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今天想讲的是我最近几年来在我国观察到的一些家庭结构方面的变动。对于这些变动还不能充分地用数据来表达,也还不能进行较广范围的概括。中国社会固然有它的共同特点,但是我的观察是很局部的,因此我所讲的内容在中国有多大的代表性尚属未知。这一点,应当在一开始就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一 历史社会学是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它是历史学,但它援用了社会学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它不是研究一系列的个体或事件,不必关心经常变化的历史现象;而是对社会结构,关系和状态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和探讨;特别是关心诸如家庭、人口、结社、风俗、职业结构之类相对稳定、较少变化的现象。它又是社会学,但它运用了历史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82年以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社会转型和人口老龄化之下农村家庭结构所发生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可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之前,尽管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农村劳动力基本上仍以农耕为主,家庭核心化水平继续保持并发展。1990年之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大规模转移局面出现,农村老龄化水平提高,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初期出生者逐渐长大,家庭结构受到直接影响,发生了不同以往的新变化。少子家庭亲代和已婚子代职业分工出现,亲代和子代在家庭经济、生活中合作意义增大,三代直系家庭上升,标准核心家庭下降;中青年子代夫妇出外增多,中年和低龄老年亲代在育幼方面的功能提高,隔代等不完整家庭类型增多。这一时期,老年人独居大幅度上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压抑,儒家思想对人们头脑的禁锢,少数民族侵扰中原所造成的频繁战乱及其带来的落后因素……等等,都阻碍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都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但是,这些因素还不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①要阐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未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化,归根结蒂,必须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本文试图从剖析中国封建市镇的经济结构特殊性方面,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其未来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总体趋势是核心家庭日益增多,直系家庭和联合家庭逐渐减少。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家庭的核心化、小型化提出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关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社会虽说是一种农业经济、自然经济,但商品经济却是它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催化剂和动力。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和主干是个体小生产农业,它要求土地与劳动力的紧密结合,自耕农便成为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能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以经济的手段与劳动者结合,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农业基础之上的是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和货币是中国经济结构涉及的两个特点,而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是封建国家对经济的强大的控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不少论著都认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大土地所有者,或日大庄园主;认为由于大庄园主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被中央政府染指而支持藩镇割据,使得这种局面得以维持和发展。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认为,那些投身军戎成为职业雇佣兵的破产农民和流氓无产者才是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但藩镇割据与唐代的大土地所有者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尚未具论。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并对以前的观点作若干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9.
封建家庭是中国封建社会一切矛盾和关系的基本纽结,它的触角伸向社会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等各个方面。家庭的起伏跌宕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盛衰。因此,只有认真考察家庭形态和封建社会的内在联系,才能深刻地揭示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本质。本文拟就此作一个初步探讨,以俟时贤指正。  相似文献   

10.
马春华 《学术研究》2012,(9):33-41,159
调查数据显示东亚社会的家庭结构没有呈现出核心化趋势,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现代化水平序列和家庭结构模式形成了错位;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中的典型核心家庭在东亚社会中的比例都是相对较低的;三国四地各自的家庭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亚三国四地的核心家庭(核心、夫妻和单亲)和亲属网络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东亚社会中的家庭变迁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模式,显示了家庭变迁的多维路径和多元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家庭的变动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伟志  徐新 《社会科学》2000,(10):51-55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 ,家庭制度变迁的快慢基本上是与社会变迁的快慢相吻合的。当代中国的家庭经历了时急时缓的波浪式发展轨迹。 195 0年《婚姻法》的颁布促使大多数包办婚姻解体 ,提倡婚姻自主。但在随后的时间内 ,从整体上看 ,人们的家庭观念和婚姻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80年代以后 ,急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 ,促使当代中国家庭无论是在实体方面还是在观念方面都处在巨大的变动之中。一、家庭结构由紧到松、由单一到多元从量上看 ,外显为家庭规模的逐渐缩小。一是户均人口数下降。从 2 0世纪初到 40年代末 ,根据官方统计的家庭平均…  相似文献   

12.
清代封建论的文化意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封建论早已突破了先前封建论主要着眼于体制之争的框框,成为一种思想资源,或是藉以反思明亡清兴,或是藉以批判郡县制为核心的君主专制,或是借封建"分权"的内涵倡导地方自治.除上述社会及政治的现实之外,长期延续的宗法传统、儒家文化中"公"的思想观念及其与法家制度文化之间的明显紧张,正是清代封建论的文化背景和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是经济社会学的两种重要理论视角.在关于家庭行为的分析中,贝克尔坚持以效用最大化、偏好稳定、市场均衡等基本假设为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运用成本-收益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家庭内个体理性选择行为.然而,在制度主义理论看来,贝克尔的理性选择分析忽视了宏大的外在制度性因素以及理性来源的社会性建构,不能有效说明家庭行为.因此,应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立场出发,基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提出家庭制度主义分析下的另一种景象.其中,国家、市场、文化、社会观念等制度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家庭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也是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悠久的传统,对现实总不免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巨大的变革,对过去的旧的事物多要加以改造,对传统也往往采取批判或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受现存资料的影响 ,以往有关家庭史的研究 ,多局限在家庭法和财产继承方面 ,这与家庭史在中国社会史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关于家庭生活、家庭类型、家庭职能、家庭演变、家庭结构等等方面 ,资料虽然也有一些 ,但既分布散乱 ,又相对间接 ,故而研究不够。因此 ,努力发掘资料 ,全面系统地开展家庭史研究 ,实为当务之急。笔者不惴谫陋 ,力图对宋代家庭结构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 ,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一、主要家庭类型及其在社会中的比率就家庭的类型来说 ,中国古代社会的家庭类型要比现代社会复杂得多 ,因为现代社会所有的家庭类型 ,古代差不多都有 ,…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结构的瓦解与重建一直反复进行着。到封建社会末期,封建结构也未被资本主义摧毁,却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结构为什么能不断瓦解又很快重建,直到封建社会末期都未被摧毁呢? 我想从系统论的角度,对此作些初步探索。一、封建结构瓦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汉唐间的土地买卖,以及与此相连的封建土地所有权问题,历史上就有争议,至今仍然意见不一。较早的争论出现于马端临《文献通考》。该书评论唐朝均田制,引了叶适的一段言论:“要知田制所以坏,乃是唐世使民得自卖其田始。……唐世虽有公田之名,而有私田之实……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马端临说:“水心言唐方使民得立券自卖其田,而田遂为私田。此说恐未深考”。他认为“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民得以自买卖田土矣”。两人都把土地买卖与土地所有权联系起来,但在时间上看法不同。解放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讨论中,再次碰到这个问题。一些同志指出:“根据经典著作的指示,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史实,土地买卖可以作为衡量土地所有权的标尺”。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不过是一种“诡诈的买卖”,它“不但不能证明‘自由的私有权’的建立,反而意味着在封建社会的农民是以土地所有权的丧失而换取使用权为其特征”。更有同志提出:“所谓经过买卖的私有,只是在封建法律下被承认的,而法律是统治者所订”,因而认为土地所有权“在专制封建主义的中世纪‘就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权’——封建的土地国有制”。这里的分歧就不仅涉及汉唐时期(乃至封建社会)土地买卖的性质、意义,而且关系到对封建土地所有权的理解了。本文试图结合汉唐间土地买卖的事实,对“封建式的私有”谈点粗浅意见,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讲求经济效果问题的提出,理论界重新展开了如何认识“边际收益递减律”的讨论。一些同志冲破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全面否定的倾向,对此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但其中出现的过份肯定倾向也值得我们注意。笔者认为,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对“边际收益递减律”的一系列论述,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指导思想。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组诗的结构形态是其有别于单体诗歌的重要文体特征,也是阅读组诗的重要线索.唐代组诗在前代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以时序流程和事件进程为特征的结构形态,创造性地以情感历程、意义承接、意象勾连等方式来结构组诗,丰富了组诗的结构艺术,为后代组诗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山水诗是唐代诗歌的重要题材。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在盛唐诗向中唐诗的过渡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钱起曾和王维有过交游,他们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着相似之处。但细细比较,表面的相似处实则隐藏着重要的一点差别,这个差别也是把盛唐诗和中唐诗相区别的一个分水岭。本文在分析钱起的山水诗时,在论述过程中与王维诗进行比较,来找出唐代山水诗盛中代变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