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古代诚信主要着眼于个人的为人处事、修身养性;在诚信的道德建设上,重内诚之德的修炼,轻外信之德的实践;在具体措施上,厚诚信道德教化,薄诚信制度建设的确保.当前,决定诚信存在性质和作用性质的首先是经济规律,然后才衍生为伦理原则.市场经济下的诚信,主要不是道德境界,而是指每一个市场主体、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基本义务.因此,诚信建设也从社会思想意识层面下移到社会制度层面上来,从人们"愿不愿为"提升到"必须为"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诚信缺失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和危害。在治理诚信缺失的众多措施中,法制保障为重中之重。发挥法制的保障作用,应加强诚信立法,完善诚信法律体系;完善法规,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执法与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为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3.
会计诚信的缺失引起会计信息的失真,危及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会计诚信缺失的动因主要是利益驱动、处罚不力、道德失衡等.重树会计诚信,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本、依法理财、不做假账的道德风尚,加大社会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法制,加大处罚力度等措施.全社会齐抓共管,重塑会计诚信.  相似文献   

4.
正从"诚信超市"到"诚信考场",再到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武汉市汉铁高中新疆部学生通过在汉的诚信行为,赢得了所在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和江城人民的信任和喜爱,树立了新疆学生在内地良好的形象。日前,汉铁高中新疆部全体同学集体被授予第三届"江岸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他们的事迹被武汉市主要媒体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因此,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建立健全诚信制度,寻找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信用已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话题,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诚信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当代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诚信文化日益显露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因此,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的诚信文化,研究它的历史及现状,使其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有效避免由于信用缺失而在发展中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是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认同(ethnic-identity)存在着将社会世界划分为"自我"与"他者"类别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或情感成分;石林撒尼人在展现自我认同的同时,因外界人的介入和村民不断走出去,逐渐模糊了自己的认同界限,并随场景的改变而改变认同要素.因此,撒尼人的认同是由自我认同与他者叙事的双重标准构成,在共存中有一些流变.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民族社会分化的研究领域内,迄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取向:对各民族之间分层现象的研究和对某一民族内部社会分化情况的研究.鉴于社会分层是引发社会矛盾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两种研究取向进行进一步讨论,以探讨我国存在的究竟是"民族分层"现象还是"民族内部分层"现象.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各民族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就是"民族分层"具体表现,但是,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并不存在一些学者所说的"民族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的中缅边境地区,跨国婚姻具有普遍性,但因其存在着"婚姻不登记"、"户籍普遍缺失"等突出特征,缅甸籍配偶婚后在中国的社会融入成为问题。其中,政治-合法性融入困境尤为突出,其主要体现在:中国公民身份获得的制度环境、缅甸籍配偶作为中国居民的"公民权利"实践以及跨国婚姻主体的融入意愿。在寻求其社会融入途径时,须综合考虑国家制度环境、民族传统实践和主体意愿及三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甘南藏族部落特点及其现代化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落"这一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在一些民族区域可能会长期延存,从形式到内容虽历经变迁,但终究还是部落;甘南藏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其部落形成和巩固相始终,部落既是"自组织"又是"他组织",部落与国家、血缘与地缘、政权与神权的多重矛盾与统一,为部落的存在提供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社会结构;部落的"壳"已被打碎,但长时期形成的部落历史积淀沉重而顽固,当相对容易的社会革命已经完成和技术移植缓慢进行时,我们发现社会改造极其困难,制度移植和制度变迁遭遇到了有形无形的诸多障碍和自觉不自觉的顽强抵抗,如何推进民族社会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