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经济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的理念是对法的基本立场和追求的最抽象、最概括层面上的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让我们对经济法的理念进行重新审视。“和谐社会”与经济法“以人为本、平衡协调、社会责任本位、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统一”的理念不谋而合。应抓住两者的契合点,在“和谐社会”视野引导下促进经济法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经济法并不是对契约自由的根本否定,其主要原因在于,私法自治、契约自由是受宪法保护或是说放在宪法位置上的自由。所谓宪法上的自由,即是说这种自由具有至高无上性,任何人(包括国家,原则上都不能对其进行侵害。相反,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经济法,其价值目标是追求社会整体的共同利益的实现。经济法作为典型的“社会本位”法,其产生根植于国家对经济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得益于法哲学、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是追求社会公共利益,即站在社会整体的角度,通过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保障经济总量的平衡、优化经济结构、维护竞争秩序、协调社会再分配,将经济个体的行为纳入到社会公共利益的框架中来评价,以使经济自由与秩序、效果与公正、经济民主与集中达到统一。在此其中,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即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追求与经过人类长期实践并已认可的道德是有着深刻的共通性的。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从宏观上看,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协调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决定了经济法将在民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经济法要从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两方面入手:在经济立法中充分考虑民族经济利益;建立合理的民族区域财税调控制度;加快循环经济立法;同步建立起市场培育法律制度、规制法协调制度和区域经济协同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家庭本位的阐释及其与个人本位的会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元礼 《中州学刊》2004,(5):175-178
目前存在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会通趋势:个人本位必须吸收家庭本位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使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达至平衡;个人必须置身于社会特别是家庭之中,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本位必须吸收个人本位所包含的尊重个人、重视权利等合理内核,以实现个人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质,首先分析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缘起--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应对"社会失灵"的现实需要,指出社会责任的引入时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所发生的影响;再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初步的界定,并剖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若干设想.本文是从狭义上理解和探讨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如何依法践行社会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甘强 《理论界》2007,3(5):157-159
经济法和社会法均将社会本住作为其法本位,这导致了二者关系的紧张,笔者从分析法本位概念的内涵入手,认为社会本位的特定含义是维护社会利益,并从社会利益的主体“社会”以及社会利益的“利益内容”两个角度探讨了二者社会本位观的并同。指出了经济法的社会观是经济性视角的整体社会观,而社会法是社会性视角的整体社会观和部分社会观的兼有;经济法的社会利益强调经济秩序、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社会法的社会利益则着眼于弱势群体利益的维护以及社会稳定和社会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法的历史、与民法的价值比较、经济法总论和各论的考察,论证经济法的价值在于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经济法是人们运用法律维护市场秩序和弱者利益的产物;民法崇尚自由,追求形式正义,而经济法更强调秩序,追求实质正义;经济法的总论研究,体现了经济法以经济秩序和实质正义为理念;经济法各组成部分则在实践中体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作为民事法律的基本法,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承认和赋予政府有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法对重大经济合同进行管理,对合同自由进行某些限制的规定,又是经济法的适度干预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体现.新合同法整体所体现的维护合同的公平与公正,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经济法的目的和任务完全一致,也与经济法的社会本位思想不谋而合.因此,新合同法反映了当前民法和经济法共同综合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关系的实际,是一部先进的现代合同法.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反对绝对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管理国家经济。按照"需要国家干预说"的经济法理论,孙中山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思想。孙中山的社会本位、适度干预的理念对现代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过程中提出了人的活动的两个尺度: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两个尺度"思想蕴含着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能动性的统一、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统一以及深刻的和谐理念.马克思"两个尺度"思想在我国当代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重视人民的主体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旭 《理论界》2012,(5):52-53
金融监管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监管法应当具有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在经济社会化条件下,实现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核心内容的实质公平、正义。金融监管法的理念主导着金融监管的法律调整,决定着金融监管的方式、倾向性和实际作用。现代金融监管法应当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一方面激发金融企业的金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整体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12.
曹平 《社会科学家》2012,(9):111-115
"纵横统一论"是国际国内历史经验淀积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过程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体系中的科学成果之一;具有通过纵横统一提升政府与市场操作能力、协调相互关系、促进经济正常发展、实现局面平衡统一的作用;该理论是经济法调整对象、体系划分及相应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实质是保障个体权利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经济法责任作为经济权利、经济义务实现的保障机制,在整个经济法基础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经济法目的实现的最后一道屏障。经济法责任因其社会性、综合性与双重性而构成自己特殊的责任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调控主体的经济违法责任、经济侵权责任、经济补偿责任和受控主体的经济法责任。无诉讼即无权利,要实现经济法责任,突破传统的诉讼模式,建立经济诉讼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的定位与中国经济法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 ,经济自由主义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有一个产生、演变与发展的过程。经济自由主义理念下经济法的定位主要体现为 :经济法存在的的宪政基础———有限政府原则 ;经济法产生的可能性———政府干预对经济自由的意义 ;经济法作用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市场失灵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界限 ;经济法相关制度设计的逻辑起点———公共选择理论的一元行为假定。中国经济法应该以实现效率与平等之间的平衡、约束市场与约束政府之间的平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民商法是建构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演化和发展,民商法日益受到来自市场内部"异化力量"的挑战和冲击,经济法正是克服市场"异化力量"的利器和法则.准此,民商法和经济法是维护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利益本位是决定经济法的社会法性质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的人本主义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其法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这表现在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实践实质正义。经济法通过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经济安全、倡导经济合作而一步步通向人文主义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行政和解制度体现了现代行政法的权利本位、服务合作以及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等理念,对于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多重价值功能.为使行政和解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在丰富其适用原则的基础上,扩展其适用范围,合理设置其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提出可以让我们对经济法的功用进行重新审视,经济法需要也可能担当起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加速构建社会保障体制和机制是经济法发挥平衡功用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经济法治化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积极发挥社会分配法功能是经济法发挥重大作用的根本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由于各部门法采取不同的利益本位,不同部门法对正义价值的追求各具特色甚至相互冲突.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其正义性表现为社会整体利益至上,只有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才能得到经济法的肯定评价.  相似文献   

20.
风电特许权协议究竟属于公法契约还是私法契约,理论界观点不一,其分歧根源在于国家社会化和社会国家化的双向互动下公私法的融合。公私融合领域超越了传统的公法和私法的调整范围,经济法应运而生承担起调整公私融合领域的历史使命。风电特许权协议反映政府产业政策的普遍意志,应该以经济法社会利益本位的价值理念来建构风电特许权协议的制度安排,并在协议变更及权利救济中平衡协调政府和经营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