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蔡仲德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字芝生,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农历十月十八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先生6岁入私塾,依次读《三字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亦读可称新学之地理普及读物《...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3.
谴责小说的先声——《蜃楼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中长篇小说的创作,在清初社会大动乱后,曾经一度沉寂。从雍正后期到乾隆、嘉庆时期,在新的社会条件、思想潮流及文坛风气下,明中叶以来那种感时而为、发愤而作的优良传统重新被继承发扬开来,环绕着一代宗匠之鸿篇杰构《儒林外史》、《红楼梦》,一批二、三流的佳著力作也应运而生,《蜃楼志》即为其中之一。《蜃楼志》,或称《蜃楼志全传》,二十四回,约十六万字,存嘉庆十二年丁卯刊本。郑振铎在巴黎国家图书馆所见为嘉庆九年刊,较上述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所列嘉庆十二年的“原刊本”更早更接近稿本。诸本首罗浮居士序,题“庾岭劳人说,禺山老子编”,末卷均署“虞山卫峻天刻”。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子春集》的作者在清代词坛上,继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之后,还有一位词媛顾春。毕生致力于精研词学的王鹏运(幼遐)认为:“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而已”。顾春,字子春,号太清,自号太清春。汉军人,生于嘉庆四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卒于光绪二年或更后(1799年—约1876年),享年约七十八岁。对于顾春的祖籍,其说不一。况周颐在《东海渔歌》词集的《原序》中谈及“铁岭词人顾太清”。《太清轶事》中又谓:“太清姓顾,吴门人”云云。然而,太清却自举其族望曰“西林”。从《天游阁集》与《东海渔歌》诸卷之首可见均有自署名为“太清西林春”。《太清轶事》:  相似文献   

5.
<正> 钱穆字宾四,1895年7月30日生于江苏无锡七房桥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在大陆曾历任小学、中学及燕京、北大、清华、师大、西南联大、齐鲁、华西、江南各大学教职。1949年去香港,1967年迁居台湾。钱穆是自学成才的。他一生为学不厌,诲人不倦,未尝一日废学辍教。钱穆七岁进乡村小学,后升入无锡中学。十八岁失学,任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教员。二十四岁时,撰成《说惠施历物》及《辨者二十一事》(后收入《惠施公孙龙》)。又撰《论语文解》,由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1月出版。1921年春,他应聘南下厦门,去集美师范学校任教。不久,撰《易传辨伪》、《老子辨伪》(1930年12月易名《关于老子成书年代之一种考察》,发表于《燕京学报》第8期,后收于《庄老通辨》)。  相似文献   

6.
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广东钦州(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生平遍游五岳,晚年为广东粤华、粤秀书院院长,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有《小罗浮草堂诗集、文集》传世。其诗雄深雅健,岿然为岭南一大家,书法则与黎简、吴荣光、张岳崧并称粤东四家。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列其生卒年为一七四七(乾隆十二年)——一八○六年(嘉庆十一年),六十岁。(见原书623页。)近人于今为文考证,云:“按《楚庭耆旧遗诗》九刘彬华《挽冯鱼山前辈》云:‘春摧铁树花。’原注:‘公以丁卯生,今年适值丁卯。’当卒嘉庆十二年,年六十一。”(于今《<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献疑》,载香港商务印书馆《艺林丛录》第一篇。)  相似文献   

7.
《论语》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据日本学者山下寅次考定,谓《论语》编纂年代为纪元前479年(孔子卒年)至400年(子思卒年)之问(《史记编述年代考》附《论语编纂年代考》),这与杨伯峻先生“《论语》的著笔当开始于春秋末期,而编辑成书则在战国初期”的论断不谋而合(《论语译注》)。这就是说《论语》的成书距今2300年。在2300年之前,我国就出现了儒学的开创之作。“这部书所写的人物,是以孔子为中心,在我国文学史上,以写一个人物为  相似文献   

8.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9.
篁村诗集十二卷道光二十九年重刻本陆锡熊撰。锡熊字健男,一字篁村,号耳山,江苏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博学宏通。尝奉命编《通鉴辑览》、《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历代职官表》等书,《四库全书》馆开,与纪昀同为总纂官,《总目》多成其手。累迁副都御史。卒于乾隆五十七年,年五十八。诗集与《宝奎堂文集》十卷合刊,初刻于嘉庆十年,吴锡麒序。道光二十九年,其孙成沅重刻之。王昶《蒲褐山房诗话》称,锡熊殁后,家人搜箧中得数百首,皆应酬之  相似文献   

10.
近代广东词人辈出,凌迈以往,形成“岭南词派”。由于去今毕竟未远,故大多事迹可考。只有少数词人生平仍模糊未清。这里谨纠谬一二。一、黄玉阶,字季升,号蓉石,广东番禺人。道光十二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详同治《番禺县志》卷四十八。他有《游仙唱和词》,见许玉彬编《粤东词钞》(道光二十九年刻本)。《县志》未言其生卒年岁,陈永正先生认定为1803-1844,见孙文光主编的《中国近代文学大辞典》(黄山书社1995年)页857。按,陈说误。考玉阶之《黄蓉石先生诗集》(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仲夏南海谭颐年刊本),卷首有潘飞声《序》云:“吾县黄蓉石…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李惇、俞正燮及近代章炳麟、杨伯峻等先生均主张《左传》僖公二十年“公子士洩堵寇”、二十四年“公子士洩堵俞弥”于“洩堵寇”、“洩堵俞弥”断句。清华简六《郑文公问太伯》(甲本)有关“堵之俞弥”的表述,为《左传》应在“公子士洩”断句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公子士洩”系郑国公族,与宣公三年作为郑文公之子的“公子士”并非一人。《左传》及相关著作如《史记》等书的点校失误当据此订正。  相似文献   

12.
<正> 《孟子·尽心下》载孟子谓高子云:“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此语究竟如何断句?中华书局出版的《十三经注巯》两卷本、焦循《孟子正义》、朱熹《四书集注》以及新编《辞海》“介然”条所引此语均于“间”字处断开,“介然”属下读。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三》“当属上读而误属下”条于“然”字断开,“介然”属上读。杨伯峻《孟子译注》则于“蹊”字断句,以“间介然”为一词而属下读,但同书《孟子词典》,章,“径”字条引此语时又在“然”字处绝句。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之五“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条则于“介”字处绝句,以“间介”为一词而属上读。鄙意则以为应在“间介”之下绝句。  相似文献   

13.
正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林则徐全集》(10册),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林则徐作品总汇。笔者近来研读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发现林则徐为《正谊书院课选》所作序文一则,未收入《全集》。现加标点,辑录如下:"吴门正谊书院之建,自嘉庆乙丑(1805)始。是时缀学之士,仅半于紫阳。久之人文蒸蒸,乃每进而愈上焉。道光壬辰(1832)状元吴君钟骏、会元马君学易,皆正谊肄业生,於芼盛矣!自创建至今,历岁三十,所延为祭酒者,多名德硕儒,而兰坡先生主皋比最久。先生内行淳笃,十余年前以翰  相似文献   

14.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据《后汉书·郑玄传》记,郑玄少年时曾为掌管听讼和收赋税的乡啬夫。但他“不乐为吏”,“遂造太学受业”,后又师事扶风马融,“十余年乃归乡里,……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到他六十岁时,“弟子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郑玄一生著述甚富。《郑玄传》记:“(郑玄)门人相与撰(郑)玄答诸弟子问五经,依《论语》作《郑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尚书》、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八佾》第五章 :“子曰 :夷狄之有君 ,不如诸夏之无也。”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第2 4页 )训为 :“文化落后的国家虽然有君主 ,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哩。”又引杨树达《论语疏证》 :“夷狄还有贤明之君 ,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认为“说亦可通”。但在特定语言环境中 ,言语形式所传达的内容是惟一的 ,不能有两可的意义。如果换一个角度 ,依据文言语法及其语境 ,问题似可迎刃而解。笔者不揣浅陋 ,以就正于方家。杨树达先生的训释源于朱熹《四书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 6 2页 )引程子之说 ,但《论语》各篇多有…  相似文献   

16.
龙绍讷(1792—1873)字廷,号本斋,晚号竹溪,锦屏县敦寨区亮寨司人,是晚清时期我省黔东南“著述侈侈隆富”的苗族作家与学者。 龙绍讷五岁丧父,九岁失母,是由长他十二岁的哥哥绍轲培育成长的。由于天资颖异,幼时读书,凡“耳目所经,宅心弗去。长为文,矫矫不群”。十七岁“出应童子试冠一军”。但以后应试却屡遭挫折,乃归家潜心苦学。道光十六年(1836)贾学使亮齐观黔风,及视学至黎平,曾对(启阝)博李云庵说:“绍讷文赋并佳,经、艺尤绝,可冠通省。”是岁遴选,李云庵爱其才,惜未遇财,特意拔讷,但郡人忌之未果。后黔抚贺耦庚雅意作人,召讷入贵山书院肄业,讷辞不赴。翌年,李云庵与同族父老劝其行,是岁方乡试中举,时年已四十有五。道光十八年(1838) 赴闱不利,归馆于本县铜鼓徐之镐家。道光二十一(1841)和二十四年(1844)又两次赴闱“复不利”,是谓“三举三黜”。自此“年渐衰,知其不终达”,于是回梓课徒,肆力于学。道光二十五年(1845),移馆于天柱县之厦村,在那里前后历时五载,沤心培植后学,教学常拟作以示其程,从学者受益颇多。其后则返家闲居,搜掇旧闻,网罗散佚,撰写诗文和龙氏家谱《迪光录》。  相似文献   

17.
金武祥,字溎生,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小说家、诗人,著有《粟香随笔》等书,编有《粟香室丛书》.关于金武祥的生卒年,杨殿珣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据金武祥自编《粟香行年录》载,金武祥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又说“此谱编至1921年止”,“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18.
朱次琦(1807—1881)字浩虔,一字子襄,号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乡人,世称“九江先生”.早岁就读广州越华、羊城两书院.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二十七年成进士.咸丰二年(1852)奉诏出使蒙古.同年秋,知襄陵县事,在任上兴利除弊,深受百姓爱戴.次年春去官归里,讲学于礼山草堂凡二十余年.粤督阮元屡聘主讲学海堂,均辞不就.光绪七年(1881)获授五品卿衔,旋卒,终年七十五岁.一生治学,主明理达用,以经世致用为目的,“硕德高行,博极群书,其品诣学术,在涑水(司马光)、东莱(吕祖谦)之间,与国朝亭林(顾炎武)、船山(王夫之)为近,而德器过之”.①著有《国朝名臣言行录》等,门人辑有《朱九江先生集》,学海堂刊有《是汝师斋遗诗》一卷.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的传承来说,《论语》《孟子》这样儒家经典著作正日益受到重视;从高考来说,《论语》《孟子》早被列入考纲内容;从道德教育来说,圣贤学说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也有裨益。本文探讨如何将《论语》和《孟子》的讲习贯穿在中学教学中。一、循循善诱高一入学后,就可以开始为学生讲解《论语》了。先结合语文课本必修一(人教版)后名著阅读部分对《论语》的解读,使学生对孔子生平及其思想有一个大致了解。  相似文献   

20.
公元1038年,在祖国西北崛起了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这就是史家所谓的“西夏”或“大夏”。西夏建国以后,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文化建设。西夏人自制文字,史称蕃书或蕃文,用它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语言、法律、医学著作;更定礼乐,设置“蕃学”和“国学”(即汉学),译介佛儒典籍。现存西夏文佛典无数,而汉文史籍和儒家经典如《贞观政要》、《类林》、《十二国》、《孙子兵法》、《孝经》、《论语》、《孟子》、《左传》等,均有西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