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雷 《管理科学》2016,29(4):80-93
控制权治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由控制权配置带来的控制权收益是激励投资家物质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手段。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从控制权收益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配置问题。分析创业企业中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的控制权收益构成和类型以及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特征,厘清公司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各自私人收益、货币收益与其拥有的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控制权共享收益来源,构建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的控制权共享收益函数,分析控制权私人收益和战略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和专有性以及控制权收益与人力资本交互作用对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配置的作用机理。以公司创业投资支持的110家不同行业上市企业3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控制权收益、企业家人力资本及其交互项对中国经济背景下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两类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创业投资者拥有的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正相关,与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负相关,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对公司创业投资者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正向影响,公司创业投资者控制权战略性私人收益对其自身获得创业企业特定控制权比例具有负向影响;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公司创业投资者战略性私人收益负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企业家人力资本专有性与公司创业投资者剩余控制权占比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产业类型的创业企业会给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带来不同的控制权收益,进而导致双方对控制权的关注程度和类型发生变化。同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企业,公司创业投资者和企业家对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关注的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创业企业进行控制权分类治理。 研究结论为完善公司创业投资支持企业的控制权治理、提升控制权激励效果进而促进被投资创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王雷 《管理科学》2014,27(5):50-68
基于控制权收益交互作用视角,研究创业投资模式下的异质性创业企业控制权治理问题,分析控制权共享收益和私人收益综合影响下投资家投资专用性和合作双方信任度对创业企业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治理的作用机理,以193家不同产业类型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混合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投资专用性、信任及其交互作用对异质性创业企业两类控制权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异质性企业的控制权收益类型和大小存在差异,导致投资专用性和信任对不同产业类型创业企业控制权治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创业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较大、创业投资家的战略收益较小时,创业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与其投入资本的专用性、合作双方间的信任度呈非线性倒U形关系;创业企业家控制权私人收益较小、创业投资家的战略收益较大时,创业投资家获得的剩余控制权与其投入资本的专用性、合作双方间的信任度呈非线性U形关系;投资专用性与合作双方信任度的交互项与创业投资家拥有的剩余控制权和特定控制权负相关,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样本中交互效应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聚焦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公司控制权防御机制,从企业内部章程的角度实证研究了公司控制权防御对中国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公司控制权防御主要通过管理者堑壕假说影响企业创新,发挥了“绊脚石”的作用.接下来,从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对应的原则出发,研究了公司控制权防御影响企业创新背后更深层次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当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失衡时,健全企业监督机制可缓解控制权防御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从公司控制权防御角度研究企业创新问题,丰富了“法与金融”的文献,为控制权防御影响公司治理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引发中国企业关于特殊公司治理机制设置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当家族利益与上市企业利益相分离时,家族有动机攫取控制权私人收益。采用控股股权转让与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度量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方法,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达到30.56%;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规模显著负相关,与控股股权转让比例存在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股权离散度和大股东制衡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我国家族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存在着结构形式完整,控制权配置不合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转移与企业业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1997-2001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企业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控制权转移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创新性地对企业业绩从盈利性和增长性两方面进行分解评价,并进一步辨识了并购行为的特征。研究结论:(1)与市场整体水平相比,控制权转移企业中业绩较好的企业占27%,业绩较差的占22%,业绩中等的占51%;(2)控制权转移虽然能短暂地提升业绩,但并不能长久提升;业绩短暂提升是通过业绩增长实现的,而企业盈利能力始终没有提升;(3)控制权转移的财务性并购特征高于战略性并购特征。  相似文献   

6.
企业成长的控制权约束——对企业家控制的企业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企业成长的管理约束反应为彭罗斯效应中吸纳与集成新管理能力的问题,而在企业家控制的企业,则更多的表现为受到企业家个人经营能力和控制幅度的制约。与此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如何影响企业的成长?对这—问题的分析有必要区分分散化的(公众公司)和集中化的(所有者控制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本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所谓企业家“控制权回报”与企业成长的关系,并进而研究企业在走向制度化和控制权转移(接班人)问题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投资的融资效应、自由现金流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寅峰  覃家琦 《管理评论》2003,15(5):12-16,56
本文的目的在于阐述企业投资所附带的融资效应,为此建立了一个基于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企业投资的融资约束、融资结构、控制权安排、激励机制、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等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揭示投资的融资效应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控制权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技术创新中的控制权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在技术创新中,利用间接定价理论对人力资本所有者应享有控制权进行理论分析,而技术创新决策体现了各利益主体的利益权衡,这种利益权衡机制是取决于控制权机制的。通过创建控制权分享下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揭示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控制权的情况下,虽然代理成本有所提高,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努力程度也会将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相对提高,同时模型也表明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控制权有利于抑制技术创新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不规范不完善,公司治理还不能合理分权制衡,会计控制权在实践中失效,因此,必须推进会计控制权与企业控制权的分离,确保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构建独立的会计主管制度,科学进行独立会计主管的任命,构建独立会计主管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徽商的精义     
一、特殊的股权结构与资本多数决原则 我国的上市企业存在特殊的股权结构安排,非流通股大约占三分之二。而流通股大约只占三分之一。而且。具体到每一个外部投资者.持股比例一般不超过总股本的05%。由于持股比例有限,根据我国现有的《公司法》的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规定,他们难以对公司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实施影响或者实现公司控制。上市企业的内部人指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具有决定权的人.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与大股东。他们出于对私人控制权收益的追求,可以借助于资本多数决原则来从事私人控制权收益的转移行为,而置外部投资者的权益于不顾。由于我国上市企业股权结构中存在现金流权与控制权不相匹配的问题,在缺乏有效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条件下。企业内部人必然有偏离全体股东利益去为自己谋求私人利益的动机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解释性研究的理论分析模型,对企业领导权威的不同实际情况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因果性说明,从而为企业控制权调整提供理论参照。这一模型认为,在企业领导权威赖以产生的约束条件中,市场经济、组织制度、个体特征三个方面因素影响产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导致了企业领导权威的形成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活力的依托在于机制,企业机制不是可以随意选择的技术工具,而是利益相关者之间博弈均衡的客观结果,通过企业控制权的归属方式集中体现出来。因此,进行企业机制变革,必须从企业利益结构出发,创造条件改变企业成员之间的博弈均衡状况,从而促成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本文以一个样本企业为例,通过考察该企业从兴旺到衰败、从衰败到再生、从再生到面临新风险的过程,探讨了企业机制转变的条件、动力和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黄炎 《中国管理科学》2012,20(5):178-184
应用实物期权博弈论和一般均衡理论,推导出了负债企业在信息不完美条件下控制权转移最优时机和均衡价格的解析解, 并对最优时机和均衡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目标企业的规模越大、兼并双方购买沉没成本越小、控股比例越高、购买者期望协同效应越大、息票率越高,税率越高, 则均会导致控制权转移越快, 转移的均衡价格越低。目标企业所处的产业增长率和波动率越高, 则控制权转移越快, 转移的均衡价格越低,并具有双重效应。控制权转移的时机和转移均衡价格不是控制因子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14.
洪涛 《经理人》2011,(2):46-47
在这一轮产业链革命中,追逐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欲取得控制权的多数企业,从中粮、TCL到众多的新能源、LED行业等,不管适合与否,都认为全产业链才是正道,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理解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是指以血缘或亲缘结成的家族力量以股权或实际控制权方式渗透进企业,影响或掌握企业决策的组织形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40%。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的经营范围非常广泛:从衣食住行到家政服务,从农林牧副渔到制造、运输,甚至文教、体育、艺术、旅游、医疗、保险等等。研究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私营企业家族式经营的局限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全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商投资W公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及其独特成因。与传统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不同的是,人力资本及其控制的无形资产对高科技企业价值的贡献相对于有形资产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而且人力资本与增长机会和价值驱动资源控制权高度粘合,但这些资源并不能由法律上的所有者控制,出现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分离的格局。本文最后对风险投资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金融契约理论为基础,从控制权视角考察了企业"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交互关系及其对过度投资的影响效应,并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者利用控制权地位攫取私利是引发企业过度投资的主要诱因,随着管理者控制权强度增加,过度投资水平明显上升;(2)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能够对管理者一般控制权行使产生有效约束,相比较于股权分散、负债较少的企业,股权集中、负债较多企业投资者拥有的核心控制权更集中、干预动机更强,因而企业过度投资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 “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经理人员获取了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内部人控制有“法律”上和“事实”上之分。法律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内部人因持有企业的股份而掌握了企业控制权;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人并不持有企业的股权,但在企业资产的使用、处置、收益分配上拥有决定性的权利。由于各国的转轨的环境和条件不同,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和规模在各转  相似文献   

19.
会计剩余控制权一般通过企业契约安排实现其在企业内部的配置。在中国公司中,会计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对象包括股东、董事和管理者。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财务状况等是中国企业会计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随着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的过渡期结束,垄断世界粮食80%交易量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一齐登陆我国粮食市场。他们在各地建立小麦、大米加工企业,并且已经掌控了我国植物油的定价权。如果四大跨国粮商进一步取得粮食流通的控制权,将会造成我国粮价定价权旁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