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小说具有经典的“冰山体”叙事风格。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进行语用分析。从整个语篇考察男女主人公是如何发起话轮或转换话题的。依循双方在谈话过程中的态度和角色演变的四个阶段对其对话进行细致解读,逐步挖掘对话背后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真实意图,从而揭示了男主人公已经沦为“迷惘”一代的代表,也预示着女主人公从此走上了坚强、独立的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首涉及婚姻纠葛的诗。主人公是男还是女,“言就尔居”的是女到男家还是男就女室,“复我邦家”是女回娘家还是男反家邦,诗意似不甚明。毛传:“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弃其旧姻而相怨。”(原为郑氏笺语,清人陈奂谓为传文,从之。)这话亦似不甚明,“男女失道以求外昏”,则主人公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郑玄笺:“我采蓄之时,以礼来嫁女(汝),女(汝)不思女(汝)老父之言而弃我,而  相似文献   

3.
晋商题材的《乔家大院》已经成为大众收视热点,不过和《大宅门》、《大染缸》等电视剧相比起来,观众对《乔家大院》的看点似乎更集中在男主人公和陆氏江氏两女的感情戏上。男主人公乔致庸先放弃了青梅竹马的恋人江雪瑛,迎娶绰号“山西第一抠”的富商陆大可之女陆玉菡为  相似文献   

4.
美国电影《云中漫步》是—部充满了浓郁拉丁风隋的爱情影片。电影的女主人公维多利亚有—位非常可爱的爷爷,他对男主人公说了一句堪称经典的台词:“一切问题的秘诀都在于时间。”  相似文献   

5.
《关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爱情诗 ,它以抒情男主人公直抒怀抱为特色 ,从而与汉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中国爱情诗的传统 ,即通过特定的意象隐示“女主人公”之情 ,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美学趣味的变化显示了儒家伦理对社会人生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篇短篇小说。本文以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为框架,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试图揭示出男性与女性如何进行话语权力的建构和争夺、女性如何运用自身独特的手段消解男性话语权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女主人公吉格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
《赫索格》是索尔.贝娄的代表性作品。在描述马德琳形象时,作家通过男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强加在女主人公身上,致使马德琳成了一个与“我”相对立的他者形象。贝娄运用描述者掌控的话语权力,不仅遮蔽了马德琳的真实面目,还对其形象进行别有用心的歪曲与改写。贝娄对“他者”马德琳的态度,客观上反映了作家的自我中心意识与男性沙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日本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谷崎润一郎于1933年创作的小说《春琴抄》被视为其回归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的代表之作.这部小说通过描述女主人公春琴以“残缺”之身而追求“永恒”之美的心理,刻画男主人公佐助崇拜女性、丧失自我的形象,揭示了二者的人格缺陷与唯美追求,突出了一种超越“二元对立”框架,以缺陷与永恒为基准,以审美与女性为主题的唯美主义立场,展现了谷崎润一郎文学的内在的独特魅力与回归日本传统的独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一书中明显表露出《圣经》情结。他把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成了耶稣基督的化身.多次用《圣经》中常见的“尘土”意象作为象征性的背景。他还借男主人公亨利由恶到善的思想转变过程,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罪恶人类注定走向毁灭.只有弃恶从善。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这一深刻主题,从而在作品中“复活”了《圣经》一书中对人类“救赎之途”的期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东亚流行的野女掠男母题,当起自中古佛经中的海外异类结亲母题。但故事在中国误读过程中进行了新的“性别置换”,多体现为男性主人公因祸得福,实为一次带有男性“艳遇”性质的行为,仙话理想色彩十分鲜明。母题体现了华夏中原人与边缘地区交往的心态,突出了故事发生地区的边缘性。明清小说野史叙事主要表现为:1.南方野女变得友好了;2.她们往往还具有中原人一样的敬孝、忠君等伦理观念;3.“野女”形象往往为佐助平叛英雄立下战功的女将领。  相似文献   

11.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以男主人公里卡多和女主人公坏女孩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的,小说从他们小时候在利马相遇写起,直到在马德里的老年时期,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游戏。虽然两人是相爱的,可他们的爱情却是与众不同、支离破碎的。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并指出爱情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他们各自“暗恐”心理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这种“暗恐”心理也是略萨本人“暗恐”心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丰》:情态逼真,精巧细腻这首诗抒写女子悔恨没有和情人同行,过后又盼他驾车快来迎娶。汉、宋儒者都以礼解诗,对诗中的女主人公颇多指责。《诗序》说:“《丰》,刺乱也。婚姻之道缺,阳倡而阴不和,男行而女不随。”意指女子“不随”,“不和”是悖于“礼”,故当“刺”。朱熹亦认为“妇人以有异志不从”(《诗集传》),又说“此淫秽之诗”(《诗序辨说》),无端地给诗中女子扣上了“有异志”“淫秽”的罪名。陈子展先生说:“《丰》,盖男亲迎而女不得  相似文献   

13.
《诗·召南·行露》尽管首章脱简,但二、三章意思显豁,因此古今说诗者几乎无不沿着诗序所揭主题“强暴之男不能侵陵贞女”加以发挥。从毛亨、郑玄、孔颖达直到王先谦,强调“女终不弃礼而随此强暴之男”、“婚姻礼不备足而女守死不往”,把主人公打扮成封建礼法的卫道者;今人余冠英等说此诗写“一个强横的男子硬要聘娶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并且以打官司作为压迫女方的手段。女子的家长并不屈服,这诗就是  相似文献   

14.
运用荣格心理分析法的"阿尼玛"、"阿尼姆斯"有关理论,从内部分析了曹禺早期剧作中"男弱女强"角 色配置模式的生成动因,认为这种模式是男主人公身上的"阿尼玛"、女主人公身上的"阿尼姆斯"付诸行动的结 果,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心理原型的投射,同时也源于曹禺自身的"阿尼玛"气质。  相似文献   

15.
选取欧内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出现的九次显性数词“两”、两类隐性“两”和十次显性动词“看”作为冰山理论“八分之一”的新视角,审视其“八分之七”。“两”和“看”对小说男女主人公各阶段心理变化状态的串联、对海明威个人情感取向的揭示以及对小说两性关系和“二人世界”主题的暗含等作用, 使其成为小说主题呈现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庐隐以一系列自叙传性质的小说,塑造了“庐隐”式女主人公的群像,真实展示了“五四”一代知识女性勇敢地从旧家庭走出,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痛苦挣扎,最后只能悲哀无奈地面对无路可走的现实人生轨迹。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女性经历了接受启蒙到反思启蒙最后放弃启蒙的精神历程。“庐隐”式女主人公这一群像的塑造,有助于进一步反思一代知识女性特质及五四启蒙运动内涵。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安东尼亚》是以女主人公幼年时代的同伴吉姆的回忆为线索,通过独特的审美感悟、观察视点及高超的写作技巧,成功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安东尼亚的形象。本文力求从小说人物安排的角度,分析“平行”人物的对照如何构成小说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气味相投     
气味相投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电影《非诚勿扰》里舒淇扮演的女主人公对葛优扮演的男主人公说道:"一见钟情不是看,是味道,就是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这  相似文献   

19.
从《觉醒》看凯特·肖班的艺术观陈许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1851—1904)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觉醒)。由于书中描写了女主人公追求婚外的爱情和表现了女主人公“性意识”的觉醒,此书立即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评论家对它纷纷责难,斥它...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悲剧及其女主人公已广为人知,其实他刻画的男主人公也不逊色.本文通过对其主要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分析,认为他们大致可分为理想到农夫和伤感型知识分子两种类型,指出从第一类男主人公到第二类男主人公,其行为动力是现出逐渐的衰退过程;这种衰退过程不仅是哈代本人逐渐灰暗的人生观的反映,而且正与哈代作品的创作顺序相呼应,经历了从喜剧──悲喜剧──悲剧──悲剧讽刺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