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论平衡     
哲学上的平衡,均衡、稳定、静止、统一等,指的是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一种形态,即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所保持的相对静止状态,或者说,事物量变过程的暂时稳定状态。恩格斯说:“相对静止即平衡。”毛泽东同志也说:“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平衡,或相对静止,绝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客观事物运动和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状态。正确地认识平衡、重视平衡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事物,缤纷繁杂,五光十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客观世界的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其表现不是仅仅一个方面,而是多方面的。有的哲学家主张把世界上的事物区分为三大基本类别,即对象,这些对象的属性,以及诸对象、诸属性之间的关系、联系。我认为这样区分是有道理的,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进行考察和研究: 第一,从客观的对象来说,整个世界,从巨大的星体到微小的基本粒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人类机体,所有这些客观存在着的事物,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除了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  相似文献   

3.
不可知论是一种悲观的认识论,它“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科学和不可知论是根本对立的,如同它和宗教根本对立一样。承认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以及这些规律的可知性,是科学的前提。宗教和不可知论从不同的角度破坏这个前提。科学,根据它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实验和工业,能够把自然界的现象合乎规律地制造出来,这是对不可知论的最有力驳斥。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既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以往在运动论、矛盾论的解说中存在某些梗阻、逻辑上难以自洽的问题,以新的思路,消解症结,使二者全线各个环节贯通起来,在对矛盾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重揭示了运动是绝对的,没有同绝对运动相对应的静止;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都是绝对运动实现的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特殊”二字是有深刻内涵的)。矛盾问题与运动问题上的相对绝对,是内在一致两相贯通的。运动性和矛盾性,都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科学世界观的两大支柱,偏废其一,便不可能有辩证的全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自然科学的概念是哲学范畴的主要来源。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美藉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已经促使我国哲学理论界把“结构”这个自然科学的概念提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畴来加以探讨。我对这种探讨也颇感兴趣,借此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结构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物质还有没有其他的存在形式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之所以会运动,其根源就在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即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  相似文献   

6.
矛盾的同一性问题,是多年来搞得最混乱的哲学问题之一。形成这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林彪、“四人帮”长期鼓吹所谓的“斗争哲学”所造成的。还有那个“理论权威”,也肆意曲解毛泽东同志关于“一分为二”的论述,否认对立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否认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并把这种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正确观点污蔑为修正主义阶级调合论的“哲学基础”。这种“左”的流毒和影响,现在还不能说已经肃清了。正确地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对于我们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正确  相似文献   

7.
《文汇报》文苔专刊摘发的《学习与探索》1980年第5期刊登的《论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文说:“外因不仅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根据,常常直接起第一位的作用。”并列举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生物的进化过程、社会的变化及人的认识运动等例子来论证。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在物理运动中,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外界加热并不是水气化的内在根据,内在的根据是由于水分子本身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加大的结果.同样的外因条件,把石头加热到100℃并不能气化,原因只能由石头内部分子运动的内因作根据来说明。  相似文献   

8.
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是什么?普遍的根据与特殊的根据,根据与条件,根据与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怎样从分析事物的根据出发,探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性,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趋势和进程?在这些有关根据的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着根本的分歧。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由于立场、观点、方法的错误或认识水平、历史条件的局限,对这些问题往往作出错误的或者片面的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以后,才对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问题作出客观的、全面的、合乎科学的分析,并把这种正确的理论观点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革命实践,使之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对根据问题在理论上作了深刻的阐述和重要的发展,在实践中更是善于抓住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据进行周密的考察和科学的分析,据以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确定正确的战略战  相似文献   

9.
(一) 事物的相互联系是事物自身的辩证法。所谓“联系”,就是指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其中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和方面都相互作用,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已为许许多多的科学事实所证明,并且还继续为新的科学实践证实着。例如,相对论物理学证明,不但物质和运动,物质的运动和空间、时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空间和时间也是相互制约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  相似文献   

10.
一何谓"创造"?"创造"一词,无疑有两种概念:上帝的创造和人的创造。上帝的创造是无中生有,如在《旧约·圣经》中说,上帝以自己的意志要什么东西"有"时,那种事物便应"有"字而生。除了上帝的创造之外,就是已有的有形世界中自然万物之间的创造行为和创造过程,这就是指两种以上的事物相互有机结合而产生一种全新事物的过程。这样一种创造行为,就其普遍性而言,是一种宇宙性的事件,一个纯属自然的运动变化过程。其中人的创造活动作为这种普遍性的宇宙事件的一部分,也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已"有"之物加以有机的结合而生产出一种全新的…  相似文献   

11.
一、朝鲜“三·一”运动树立行动楷模 朝鲜“三·一”运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进行现代反帝群众政治运动的楷模,直接促进、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进展。所以如此,除了山水相依联系悠久等地域历史因素外,还因为中朝人民近代以来“历史上之经过几完全平行”①,都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残和蹂躏;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世界大潮推动下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把本国人民的命运同世界无产阶级事业联系起来,周恩来说,“五四”运动和“三·一”运动都是受世界新思潮的波动②,就是明证。而“三·一”运动又仅早“五四”运动两个月,正值“五四…  相似文献   

12.
一、通项方法凡研究事物的整体方法,包括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方法、黑格尔的矛盾方法、现代的系统方法、结构方法,其着力之处无不在于区分构成事物的各项内容或本质、揭示它们的制约关系,以把握其运动、发展、变化。更明确地说,对事物诸构项及其关系的分析与把握,是诸方法的共同之处,是方法的方法。构项,既可指构成事物的内容、要素、部分、环节、功能,也可指它的某种抽象的规定性。构项,是一事物成其为这个事物的基本条件。任何事物,从其产生到灭亡,只要是这个事物,就必有其贯穿始终的构项,同类事物,也必有其共同的构项——尽管这种构项也许会在不同条件下有各种表现形态。在这里我们借用数学的一个概念,称之为“通项”。矛盾论所说的基本矛盾、根本矛盾,系统论和结构主义所说的深层结构、基本结构,都是由这样的通项构成的。人们所说的对事物进行科学的分析、抽象,就是透过纷繁杂乱的现象来确认,  相似文献   

13.
从单纯客体性思维出发形成确立的本体论辩证法,其致思趋向是将思维的矛头直接指向客体本身,目的是探求自在世界或者说客体自身存在及发展运动的矛盾规律,其内在蕴含着的批判性及革命性是通过肯定事物自身具有矛盾、肯定事物因矛盾而永恒发展实现出来的.它主要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因而这一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可以看作是关于客观世界的本体、本原是怎么样存在,又是如何发展的知识或认识.  相似文献   

14.
面孔     
正奥巴马被美否认的无核世界成笑话"这是我们现在的战略思想,我们没有改变这一战略思想的任何打算。"针对有关奥巴马政府可能改变核武器政策,像中国一样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说法,美国国防部长卡特近日明确否认,强调美国将继续保持"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能力。此前一天卡特还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80亿美元升级美国核武库的"三  相似文献   

15.
信息在年鉴出版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宋保华信息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事物相互联系所产生的特定“信号”。也可以说,没有运动就没有信息。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为此,在社会各个行业中,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系统论把事物的整体运动及其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其审视的焦点,从而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现代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与系统之间发生关系,就会产生一种新的系统,这种新的系统不是几个系统简单相加的结果,而是一种新质,这种被称为系统质或曰关系质,它也是事物的属性之一。系统质具有无限交替和叠加的特点。一种系统质又会同其他的系统质产生出新的系统质,物质运动不止,系统质也就层出不穷。价值(包括审美价值)就是一种系统质,它只存在于事物满足人的需要这一关系中。实物中心论和机械唯物论只见元素,不见系统,只见实物,不见关系,不懂得价值的本质,因而在谈到社会发展时,或者把它归结为事物的与人无关的自身演变,或者把它归结为某些既决定过去,又决定未来的永恒不变的  相似文献   

17.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静态"是所有人类语言中都具有的两大语义语法范畴,它是外部世界运动与静止的对立统一关系在人类语言中投射的结果;动态范畴是绝对的,静态范畴是相对的,静态范畴是动态范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可以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动态范畴不等同于体范畴,应对"动态范畴"作广义理解;现代汉语中的"了"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标记;从"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汉语中一些非连续性语义成分间的相互限制选择关系作出通俗、简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内外因辩证     
事情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 对于内、外因,也应当这样看。内、外因是相对的,因事物固有的层次性而有着层次性。个别事物以及事物之间,其内、外因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或促成的,是能够互相转化的。一在物理世界自然中的各具体体系,都有里、外,也就都具有内因,又拥有外因。但是所有的具体,又都只是暂时的,相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探讨静止和运动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为出发点,从对这一向题的研究现状开始,层层深入分析,得出了“静止是积极运动的前提”的新颖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