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名词的原型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型理论对名词尤其以由形容词和动词通过名词化过程转化而来的边缘名词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认为名词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有中心与边缘之分,其中心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更多地体现出名词特征,而边缘成员不仅具有名词某些语义、句法特征,而且具有其邻近词类范畴的一些语义、句法特征.这一研究不仅为名词词类的界定提供一种新视角,还明示了原型理论在解释语言范畴现象中的广泛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V-ee名词属于英语名词化现象中有一定体系的成员之一。基于COCA语料库的语料数据,能对v-ee名词的构成特征做出更真切的描述和解释。研究发现,v-ee名词按照句法属性可以分为五类;其语义特征呈现出层级性和递进性。基于v-ee名词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运用原型理论可以把v-ee名词划分为典型成员、较典型成员和边缘成员等,这能有效地确定v-ee名词的构成特征,帮助我们从整体上理解v-ee名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原型理论及非范畴化理论,从认知角度比较了动词-ed结构与动词、形容词及介词等基本语法范畴的语义句法功能,说明了动词-ed结构的边缘成员逐步远离动词范畴,呈现出特殊的认知语义句法特征的非范畴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名词是可以重叠的,且词汇、语义范围极广。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象似性原则和非范畴化观点 去重新讨论并解释某些名词重叠的认知语义和句法功能发现,随着名词重叠语义的泛化和抽象,其功能也发生了转移。那些 非范畴化程度高、离散性速度快的名词重叠表达的不再是指称意义而是描述意义,该名词也将从名词范畴偏离到其他词类范 畴,其语义功能也会由指称功能变为修饰功能或者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义研究中的原型范畴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各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范畴间的界线是模糊的;范畴是围绕其原型,而不是凭充要条件建立起来的。原型范畴理论的这些观点可以用来解释语义范畴的内部结构,如多义词的各个释义有中心义和边缘义之分,题元角色是围绕原型施事和原型受事组织的,等等。本研究证明,原型范畴理论能为多义词范畴的词义扩展机制和题元角色的界定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原型语义学:从家族相似性到理想化认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语义学源于维特根斯坦对"游戏"语义范畴的家族相似性的描述。词义以原型范畴的形式而存在,由原型和边缘构成。原型乃家族中之典型成员,边缘为非典型成员。将模糊集合论引入语义范畴的原型研究,为描述语义的原型结构提供了形式化模型,但Lakoff认为该方法无法阐释范畴的原型效应,他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式"阐释原型范畴模式。作为新兴的语义分析理论,原型语义学尚存在问题,如,在分析不模糊的语义范畴时显得无能为力;忽视语义范畴的理性内容;无法解决将语义范畴的原型分析与语用文化分析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内部修饰关系不明显的“N1的N2”结构仍应归属名词性偏正结构。理由是:(1)判断句法结构类别的标准是表层句法特征,而这一结构的表层句法特征与名词性偏正结构更为接近。(2)范畴有原型范畴和非原型范畴之分。把与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具有家族相似形的“N1的N2”归入名词性偏正结构一类,看作名词性偏正结构的非原型范畴,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能得到解释。(3)还可以从形式得到验证:这种非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与原型的名词性偏正结构有着相同的变化形式。  相似文献   

8.
原型范畴理论视角下的语用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型范畴理论是对传统范畴观的批判发展而来的,从语用角度上来看,一些语用预设由于也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它们也能构成各种各样的语用预设范畴,并表现出原型结构,它们和概念、句法原型结构的不同是前者属于言语中的语用范畴,后者属于语言中的语义和语形范畴。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的各成员作为一种隐前提参与缺省推理和非缺省推理,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典型成员,非缺省推理的隐前提是原型结构中的非典型成员。从语用预设的原型结构出发,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语用预设的不同选择以及一些语用预设的“看似不合理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是原型语义学中的两个概念。范畴原型性表现为能最大限度地抽象概括某一范畴的语义特征和属性,是人们对范畴的抽象认知;语义典型性表现为除某一范畴典型成员之外其他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们对各种范畴意义的具体认知。在语义研究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意义分析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0.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范畴中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成员处于中心地位,有的成员处于边缘地位,处于中心地位的成员就是范畴中的原型。语法范畴同样是原型范畴,体现着原型效应。将原型理论运用到语法教学中可有效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英文文献资料时会遇到英语名词复数意义的理解与翻译的问题:往往在翻译某些英语名词复数时,会忽略名词复数变义的问题,只是单纯把它们当作复数概念来看待.在英语中有很多名词由单数形式变成复数形式时词义发生了变化,有时变义还不止一个.本文通过收集和阅读,从中总结归纳出几点名词复数变义的规律,以此来充实英语名词复数变义的理解方式,为英语读者和同仁们提供了一份学习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字母 s附着在某些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以及个别零散的单词后面会具有各种各样的含义 ,且用法也较为复杂 ,不易掌握 ,从而对单词的正确拼写和使用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 ,对字母 s在词尾的特殊含义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析 ,并列举许多例句加以阐明 ,以便对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叙述定语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表达方式的共处与差异。汉语的定语置于名词或代词之前成直线排列 ,英语名词的前面和后面都可以有定语修饰 ,英语名词 /代词的后面可以有一种或多种形式的定语。文章还分析、归纳了英语名词之前和名词 /代词之后形式各异的定语 ,定语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文章还列举了多种形式的定语表达相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名词按照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两者在语法功能上体现出较多的差异和不对称,如对量词选择的不对称、受副词修饰的不对称、自身配价的不对称和在"VP的N"结构中体现的同位和非同位的不对称等。这些不对称,究其根源,体现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在典型性上的不同,具体名词是名词家族的典型成员,抽象名词是非典型成员,其功能有向动词和形容词游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楚简文献是《汉语大字典》修订时应该注重收录的材料,但也应有所选择。当收者:具有补缺意义的楚简字形,非表专名的常见义项及能够提前义项始见时间的例证等;当舍者:已收列其他同形战国文字的字形,考释尚无定论的新见字及表示人名、地名等特殊专名的义项等。  相似文献   

16.
枟左传枠共出现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89个 ,使用次数共 227例。名词的意义类型有军事、制度、器具、服饰、人伦、植物、方位等 11个大类。活用与本用在意义上的关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并在语用上满足了先秦文本表达的特殊需要。由此可见 ,在古汉语尤其是先秦汉语中 ,活用是一个常见而有特殊价值的言语现象 ,也是训诂学以及古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楚竹书方位词以单纯词为主,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方位表达系统;这些方位词语法功能较强,能和很多词组合,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还可活用为他词;个别方位词用字尚未凝固。与甲骨文、金文相比,楚竹书方位词的表义能力迅速提高。楚竹书方位词及其词义的发展演变能够揭示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特征:方位意识渐趋明晰,抽象思维逐步提高,空间方位视角下关照等级观念、时间概念,更多关注自我等。  相似文献   

18.
英汉时间指示语都可以通过指示词与时间名词组合而成。指示词与时间名词在组合使用时会有各自不同的搭配方式和指示信息。英语“this/these+time noun”短语与汉语“影这些+时间名词”短语在搭配习惯及词组语义上存在共性和差异,即意义相同的指示词都可以接纳时间名词组合成时间指示语,但后接具体名词并不能一一对应;二者在语义上存在模糊与精确之分,也有模糊度或精确度强弱之分。这些差异本质上源于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对此短语进行语义认知研究有助于对指示词和时间名词的精确理解与使用,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及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说A就B”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格式,其常规格式是“说A就A”。一般认为,这个格式有“一想到……马上就”的意思,事实上,它还有“极易发生某事或事态难以预料”和“对事态的肯定,态度坚决”的意思。这些不同的语义特征主要是由副词“就”的不同义项和动词“说”的意义虚化导致的。在句法结构上,变项A、B也不仅限于动词性结构和形容词,也可以是体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