哭嫁歌》,是《仪礼·土昏礼》所记载的先秦昏辞的民间通俗演绎。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歌唱中情感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基蓉 《南方论刊》2008,(2):99-100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歌唱的"情感"把握是否正确,对声乐的学习及演出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者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及熟练的歌唱技巧;深入理解歌词意韵;全面把握歌曲曲调;融入歌唱者独特的理解与领悟,从灵魂中去诠释歌曲,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凡是接触蒙古族民间文化习俗的人,就会发现一个十分普遍而突出的现象:蒙古民族所有的习俗礼仪,无论岁时节日、婚姻家庭、生育寿诞、丧葬祭祀、衣食住用、生产劳动,无不与祝赞词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大家都知道,内蒙古以歌的海洋誉满中外,但并不是每种场合都演唱民歌的。例如劳动歌,除了那首还是安波先生配词的《牧歌》以外,少得实在屈指难数。然而这方面的祝赞词,如剪羊毛、打马鬃、骗马蛋、扦毡子、奶羊羔等等都应有尽有。光一个寰椎祝词,就有八种,500多行。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蒙古族民间祝词颂词》一书,就分上下两册,一千多页,收有祝赞词357首,40,000多行,这也仅悬祝赞词的一个选本,并不是全部集成,各部族如鄂尔  相似文献   

20.
一、我县旅游资源的五个特点是:土、新、奇、特、美”。 “土”,我县的蒙古族是黑龙江省世居土著民族。公元9世纪就游牧于嫩江、乌裕尔河、通肯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立了带有浓郁地域特征的土著风情和灿烂的文化。蒙古包、勒勒车,使人追思在那广阔的草原上的游牧生活;那达慕、蒙古族风俗婚礼,祭山、祭敖包,使人领略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蒙古式摔跤,蒙古族舞蹈,使人看到马背民族的英勇骤悍。这里还有许多与土著风情相关的古文化遗址,比较著名的有大山旧、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四代王爷墓地,六处辽金时代古城遗址,寿山将军墓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