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是中国国内对日认识的一种重要观点,其发展过程 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内学术界和媒体中关于“日 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研究和宣传明显增多,这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日两国国内发展 状况有密切关系。中国国内针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的观点,还存在着大量不同的 看法,主要集中在军国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制约因素的强调、 对日本国内多元化与右倾化关系的看法等方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论”反映了中国国 民中存在的一种对日本的不信任感、对日本未来发展的警觉和忧虑,这已经对中日关系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关于上述观点争论的由来、争论焦点及其对中日关系的 影响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孙叔林 《日本学刊》2005,3(4):120-132
20世纪上半期日本与俄国(苏联)之间的五次战争或武装冲突(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18—1922年的日本武装干涉苏俄、1938年张鼓峰事件、1939年诺门坎事件、1945年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外侵略扩张中由兴而衰进而被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埋葬的必然性,揭示了军国主义是一条绝路,任何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3.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军国主义阴魂缘何久驻不散马昌海5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其滔天罪恶罄竹难书。然而战后50年来,日本朝野一些势力,对这段历史从不进行认真反省和道歉。七、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以后,日本右翼势力更是处心积虑...  相似文献   

4.
崔世广 《日本学刊》2005,7(4):71-82
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家族制度为军国主义体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军国主义在膨胀和扩张的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家族制度的特性与功能。本文从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变迁入手,通过家族与军国主义国家理论的关联、家族主义在军队的实践、战时家庭动员和统制等若干方面的探讨,揭示日本近代家族制度的性格与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性格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11):83-85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作者着重从地理环境、大和民族特征、武士道精神和从侵略战争得到的利益四方面探寻日本军国主义产生的原因与可能。  相似文献   

6.
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日本学刊》2005,1(4):33-4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施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策,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对内则采取政府与财阀结为一体的高度垄断和经济统制.军国主义政府积极推动财阀的膨胀,成为财阀的保护伞,财阀更不遗余力地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成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韩狄 《日本研究》2014,(1):58-64
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虽然以"纯学术"研究相标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实质却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而服务的。这一结果的形成源自于日本民族学遗传自欧洲人类学中殖民霸权思想的痼疾,在对外侵略扩张的环境下得以恶性膨胀、畸形发育,导致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迎合了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统治的需求,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金哲男 《日本学刊》2008,(1):111-115
在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因其侵略性和好战性而恶名昭彰. 日本军国主义特有的好战性,扎根于在日本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明治维新,自诞生之日起就已成为其内在属性.  相似文献   

9.
“扶翼”亦即日本近现代学校教育的军国主义化 ,通过系统地向学生灌输封建军国主义思想 ,把学生训练成服务于军国主义的忠实工具。“扶翼”二字在明治维新后日本诸法律规章中被反复使用。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以后 ,以西南藩伐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 ,进行了一场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并确立近代日本天皇制 ,在此体制之下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天皇统治之”,近代日本学校教育变成“扶翼”天皇之工具。 1 890年的《教育敕语》把天皇规定为最完美的道德化身 ,把“扶翼皇运之无穷 ,继承皇祖之遗训”规定为教育内容。实际上 ,日本军国主义正是…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及对国民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以美国等西方国家教育制度为样板的西方民主教育体制。随着天皇制国家体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路线的逐步形成及《教育敕语》公布,日本最终选择了在利用西方教育体制的同时推行军国主义教育的教育体制。在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下,日本国民意识中的“效忠天皇的意识”极为浓厚,迷信天皇、尊崇天皇成为日本国民居主导地位的精神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战前日本右翼是军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1920年为界,之前是日本传统右翼活跃的时期,之后是所谓“革新”右翼活跃的时期。传统右翼以“大亚细亚主义”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表现出强烈的侵略主义特征;“革新”右翼以“国家改造”为其思想、行动的指南,以在日本建立法西斯主义体制为目标。传统右翼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尖兵和别动队为侵略扩张服务,“革新”右翼则通过军事政变在客观上促成了日本法西斯体制的建立。右翼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刘世龙 《日本学刊》2005,(4):146-158
日本军国主义为达到其建立地区霸权主义的殖民帝国目标,发动太平洋战争,军部特别是其内部的主战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太平洋战争为转机,伴随日本帝国主义的覆灭,军部这个长期支配日本对外行为的怪物也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3.
胡澎 《日本学刊》2001,(5):151-157
20 0 1年 7月 9日至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主办的“近代日本内外政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朝鲜、韩国、日本和中国的近 3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科院“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成立于 1999年 ,去年被确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次会议是该课题组成员与国外同行的一次学术交流会 ,在一定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课题组研究成果的阶段总结会。会议共收到 2 6篇论文 ,有 2 1位学者在会上做了正式发言。中国日本史学会名誉会长万峰、早稻田大学教授依田家、中国…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云南大学历史系徐康明日本是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欧北美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刚刚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生产的集中程度,都远较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  相似文献   

15.
《学问》2015,(5)
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琉球(冲绳)地位问题等,依然深刻影响着亚洲国家关系和世界和平的走向,这些问题均是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遗留问题。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成功,未从根本上铲除日本社会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至今也未看到日本民族对战争罪行反省的真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这对未来世界和平与历史走向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往往寻找种种借口,炮制种种谬论,企图以此蒙骗人心,将侵略战争披上“合理”的外农。并且这种谬论各有其特点。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在本世纪发动的十五年侵华战争中所制造的谬论有何特点呢?一、侵华谬论与侵华进程紧密配合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陆续地占领了朝鲜和我国台湾、澎湖列岛。接着,便对我国东北地区虎视耽耽,企图以此作为独占中国的突破口。为此,1927年6、7月间,在田  相似文献   

17.
高洪 《日本学刊》2005,(4):96-107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近代天皇制政府为了增强其统治的“正统性”和“有效性”,拾起复兴中的神道教义,鼓吹“天照大神”庇护下的“皇国神运”。伴随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对外侵略扩张,神道与明治政府结合得愈加紧密,逐步成为君临天下的“国家神道”,进而国家神道终于超越了所有宗教信仰,成为国教。“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后,天皇制政府为了将日本国民牢牢地捆绑在军国主义战车上,在实行严酷的政治专制的同时,以国家神道统摄民众的精神世界,使近代日本国家发展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18.
书讯     
《日本军国主义论》蒋立峰、汤重南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军国主义史研究课题组的最终研究成果“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研究丛书”的第一部。全书由导论、源流要素篇、体制政策篇、侵略扩张篇等部分组成,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发展与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论述,并介绍了中日朝韩等国近年研究日本军国主义问题的概况,堪称我国学者运用日本最新资料分析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一部力作。《战时体制下的日本妇女团体(1931—1945)》胡澎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丁英顺 《日本学刊》2005,5(4):133-145
1910年日本军国主义完全吞并朝鲜,并以“确保东洋的和平与日韩两国人民幸福”的欺骗口号之下,在朝鲜进行了36年的殖民统治。初期,日本将“大韩帝国”的国号改为朝鲜,设立了朝鲜总督府的统治体制。“三一”运动之后,其统治方式逐渐转为文化统治。文化统治是残暴统治的延续,其手段更为野蛮。残暴统治和文化统治都给战后朝鲜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三种公共哲学最具有影响力,它们是立宪主义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经济发展和新民族主义.和平宪法存在天皇制等历史局限性和问题.和平宪法的现实主义因素有:对本国政府和军队的怀疑主义,原子弹受害经验,国家主权的自主限制,新国民原理等,和平宪法维护了日本战后60年没有发动过战争,防止了军国主义的复活,保持了"和平国家"的形象,战后的民主主义与和平主义没有国民的精力和国家资源使用到军事方面等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