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尽管近年来不少加拿大作品被介绍到了中国,但由于介绍不全面,以及由此引起的误差,远在西半球的加拿大的面孔似乎难以名状。本文拟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落脚到一个主要作家麦克伦南的一部长篇小说《气压上升》(Barometer Rising),对加拿大英语文学作一番探讨,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加拿大文学。一提起加拿大作家,读者不禁会想到里科克(Leacock)的幽默作品,以及阿瑟·黑利(Arthur Haily)的《大饭店》、《航空港》、《08号跑道》等长篇小说。里  相似文献   

2.
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是一位注重剧本创作的现实性和社会性的作家 ,其代表作《推销员之死》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针砭。文学评论家早已看到这点 ,并对该剧所处的美国“大萧条”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作过详细的解读。本文暂时撇开这些外在因素不谈 ,而是应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来说明以往较为人们所忽略的主人公内在个人因素 ,为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主人公的悲剧性。面具与自我推销员威利·洛曼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美国梦的朝圣者。至死他都不肯抛掉虚幻的成功梦———当他开着车向墙撞去的那一刻象征着他正通往美国梦的不归途。然…  相似文献   

3.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Bellow)说过:“我倾向于把虚构的小说看成是向周围社会作调查的一种工具。”又说:“每部小说其实都是一部更高水平的自传。”[2]英国作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正是作者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深入调查和体验的结果,小说中塑造的保安官奥尔华绥的形象则是作为道德家的菲尔丁的影子,他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切肤的体验,他怀着一颗深沉的忧戚之心,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讽刺艺术手法建构了这一部杰出的写实主义讽刺小说。作家在小说中说道:“我自己的作品寿命再短促,它也很可能比其体弱多…  相似文献   

4.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短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介绍和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主要作品,提出合伍德·安德森本人虽然不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重要作家,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文学史上的作用却对包括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和斯坦贝克在内的美国文学家群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文学史上颇为值得研究的一位承上启下的“一般作家”。  相似文献   

5.
轻松的幽默深刻的反思──马克·吐温的艺术个性曾熹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曼斯,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作家,被认为是“第一流的美国作家”和“美国文学界的林肯”。作为讲笑话的能手,马克·吐温的作品常常令人捧腹...  相似文献   

6.
《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文学早期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其主人公的名字瑞普在美国家喻户晓。本文从作家创造性地移植欧洲民间传说、成功的人物塑造以及浪漫的艺术手法三方面叙述了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城市化正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更好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界、决策界及社会各界均十分关注,而且争议较大。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制约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并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问题产生,如,城乡差别的扩大,农村市场的萎缩。就现阶段说,这一切都不利於拉动内需。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中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的长期特徵是存在二元经济结构。所谓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相并存、城乡分割的一种状况。这一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W·阿瑟·刘易斯於1954年最早提出来…  相似文献   

8.
海明成曾写到:“所有的现代美国文学,都起自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中间最好的一本书。”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也许只有象《哈克贝利·费思历险记》这样的书方能受之无愧。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批家和讽刺家。《哈》书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虽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前的50年代,但却写于种族歧视仍然极为严重存在的80年代。作者通过一个名叫哈克的白人孩子帮助黑奴吉姆逃亡的故事,描绘了十九世纪中期美国中…  相似文献   

9.
作家在其富于想象的创作中,其宗旨是创造作品的艺术性.在这个过程中,作家未必以牺牲道德于艺术圣坛前为代价.美国小说家法兰克诺里斯(FrankNorris,1870-1902)能揉道德与小说、艺术为一体.尽管他未必绝对正确,但无疑,他是个坚定的道德家,于小说创作中,体现出他的关于人和社会的道德观.在德莱塞(Dreiser)、哈特·克莱恩(HartCrane)和杰克·伦敦(JackLondon)等的自然主义流派作家中,诺里斯创造出一种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混合体.他更着重于艺术的道德目的.他试图运用小说作为一种工具,以唤起人们反抗罪恶的普遍意识,…  相似文献   

10.
“迷惘的一代”首先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因此,我们研究“迷惘的一代”,就必须把它与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与美国这一时期的繁荣联系起来。在这一时期内,有两位重要的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和约翰·多斯·帕索斯,在美国还没有卷入一次大战时,就自愿到意大利前线和法国前线服役。另一位重要的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也应征参加了美国军队。这些作家和其他作家一部分作品直接描写了战争,另一部分作品描写的是战后和平时期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爱的牺牲》和《麦琪的礼物》评欧·亨利的艺术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亨利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走上帝国主义阶段的时期,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腐朽的社会制度、残酷无情的竞争和贪得无厌的榨取,扼杀、扭曲了人类的情感。欧·亨利早年丧母,一生多舛,饱经风霜。来自社会低层的欧·亨利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以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写出大量优秀作品,作家笔锋直指资本主义的缩影——美国大城市。因为“在大城市里人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在这个美圆世界,集中了人间一切丑恶,它所暴露的一切,莫不是违反人性的观点。城市的舞台,使作家目睹了美圆世界…  相似文献   

12.
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纯粹的美国气质,标志着地道的美国本土文学的诞生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马克·吐温小说独特的幽默艺术。第一,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不仅建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上,而且以当时美国的边疆生活作为根基,因此显得厚实、深沉、凝重与生动;第二,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是其幽默理论的具体实践,体现着幽默的内在品质,蕴含着丰富的闪光的真理;第三,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艺术具有异彩纷呈的表现手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有四种,而每一种又都是极具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3.
黑色幽默是一个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为代表的有布鲁斯·杰·弗里德曼、托马斯·品钦、约翰·巴思、约瑟夫·赫勒、小库尔特·尼格、库特·冯尼格等十几位作家。他们用辛酸却又是尖刻的、悲观甚至是绝望的笔调,描绘出一个荒唐可笑、支离破碎的世界。他们在探索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鲍里斯·维昂(1920—1959)是法国文坛上的一位黑色幽默作家。他早在1947年就发表了其代表作《似水年华》。这是一部成功的黑色幽默小说。作品描写了一对深深相爱的青年男  相似文献   

14.
盖茨比的悲剧与菲兹杰拉德的证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论刁克利一、爵士时代与美国梦美国许多现代作家都成功地树立了自己的公众形象:“硬汉”厄内斯特·海明威,南方佬儿威廉姆·福克纳等,都深深留在读者心中。而早于他们的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名字则是与爵士时...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最孚众望的幽默讽刺作家,有“美国文学的林肯”之誉。海明威曾经说过:“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弗恩历险记》。”的确,对于当时的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尤其是英国读者来说,一种不同于绅士派文人的真正新鲜的美国本土风味,是从马克·吐温那只生花妙笔中传播开去的。他的阅历之丰富,见识之广博,对美国社会和生活的了解之透彻,是其他许多作家难以相比的。  相似文献   

16.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由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语境的影响、文学本身的发展、19世纪作家和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影响、作家的个人经历和作家对文学传统的创新需求,其创作主题和形式都不断发生变化。其早期作品关注步出校园的青年知识女性的婚恋、职业女性面临的生活和工作的两难困境以及各种家庭事务。后来创作视野逐渐扩大。其中后期作品聚焦英国国内的一些社会问题和不断变幻的国际事务。创作手段由现实主义逐渐趋向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后期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段混合交织在一起。无论创作手段如何变化,德拉布尔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却始终遵循弗·雷·利维斯的文学创作观,以道德教育和提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7.
杜鲁门·卡波特和他的《在蒂法尼进早餐》潘明元对于当代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TrumanCapote,1924,9,30-1984),评论家们有着不同的称谓,有的说他是“爱伦·坡式的哥特式小说家”,有的称他为“美国南方作家”,有的则赞誉他是美国“非虚...  相似文献   

18.
《黄色糊墙纸》是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驱兼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篇杰作.作者在该文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维妙维肖地讲述一位敏感、有事业心的知识女性在父权制婚姻家庭里长期受压抑、遭排斥,逐步被逼上精神崩溃边缘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从而揭示了父权制文化对女性身心的摧残.本文旨在介绍这位易被忽视的女权主义作家,挖掘她这篇杰作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以神秘、怪诞和离奇著称,其中的故事情节似乎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大都是畸形变态的,再加上作家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放荡不羁,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一方面,许多人,主要是同时代的评论家把他看作是一个骗子,一个庸俗无聊的三流作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鄙夷地称他为“醉鬼”。①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现代作家,都充分肯定坡的才能和创作,例如,象波德莱尔这样的象征派作家就视坡为偶像,而T·S·艾略特更…  相似文献   

20.
阿瑟·黑利出生于英国,后定居加拿大。这种辗转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题材,还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视角。本文将以他的作品《大饭店》中的《讹诈》片段为例,研究他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即他常常通过自己的笔触来讲述发生在美国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从而展示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些耐人寻味的画面,让读者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逐步理解人性的罪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