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丹林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6)
本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一文启发下,就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问题作了深层思考。本文分三部分论述:首先认为,对教条主义的或日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构,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重要前提,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本文的第二部分,相对解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点内容,从四个方面阐明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视野的几个问题。第三部分强调说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贯彻“返本开新”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反对教条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条主义是执迷于自我的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本对立.历史经验表明,奉行教条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必须旗帜鲜明地与教条主义进行划界,坚定不移地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时下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排除洋教条迷信和文本崇拜这两种倾向的干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为中心,如此才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杨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46-51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群众概念,但是通过马克思及相关经典作家的论述,仍然可以概括提升总结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概念,而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是马克思群众观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之前,中西方传统群众思想中,都未能发现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马克思通过深入实际,为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哲学依据,并明确了其3大特点:实践性、人民性和政治性。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概念,可以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群众基础、增强执政基础、践行好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50多年来,作为我国高校公共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同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息息相关。认真研究新中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历程,回顾总结其中的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海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5,(3)
教条主义曾给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带来过严重损失,对这一点人们比较重视,也很警惕,但对教条主义给哲学研究带来的危害,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论。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及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美晖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3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提出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问题有特殊意义。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虽受西方的影响与之有相似之处,但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与西方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性形成中有塑造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指导作用。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性,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体现出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久以前,陈奎元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我们必须反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同时也必须反对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是很正确的。对于前面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文章作过很好的分析了,在这里,我想着重对后一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WU Xiao-yan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
从近代开始孕育的科学乌托邦主义思潮在几个世纪里蓬勃发展,但在20世纪遭遇到了乌托邦视域当中浪漫主义、科学敌托邦、反科学乌托邦和其他乌托邦的质疑,卢德主义和新卢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展开的科技社会批判,从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心理学、科技理性与科技文化等角度展开的科技文明反思。从科学乌托邦主义几个世纪的多向建构到20世纪的多维解构,揭示了科学乌托邦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日趋从具有批判性、前瞻性、超越性的社会理想转变成保守性、利益维护性的意识形态,从革命性的激进社会先导力量退化成渐趋保守改良的技术应对。这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柴建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259-260,2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关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什么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是我们受限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理清这两个问题,以更好的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乌传袞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
<正> 对于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失败,李德是负有直接责任的。但是,这并非全部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种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真实反映,正因为如此,对李德军事教条主义的表现形式、实质和产生背景进行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13.
张苗夫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1):60-62
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哲学的本义进行探讨和梳理。文章认为,哲学这个概念是无法最终定义的,只能设定基本框架的思路,不断地进行追问,在相对可变的语境中寻找更为丰富的确定性因素,并从中获得某些具有启示意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陈均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10-1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随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福山认为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斗争已经终结,为此德里达认为,马克思主义虽然存在着结构上的自身矛盾,但作为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产物,不管从其发展和功用上来看,马克思的精神、灵魂将永世长存。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的批评虽然有失偏颇,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些批判,并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彰显其真理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体系化的哲学与方法化的哲学的差异;2.客体化的哲学与主体化的哲学的差异;3.解释世界的哲学与批判世界的哲学的差异;4.政治化的哲学与学院化的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罗先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5-8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科学视野日益扩大和精细:宇观上已从不足十万光年的银河系扩大到上百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微观上已深入到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和细胞内部的生物大分子等诸多层次.与之相一致,人们对宇宙的研究,必然要从单纯的哲学思辨阶段向现代科学与哲学相结合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鑫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44-148
神观范畴是张载哲学中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张载在解析《周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易》中的参伍之变是其中的较为费解的易象,张载就其在其易学专著《横渠易说》中作了一定的解释与发挥。重在赋予其以易理,并予以易学解构,从而构建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神观范畴。他认为参伍之变属于参伍之神变,结合“合一不测为神”的思想,张载认为参伍之变主要是体现与渗透“动静合一”与“阴阳不测”。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气化万物的根据和存神尽性达天人之境的途径,为宋儒学的建构和批判佛老思潮作了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蔡函甫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Z1)
当前,全社会都在呼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高等学校人文精神建设。哲学是最富于人文精神、人文价值的。作为承担培养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担负着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历史责任。但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人文精神薄弱、人文精神淡化的缺点,没有真正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建立青年学生信仰信念、精神支柱和终极关怀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人文精神,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魅力 现在的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9.
余虹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1):21-26
德里达的主要工作是对"哲学"进行"解构",他将哲学看作一种特定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话语,其语言观上的突出表征是贬低和排斥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立场,而德里达认为正是被哲学贬低和排斥的文字是哲学话语的基础,作为一种话语,哲学也摆不脱文字的"分延"运动,其结果不是哲学排斥了文字,而是文字解构了哲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变革。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