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得镇南关大捷等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决定乘胜即收与法国结束战争。这种作法直观看来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因此史学界对此一般持否定态度。其实,当时中国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主要是:战争的整体军事形势不容乐观,法国方面并没有改变对华战争政策,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严峻。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认为,乘胜即收是清政府迫于当时各方面的不利形势而采取的保守性决策。  相似文献   

2.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乘胜而收”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人们把清政府在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后“乘胜而收”,与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使得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归于它一贯坚持的投降卖国方针的恶果。但是笔者在着眼于中法越南战争的同时,着重通过对中国当时所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的考察之后,认为:清政府采取乘胜而收”的对策,是经过努力抗争,并鉴于当时国内、国防各方面不利形势而做出的最好选  相似文献   

3.
“临洮大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洮之役是中法战争中一次有名的战役。不少史书说它比镇南关大捷规模更大,斩获更多,收复失地更广,故史称“临洮大捷”,与镇南关大捷并称。当我们一仔细查阅史料,发现关于镇南关大捷,中法双方都留下了丰富的史料。而所谓“临洮大捷”,则仅有清云贵总督岑毓  相似文献   

4.
在中法战争过程中,清方情报搜集与传递工作基本依赖于李鸿章构建的具有一定私属性质的情报网络。这个情报网络在中法"北黎冲突"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对于清政府在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决策意义重大。但由于决策中心和情报中心的分离使得清方在中法战争的战略决策始终存在较多失误。而这个情报网络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最终也走向溃散。本文即试图探讨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前期的情报工作,通过对清方军政、外交情报网络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对中法战争历史进行梳理,并以此为切入点,考察清政府此时段内政治军事系统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中央根据地的反第一次“围剿”战役,是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当时,敌军以十一个师又三个旅、共计十万多人的雄厚兵力,分八路纵队,气势汹汹,向中央根据地分进合击。红一方面军虽只有四万人,但在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总前委的正确领导下,迅速取得了龙冈大捷和东韶大捷,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族战争。本文试就清政府在战争中步步退让的投降主义政策和英法串通以强凌弱“反败为胜”的侵略外交作一浅析。一、清政府对法国侵犯越南的态度法国殖民主义对越南的渗入和侵略,可追溯到1784年法国主教百多禄就占领越南的“利益”向法皇呈递的奏议及随后签订的法越凡尔赛条约,而法国涉足越南的真正  相似文献   

7.
提起镇南关大捷中的潘鼎新,许多史学文章书册都把他描绘成一个狼狈的逃兵,动辄把“主帅脱逃”的恶谥加诸他的头上,从而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今天,通过继续整理旧史资料,深入发掘新史料,我们发现这是中法战争史上的一桩大冤案。  相似文献   

8.
将大米列为战时违禁品而阻止中国南粮北运,是中法战争后期法国用以胁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条约的海盗行径之一,它不但直接影响中国漕运,而且损及列强利益;不但破坏主权国家的尊严,而且践踏国际准则,是中法战争中的重要事件。本文试对这一未曾引起学术界注意的事件作一探讨,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手段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法战争前后张之洞和冯子材关系的曲折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法战争前,张之洞曾参与淮系和清流派言官联合排斥冯子材的阴谋.在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因为要派兵赴援广西前敌,曾想利用冯子材充数.但因要反击潘鼎新对冯子材及两广当局的诬蔑.使张之洞产生与冯子材荣辱与共的感觉,全力支持冯子材筹备镇南关决战.冯子材指挥取得的镇南关大捷,奠定了两人互相信任和互相支持的基础.在中法战争后,两人为保卫广东海疆安全做了许多事情.可见,张之洞和冯子材之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相斥到简单利用、最后相知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的结局有三个情况一直使人迷惑不解:一是中国军事上胜利了,但外交上却遭到了失败,即所谓“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二是中国与各国的职业外交家们经过多次谈判斡旋未见其功,而后却是“业余外交”者摘取了桂冠,获得了胜利;三是代表中方直接参与谈判签字的不是中国人,而是两个披着中国官员外衣的外国人——赫德和金登干。这种情况是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世界外交史上十分罕见的奇异现象,因而有必要进行研究,并从中得出历史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书信往来     
编辑同志:贵刊一九六一年第九期发表黄保万、董力生同志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怎样取得的”(下称“黄文”)一文,对我的“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的问题”(见一九六一年一月六日《文汇报》)中某些论述提出不同意见,这,我表示热忱的欢迎。但是,黄文在引用我那篇文章原文时,有些断章取义,某些地方有原则性出入。一般性的出入,我不打算在这里作什么声明,尤其不想对黄文本身发表意见,只把黄文为了同我讨论人民革命力量在辛亥革命中作用问题所摘引我的文章的语意跟拙作原文作一对照,以便弄清是非。黄文的前一段这样写道:“辛亥革命又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夏东元先生认为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不能完  相似文献   

12.
广西以山多著称,自古交通闭塞,远途运输,主要靠水路。公路、铁路的酝酿建设,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才开始的。这里仅就广西铁路的酝酿和建筑情况作一简述。一、早期建筑铁路的酝酿和勘测设计 1883至1885年发生的中法战争,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越南进而侵略中国引起的。在战争过程中,中国军队有胜有负,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怯懦,法国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于1885年6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规定在云南、广西的中越边界开埠通商。法国殖民者为了把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内陆,于1887年6月26日又强迫清政府在北京订签了《中法续议商务专条》,其附章第五款称:“越南铁路或已成者,或日后添设者,彼此议定可由两国酌商妥订办法接至中国境内”(《交通史路政编》)下册,广西资料辑要第1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胜利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有关论述,对于批驳那种认为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中国在民主革命后要经过一个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的论调错误,是有益处的。中国是个经济落后的大国,能否以及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过去在我们党内曾有过争论和斗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否认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他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幼稚”,农民“散漫”、“保守”,资产阶级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见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而我们党内犯“左”倾路线错误的同志则相反,他们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就是实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影响巨大的政治人物,长期主持清政府的洋务及外交工作。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对日本的认识经历了“联日”、“防日”、“师日”的复杂发展过程,但“轻日”倾向非常明显,而且贯穿于李鸿章对日活动之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尽管李鸿章有一定的“师日”趋向,但“制日”的思想是主流。  相似文献   

15.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清王朝覆灭的72年历史进程中,清政府与资本主义列强的关系究竟怎样呢?不少论者认定清政府从鸦片战争起就是资本主义列强的“走狗”,是“卖国”的政府。如范老就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了“满清政府出卖中国的疯狂性”等等。笔者则不以为然。本文拟系统考察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尤其对列强的态度,以求客观估价清政府在中华民族与列强这对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怎样认识和评价马克思关于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论断,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社会主义首先在苏朕、中国等落后国家取得胜利,而不是首先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这一客观的历史事实,人们普遍地认为马克思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它得到了“历史的验证”。而且通过这个论断的确认,可以成功地解释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取得胜  相似文献   

17.
李惠康 《船山学刊》2000,(4):117-120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不单是他发起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而且其反帝爱国行动可赏可习。本文就其反帝侵略行动和意义略加论述。(一)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受过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后接触到一些西方资本主义事物,继承和发展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爱国思想,留心“西学”,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抵抗侵略。1884年,法帝国主义欺清政府软弱无能挑起中法战争,法国侵略者不胜而胜,清政府不败而败。1885年被迫签订《中法和约》,法国势力从此侵入我国云南、广西,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第十部分。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是在中国人民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于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至十三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的。当时的形势正如毛主席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这个胜利,已经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同志在国庆三十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把马列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发展称为毛泽东思想,并且认为我们的一切胜利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这是完全符合历史实际的。”学习叶剑英同志的  相似文献   

20.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震惊中外的大捷。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拟就台儿庄战役爱国主义主旋律问题,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