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周山丹 《探求》2006,(2):75-7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作家通过多种书写策略,在小说叙事中展开了对神圣历史的游戏与调侃,这是一种十分有意味的戏仿叙事。刘震云的《故乡相处流传》是对历史戏仿的典型作品,小说运用滑稽反讽的手法展开对历史宏大叙事的戏仿。本文试图通过对《故乡相处流传》的解读,分析戏仿叙事的写作特色极其背后的美学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玉红 《社科纵横》2010,25(11):85-86,96
对中原文化的反思成为贯穿于当代河南作家群中的一条主要文学形态。从20世纪80年代的乔典运、张一弓到90年代的周大新、刘震云、阎连科等,他们都无一例外地以自己的文学方式对传统的中原文化进行了冷静深刻的文化审视。  相似文献   

3.
<正> 在研究85小说新潮消退之后文坛上最重要的小说流派"新写实"小说时,刘震云无疑是必须予以重点注意的最重要的一位作家.他以写实的方法重新撰写了一种历史——现实文本,使读者不得不对平日司空见惯的身边生活报以陌生而惊诧的目光,进而是深深的思索.人们赞叹他描写的细致、反讽的刻深、故事的亲切感人,以及整体面貌上的本色化和生活化.这蝗评说,我认为,基本符合刘震云的创作实际. 但是,当把他的几部反响较大的小说,《塔铺》(1987)——《新兵连》(1988)——《单位》(1989)——《一地鸡毛》 (1991),依着发表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时,刘震云的创作就暴露出常常为人忽视的另一方面:技法的渐次成熟;精神的缓缓而不可抵挡的衰退.他愈来愈认同于"生活"的阴暗一面;愈来愈醉心于人性的黑暗,醉心于展览人性中见不得阳光的琐屑、卑微和邪恶.在他笔下,人似乎已不成其为人. 人真的已不成其为人了吗? 本文拟通过对刘震云主要作品细读和批评性的分析,表  相似文献   

4.
当月热读     
《青岛画报》2012,(10):60
《我不是潘金莲》(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这是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从一场离婚案演变成国家大事。直逼现实,书写民苦,为《一句顶一万句》的姊妹篇。刘震云用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讲述真切的生活常理。他的写作立场使他成为当代文坛少有的可以与时代、人民和国家对话的现实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马拉默德《伙计》中的修辞反讽、戏剧性反讽、情景反讽 ,展示了这三种反讽艺术形式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揭示方面的运用 ,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杨雷 《学术交流》2008,(5):170-172
反乌托邦文学作为文学园地的一支奇葩,一直游离在批判现实主义的边缘.其体裁有几大典型特征,即作品主人公的亲历性,人的异化及双重人格,作品的时间纬度和空间维度,反讽和悖论的运用等.俄罗斯当代作家尤·科兹洛夫用其倾心力作<夜猎>多层次、多视角地图解了反乌托邦文学的上述特征,勾画了未来世界的全景图.他带我们摒弃了乌托邦虚幻的理想王国,指引我们披荆斩棘穿越反乌托邦的黑客帝国,顽强地奔向人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白鹿原》在其文本中展开了两种矛盾对立的文化语境,这两种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历史转型时期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该作品独特的反讽式艺术效果。具体体现为文本结构的反讽特征、人物性格的反讽特征以及语言形式的反讽特征。这种反讽式手法的运用使作品产生了百感难言的情感张力和丰富的审美文化内蕴,其历史的真实性在今天的现实境遇中仍然具有启思价值。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中反讽与象征的叙事特色孙玉珍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他独具的语言风格和完美的叙事艺术,在美国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影响一时。近些年来虽然国内外评论界对此已作出很多评论,但作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其艺术...  相似文献   

9.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杨钧“反讽”(irony)这一术语,源出古希腊喜剧,是指一种固定的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反讽”后来演变成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即讽刺。(在英语里,反讽与讽刺是同一个词)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家将这一术语引入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0.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跻身于"英国移民文学三剑客"之列,足见其文学造诣和在当代英国文学中的地位。为他赢得"布克"奖的长篇小说《长日留痕》,再现了一段英国往事,流露出浓烈的怀旧情感,表现出对历史的再审视、对绅士等传统观念的依恋,与当代英国的现实处境构成了反讽性互文关系,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帝国垂暮的感叹。综而观之,黑石一雄如此情结的展现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其日裔背景在文学创作中的悄然流露,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上海先锋诗歌同中国的先锋文学一样,经历了由显至隐、由隐至显的过程。20年代粗具规模;50年代受政治影响陷入沉寂;80年代又重现生机。80年代的上海先锋诗歌以平实的口语化语言描绘凡人凡事,运用反讽、象征、变形等技巧,抒写都市人的内心困惑、精神焦虑,在追求创新与个性化的理念中,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董岩 《学术交流》2023,(4):183-192
托尼·莫里森的《天佑孩童》作为非裔美国作家作品进入世界文学主流空间的典范,其进入路径与卡萨诺瓦在《文学世界共和国》中提出的方式基本契合,但莫里森在卡萨诺瓦理论基础上又有拓展。一是在非裔美国土语之外,通过“白人英语”叙事反讽统治阶级的粗鄙与无耻行径,颠覆白人主流话语的霸权地位,产生“陌生化”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二是沿用意识流手法,并采取多重人物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手法,使小说结构多轨并行,极大丰富了人物层次和故事情节。三是阐释了莫里森对政治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在符合通用美学规范前提下,关注社会共性问题,并坚定表达了黑人的社会诉求。莫里森在《天佑孩童》创作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非裔美国文学打破文学世界共和国固定等级,维持其动态变化,使其保有活力的绝佳样例。  相似文献   

13.
姜晓明 《东西南北》2012,(20):30-31
刘震云走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的楼道里,跟出入办公室的人打着招呼。这是他熟悉的地方。这些年,刘震云新书的版权页上,总是有着令人惊叹的首印数。《我叫刘跃进》是20万,《一句顶一万句》是40万,这本放在我面前的《我不是潘金莲》,首印数是50万,对于中国那些心怀著书梦想的人来说,这些数字光亮耀目令人艳羡。  相似文献   

14.
张炜 《社科纵横》2006,21(3):167-168
《名利场》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本文从“反讽者与人物的距离感”,“两种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非直白的叙述”三方面分析了作者在《名利场》中所运用的反讽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叙事上,大江通过多视点、反讽叙事、戏仿等手法,尽可能地用自己的叙事方式抵抗着占主流地位的日本传统的叙事文学.大江在叙事上进行的"陌生化"探索,从而使其大多数作品具有很强的隐喻性、象征性.对大江来说,"陌生化"是他以一个文化批评者的身份对日本现代社会特别是天皇制进行强烈批判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6.
荐书     
正一起阅读·让好书上榜·引领畅销本栏目欢迎各出版社、出版商及作者、读者推介新书、新作。联系电话:0431-88600080E-mail:happylyy1@126.com《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作者:刘震云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是著名作家刘震云睽违五年的又一力作。四个素不相识的人,农村姑娘牛小丽,省长李安邦,县公路局长杨开拓,市环保局副局长马忠诚,四人不一个县,不一个市,也不一个省,更不是一个阶层;但他们之间,却发生了极为可笑和生死攸关的联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穿越大半个中国打着了。于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深陷其中的人痛不欲生,看热闹的吃瓜群众却乐不可支。刘震云用老辣之笔,剖析了吃瓜本质;用慈悲之心,探寻了荒诞底线。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与道教:世俗性叙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钧 《学术交流》2006,9(11):164-168
《西游记》虽然主要由佛教、道教形象及其情节构成,但统摄全书的基本叙事观点却并非道教观点,而是世俗观点。它不但对道教毫无敬意,而且内含反讽。这表明作者不是以道教立场,而是以世俗立场,借用道教题材来编自己的通俗故事,表达自己的世俗观念。《西游记》对道教社会特性的见解和反讽说明《西游记》的作者不可能是道教中人。  相似文献   

18.
陈爱  陈坚 《浙江学刊》2003,(2):92-97
张爱玲和老舍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均对喜剧性及幽默、讽刺、反讽手法存有偏爱,但在呈现形态上却风格迥异。张与老舍代表了喜剧艺术的两种型态:反讽的和讽刺的。通过喜剧方式,老舍体现的是社会关怀,张则是反思存在;老舍喜欢褒贬是非,张则超然物外;老舍常用夸张嘲谑,张则收敛沉练。  相似文献   

19.
陆芸 《浙江学刊》2001,(1):80-84
鲁迅小说中的笑大致可分为装饰型、反讽型与"布尔列斯克(burlesque)"型三类鲁迅所说"装点些欢客"形成装饰型的笑;"言在此而意在彼"构成反讽型的笑;而"夸张的滑稽模仿"是布尔列斯克型的笑.文章对这三种类型的笑在鲁迅小说中的功能、意义及美学内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如果葛优、刘震云、王朔、张国立同时掉河里了,冯小刚会先救谁?冯小刚说,我会先救葛大爷,最后救张国立,因为张国立好说话。62岁这年,张国立成了“流量老生”。《国家宝藏》里,他是001号讲解员,承担着半个主持人的角色,凭借老艺术家的“儒雅风范”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