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关系、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习惯对网络素养产生明显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这四个变量之间具有明显指向性。亲子关系融洽的个体网络素养更高,良好的家庭关系能够正确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而不是缺乏控制感而拒绝接受或者过度沉溺。负面心理体验和过多的网络使用都对网络素养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亲子关系是直接影响心理体验和网络使用的关键变量。把握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在理论和实践中指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并在家庭和学校的配合下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2.
杨璠  曾杨剑 《公关世界》2022,(12):104-105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各个层面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的高要求。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群体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长足发展的动力和希望,如何统筹兼顾好青少年的素质的全面提升,是需要给予深思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阐释后,进而针对性适应性提出相关优化措施建议,谋求在全面加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去发现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引起情感上的愉悦,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美心的社会功效——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发挥人的创造性,推动社会前进。这里笔者想提出的是,我们通常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是用实于具体性、鲜明性的艺术可感形象去感染他们,薰陶他们,因此,在当前研究美育性质、特点和任务等基本理论及其迫切性、重要性的同时,很有必要重视并加强研究作为审美主要对象的各类文艺作品“优质化”问题。因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文化消费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消费是一种以文化商品为消费对象的文明活动.是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促进社会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和生力军,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对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008年,本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467名大中小学生为例,在分析青少年文化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和引导青少年合理文化消费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彩态。体育游戏与网络游戏相比较而言.前者是一种真实的游戏,具有很强的健身功能,对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达到与现实世界的良好对接。网络游戏只彰显出娱乐功能,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其中,对身体健康容易造成伤害,在虚拟世界里体验到的东西在和现实社会生活对接时,经常发生冲突,甚至酿成悲剧。文中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旨在提高青少年的游戏分辨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享受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问题主要源于网络素养的缺失。所谓网络素养是指网络用户在了解网络知识的基础上,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理性地使用网络信息为个人发展服务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思辨、质疑、评价、选择、创造以及传播等能力。解决青少年网络问题,更好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的关键是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而提升网络素养的重要途径是网络素养教育。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应从加深网络素颜教育的认识、熟知教育内容,才能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高与学生类报刊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人都面临着如何选择、判断和利用信息的问题,青少年更是如此。作为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的学生类报刊,在向青少年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也担负着培养、提高青少年媒体素养的职责。青少年媒体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阅读能力的提高到鉴别能力的提升,学生类报刊都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贡献自己特有的力量,这是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性越轨是指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准则的性行为。现在习惯沿用的青少年“性罪错”的用语,把性罪错融合于一体,容易混淆罪和错的界限,概念很不明确。而且“性罪错”的提法,又容易给涉世未深,在性问题上有一般越轨行为的青少年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对他们的教育。将已经习惯沿用的“性罪错”这一用语,改为“性越轨行为”和“性犯罪行为”比较妥切。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性犯罪是指“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强奸罪、轮奸罪、奸淫幼女罪”以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流氓罪的侮辱妇女和男女流氓之间性关系淫乱”。青少年性越轨行为,狭义的概念是指性犯罪以外的一般的性的失误和错误,如未婚青少年的性行为,未婚先孕等。但是,性越轨行为有时和性犯罪两者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人性越轨行为往往是性犯罪  相似文献   

9.
"隔笼戏虎"是一种隐喻,揭示了青少年互联网生存的一种显著特点。"隔笼戏虎"为青少年无须更多关注种种现实关系的维持和修缮、无须更多在意现实利益的增益和消减、随心所欲上网冲浪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成就了当今青少年的社会话语权。同时,"隔笼戏虎"也以种种可能之弊,消减了他们直接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的机会,对他们培养各种生存发展能力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和阻碍,是当今青少年必须超越的一种生存状态。当今青少年"隔笼戏虎"的互联网生存方式不仅事关当下,也将对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社会要拿出具体有效的办法,吸引更多青少年告别"隔笼戏虎"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0.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的教育和素质培养关系到我国未来的人才力量是否壮大,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与未来社会的人口素质水平密切相关。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贯彻到实处,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对教育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使之符合新时代对于青少年各方面的需求。立足于创新青少年教育的需求,培养并树立青少年的现代法治观念与核心素养,为未来社会开展输送高品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亚文化层出不穷,注意力和影响力正在追赶甚至赶超主流文化。作为网络亚文化中规模最大、使用最频繁的群体,网络亚文化的兴起给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挑战。网络亚文化改变了青少年被动的社会地位,他们通过网络语言和网络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实现话语权的建构,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行动实现群体的身份认同。然而,网络亚文化的过度使用又会对青少年的教育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需求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正常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因此,国家、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加强网络监管教育,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提高青少年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内在结构性风险,导致已有的借助技术、法律、道德以及日常控制等实现的社会控制方式,在应用于青少年网络行为控制时,面临一种悖论或失效的处境。基于对网络社会结构性风险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并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共同治理、网络素养教育、需要满足场域转移等多个面向,探讨了青少年网络行为社会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践工作的需要,山东省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山东省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仍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如缺乏专门而统一的管理和组织,系统性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法规的缺失,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氛围不足等。基于实践需要,山东省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对策包括成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户外广告、垃圾短信等媒介内容的管理和过滤;把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课堂;积极倡导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和社会组织的参与;针对家长、教师和媒介从业人员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培训;发挥互联网、3G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教育载体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人格的定义和结构入手,分析网络双重人格的表现和危害,认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是青少年交际重点转向网络的重要宏观因素,而网络特殊的角色扮演与对现实规则的反动是个体容易产生网络双重人格的关键性微观因素,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则是产生双重人格的主观诱因。  相似文献   

15.
"代际特征"是拥有相同历史经历的一代人在认识和处置某些问题时表现出有别于其它时代人的显著特征。网络依赖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的重要代际特征。先锋性、独立性和叛逆性是形成青少年网络依赖的重要心理原因,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严厉的家庭管束构成了青少年网络依赖的社会学原因。加大对青少年的理解和关照力度,增强青少年自我监督和管理能力,提高青少年网络素养是理性应对青少年网络依赖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有着自制力差、是非判断力弱的特点,很容易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中,从而引发网络孤独、迷恋网络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入手,着重探讨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具体应用,旨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安全背景下,青少年是否具备良好的意识素养逐渐成为维系其与网络世界的纽带,因此诸多教育单位均在尝试增强对青少年网络意识素养的培养,旨在更好地连接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但是针对相互对应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将会重点联系网络安全的时代背景,分析寻找青少年意识素养评价机制的打造内容和方向,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成长与发展: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跨世纪的中国独生子女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面临着三个问题:1.高等教育的机会。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程度的期望既高于同年龄的非独生子女父母,也高于他们自己的父母。这种高教育程度的期望与我国目前一时还难以改变的“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残酷的现实将对这一代独生于女青少年和他们父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无情的检验。2.老年保障问题。当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时,仅有一个子女的现实将对他们老年时期的家庭交往提出挑战。而这种挑战的严重程度,又依据子女与老人是否同住一地而有所不同。3.养老形式问题。广大父母在未来居住形式方面,具有强烈的与子女不分离的愿望。这无疑会造成一种两难的境地:~方面,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家的建设少不了正常的人员流动.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布局,成年独生子女因学习、工作而流动将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未来社会中大量老年人口的出现,尤其是当大批成年的独生子女远离他们的父母,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仅剩老年夫妇的“空巢”家庭的时候,又会要求我们从社会保障的角度去考虑家庭养老的需要,尽量减少这种流动。如何统筹兼顾,如何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这一批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之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现已成为公民政治关注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青年作为网民的主力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在网络中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国家未来的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当今,中国青年网民对网络政治资汛关注度高,信任主流媒介.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度与政治关注度形成强烈反差,这需要从法规制度的健全、网民政治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和网络政治参与途径的拓展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切实解决问题.从而在总体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提升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素质、提高儿童青少年社会福利,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为奋斗目标的社会工作,同样将儿童青少年工作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希望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帮助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有其特殊的身心特点,准确把脉他们的需要和特点,运用娴熟的工作方法,开展内容丰富的服务,是社会工作者获得儿童青少年接纳的重要“装备”.在儿童青少年身心放松的暑假,或许是社工更好服务他们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