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桥的启示     
9月11日星期日晴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骑自行车到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水生园玩儿。一路上,我们经过了三座又高又陡的大桥。我觉得上桥时非常吃力,双脚不停地用力踩着脚踏板,额头上的汗也冒出来了;而下桥时却非常轻松,只要用手把正自行车的把手,脚放在踏板上,自行车就会自动向下冲,感觉到一阵清风扑面而来,舒服极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又经过了这三座桥,妈妈说“:儿子,你觉得上桥很吃力,但下桥很轻松,是吗?”我说“:对呀。”妈妈又说“:你想想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这时,我想起了我在学习上也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比如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把语…  相似文献   

2.
证明清白     
同事老郭买了一辆自行车,骑了没几天就说丢了。凑巧的是,老郭丢车的那天,我也买了一辆自行车,并且和老郭丢的那辆车是一个牌子、一个型号,看起来是一模一样。有同事和我开玩笑说:“我看你这辆车挺眼熟,不会是人家老郭那辆吧。”这虽是玩笑话,但我的心里还是咯噔一下,心想,是呀,万一老郭也这么认为,那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3.
图中这些年幼的僧人在每日课余,来到寺前的草地上练习骑自行车。他们为什么能骑自行车?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深含一个根本的质疑:文化的符号在骑自行车这一现代行为中有没有作用?我以为是弥漫整幅图片中的康区最著名的黄教理塘长青春科寺后面的藏文化象征体系赋予他们理解“自行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3)
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超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是缘于好奇。“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  相似文献   

5.
那年我刚上班,毛头小伙子一个,正是风风火火骑着自行车在街上乱窜的年龄。一天,我带着女朋友正在飞奔,突然被一个交警拦下。那交警也很年轻,一脸的血气方刚,他告诉我说骑自行车带人,按规定罚款5元。当着女朋友的面,我觉得很没有面子,就直冲冲地对他说:“不就是骑自行车带个人吗?什么大不了的事?不罚行不?”  相似文献   

6.
她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厌恶他的,或者是上小学的时候吧。 学校离家远,每天,他都骑自行车送她,但就在那么一天,她对他说,你不用送我了。他很诧异,她却抬起固执的小脑袋,是的,你也不用接我了,我一个人能回家。他的眼神突然暗淡下来,点点头,骑着自行车走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年朋友,两个子女怕他每天骑一辆自行车跑到东、跑到西的累着了,就商量着想给老爸买辆助动车。这事跟老爸一说,当即被老爸制止:“你们的孝心我领了,我所以喜欢骑自行车,是因为骑车虽然累点,但经常活动活动筋骨有好处,这也算是一种‘先苦后甜’,或者说叫‘先累后健’吧。”做子女的觉得老爸说得有理,也就顺了老人的心。这位老年朋友“先累后健”之说,不失为经验之谈。现在有一种错觉,或者说误区,认为人到中老年就不能“累”着了。因此,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借力”,甚至懒得走路、爬楼梯、做家务……如此一点都不累,其实不一定是好事,…  相似文献   

8.
学车记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却累得满头大汗,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学骑自行车。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学会骑自行车,不仅家人笑我,连我自己也觉得没用。所以我决定今天就要把自行车学会。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心     
那是一个普通的早晨,我一如既往的推着自行车要去学校。可我左脚刚迈出门槛,母亲突然大喊了一声:“扣子”我低头一看,我的上衣掉了一个扣子,又一看,就掉在我的左脚旁。我说:“哦”就弯腰把扣子捡起来放进了衣兜里,然后就往前走。不料母亲又说道:“等一下,我给你缝上。”  相似文献   

10.
骑自行车和跑步,是我平生的两项爱好,坚持多年,受益匪浅。 1952年当科长时,组织上发给我一辆自行车,上班下班、市内公干、探亲访友,全都用它。无偿骑了10年后,又作价卖给个人,用途依然不变。随着职务的升迁,外出公干可要汽车,上下班也可用汽车接送,但我却觉得骑车比较方便自由,除参加外事活动外,很少要车。有时在近郊下乡,也尽量骑自行车去,不带汽车,虽然累点,心情却很舒畅,既锻炼了身体,又便于接近群众。这种做法,虽得到大家的赞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23,(10):64-64
没法换玲玲放学回来,妈妈看她脸色不好,问道:“宝贝,你是不是又晕车了?”玲玲说:“我的座位背向车头,坐了一会儿就觉得很难受。”妈妈建议:“那你可以和对面的人商量一下换个座位。”玲玲说:“可是今天对面的座位上没有人,没法和我换。”动物保护协会女儿问爸爸:“动物保护协会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12.
五岁时,我骨折了一次,到现在还是忘不了。那天是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我坐在自行车上,偏是要奶奶听我讲故事。我越催,她越不听。我生气了,就在车上用力地晃来晃去,车子在路上东摇西摆。奶奶对我说:“安静点!”我不听。  相似文献   

13.
等我长大了     
硬要骑在父亲肩头,让他给我当木马时,他笑道:“现在我让你骑,长大了我可就经不住你骑了啊!”我一本正经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让你骑,我驮着你去公园玩儿!”结果,我真的长大了,却别说让他骑,就连好好陪他走一圈公园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14.
小镇上的十字路口,是我的必经之路。每次路过那里,我都有意无意地向路旁看一眼,看那个“公用打气筒”,看打气筒上坠着的那朵晶莹的玻璃花。当然,每次也都会“重温”一遍关于它的一个小故事。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常来这儿给自行车充气。不知道这打气筒是谁放的,反正谁也不用花钱。每当我推着自行车离开那儿的时候,心里总充满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激之情,总觉得这人太伟大了。古人说:“福兮祸所倚”,这句话还真应验了,没激动几天,就激动不起来——打气筒不翼而飞了。那天早晨,我又去那儿给自行车充点气,从老远就看见那儿围着一群人。我从人缝里…  相似文献   

15.
惊心一刻     
“好可怕呀,快走吧!”肖晨对我说。“没关系,这有什么可怕的!”我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心已在怦怦跳。今天,我和杨理、肖晨约好一起到这一带有名的“鬼屋”探险。来到“鬼屋”门前,我们犹豫不决,谁也不敢先进去。我刚想把肖晨先推进去,可我的恶作剧还没搞定,肖晨和杨理串谋,一把将我推进了“鬼屋”。没等我埋怨,他们又把我当成挡箭牌,推着我向前走。我心里暗暗说:好小子,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俩。”“鬼屋”四面封闭,进不来阳光,里面黑黢黢(qū)的,越往里走越暗,越往里走越让人害怕。“吱——”“啊——”两个声音从背后传来,突然一个激灵,吓掉了…  相似文献   

16.
马士钧 《新少年》2014,(5):30-31
这节是体育课,斑马老师教大家学骑车。“骑自行车的关键是要掌握好平衡,请看老师的示范。”说着,斑马老师抬腿上车,围着场地转了两圈。  相似文献   

17.
看了题目,你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公公汽车”?不对吧?别急,要想知道缘由请接着看吧。文章的主角是我的外公,平时我就叫他公公。他有着一张黝黑的脸庞,一笑起来额头上就好像爬了几条蔓藤,可是硬朗的身体却让公公引以自豪。由于中午我在公公家吃饭,而且他家距学校比较远,于是公公每天中午都要不辞辛苦接我回家,经常是汗如雨下。每次进学校大门时,门卫肖大妈都会说,公公是我的专车司机,而公公的自行车则是我的专用“汽车”。开始我只是觉得有趣,后来渐渐感到,天天要公公接送,真羞。有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那段时间,我中午想吃馒头。公公…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77岁,可是别人都说我像五、六十岁的人,真是返老还童了。这话也确实不假,我现在耳不聋眼不花,头发乌黑,行走利索,思维清楚,视力、听力正常。每天著书写作少则一二千,多则三四千字,不觉得疲累,也不感到糊涂,有时候越写越觉得头脑清楚;而且每天还能骑上自行车买菜、访友、开会。有的同志说我是“古稀年轻人”,非常羡慕。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才12岁,却拥有五辆坐骑。它们既见证了我的成长,又反映了一家人对我的成长所做的付出。我出生后不久,爸爸就给我买了一辆“宝宝乐”牌的婴儿手推车。每天我都躺在里面,和爸妈一起在大街上散步。我很喜欢这辆车,这是我的第一辆坐骑。我两岁半的时候,那辆“宝宝乐”完成了任务,我有了一辆自己驾驶的车——爸爸给我买的一辆“飞鹰”牌的四轮自行车。这辆四轮自行车。实际上是有两个大主轮,后主轮的两侧,各有一个辅助的小型支撑。骑上车子,只要有一点歪斜,不管向左向右,都会有一个小车轮支撑着,不会摔跤。换了新坐骑,我高兴极了,天天在小…  相似文献   

20.
老伴学骑车     
黄世玫 《老友》2013,(2):40-40
早晨起床后.老伴就认真地对我说:“吃完早饭后.你别出去转悠.帮我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教我骑自行车.”我一听就懵了.“你这不是半夜哭妗子——想起来一阵是一阵吗?都70多岁的人了.还学骑啥车呢?”我冷不丁地回敬了老伴一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