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克孜尔石窟壁画是龟兹石窟艺术的代表,装饰性是这一艺术的主要特征.其中稳定而有秩序的骨骼单位式构图为壁画产生装饰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同骨骼形式的构图根据洞窟的结构形态分布在洞窟的不同位置.这些稳定而有秩序的构图形式是在当地的地质条件、洞窟形态及壁画所描绘内容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印象派特别是后印象派绘画中,放弃焦点透视、消弱景深感;物体的体积感在动感与光线中的消融;画面开始出现了大开大合的交叉线、构图中心开始偏离画面中心等转向是最明显的东方印迹。西方传统绘画注重的是眼中的真实,而以后印象派为前奏的现代、后现代美术更重视心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构图教学是高等教育美术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构图教学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在高等教育中构建构图教学单元的必要性.从把握构图原则、融入构图艺术、创新构图方法三方面进行构图意识培养,充分利用构图特点,更好地发挥其在艺术作品创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精神历来以"整个世界的和谐"为指归.中国的"天人合一",印度的"梵我合一",日本的"森林思想"历来都是东方文学追求的理想境界.无论是上古文学的"巫术"精神,中古文学的"宗教"精神,近古文学的"民族"精神,近代文学的"反帝、反封",现当代文学的"反殖、反霸",无不以"世界和谐"、"人性和谐"为目标,且与一味讲"征服"的西方大异其趣."二战"后,西方才开始把眼光投向东方.当发现很多西方文学大家都频频向东方文学吸取养分,并把东方的"天人合一"理想作为他们的执着追求的时候,东方文学也开始对厚重的东方传统进行自我审视.他们发现文学在经历了"自然性的人"、"社会性的人"的阶段后,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精神性的人"的阶段.而"人性和谐"、"天人合一"也正是"精神性的人"执意追求的核心特质.  相似文献   

6.
构图能力是平面设计基础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构图能力的训练分理论掌握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掌握部分包括构图元素和构图的基本原则。实践操作部分分优秀作品临摹、作品结构分析研究的二次创作和平面作品的写生意向训练三部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使学生科学而系统地掌握构图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歌作为艺术作品,往往是民族艺术的突出代表.国歌歌词作为民族文学的一种,集中而明确地体现出民族的核心精神.作为东方现代文学的一部分,东方国家的国歌歌词显露出鲜明的民族主义特性.这首先从东方各国国歌创作者群体的组成可见出.其次从具体的东方国家国歌歌词的主题思想及主要内容来看,它们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精神.后者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鼓舞士气,号召人民与敌人做斗争,追求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战歌;一类是赞美国家壮丽河山,表达对民族的挚爱之情的颂歌;还有一类是呼吁人民团结一致建设美好家园的希望之歌.这些国歌构成东方民族主义文学重要而独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常用的构图方式之一,它在绘画中的应用充分传达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注重"虚实相生"的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这种审美意识和艺术手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从而也是评价中国绘画意境的重要标准.而"留白"的画面中"象"与"象","迹"与"象"的关系和他们彼此衍生出来的审美情趣,对我们在从事艺术和设计活动中寻找构图,处理各个元素的相互关系都提供了很大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汉画作为从工艺装饰中脱胎的早期绘画 ,在从图案到写实的演进中 ,没有脱离“影绘”的装饰构图手法 ,加之汉画工匠独特的创作理念 :要表现对象应该怎样 ,而非看上去怎样 ,所以汉画构图沿袭了工艺装饰“分段平行”、“并列展开”的构图模式 ,以填充手法构成画面 ,而不考虑“透视”的空间比例。从汉画像石 (砖 )发端的中国传统绘画 ,秉承其一贯的构图模式 ,终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意识 ,也由此奠定中国绘画构图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10.
“希望能用这根香,把亲人带来身旁.”一位参加完“东方之星”沉船祈福的网友,写下了这么一段话.连日来,整个东方古老民族,都为“东方之星”的翻覆而悲恸.更令人揪心的是,船上是老年人居多的“夕阳团”.  相似文献   

11.
《贵妇的画像》是19世纪末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杰作之一,同时也是其创作早期代表作,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部作品结构严谨、内涵丰富,以精巧的笔触对女性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本文通过《贵妇的画像》这本小说,对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成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写意精神是一种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观。雕塑的写意精神是中国整体艺术审美特征的反映。从中国原始雕塑直至中国当代雕塑都体现着写意精神。中国的写意雕塑与西方写意雕塑相比较更注重感受,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写意雕塑在当代的发展,有利于唤醒民族文化的自觉,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3.
传神写意与中华艺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文人画及其理论为证,提纲挈领地叙述了"神"、"传神"、"畅神"到"写意"审美范畴的演变,分析了传神写意审美命题的文化背景,并以民间艺术为例,提出中华艺术的传神写意先起于民间,文人艺术与民间艺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促使传神写意成为中华艺术源远流长的独特传统。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工笔重彩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经验下变革发展的新形式,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性转型的新的艺术语言形式。在当代语境下工笔重彩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实践和多方探索的情况。文章在材料制作、色彩表现、装饰性方面对当下工笔重彩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工笔重彩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变革所逐渐形成的"和而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境中的素描与当代工笔人物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描作为一种重要的造型手段.被引入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造型阶段后.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拄动作用.从传统形态到当代形态的演进过程.打破了线条的局限.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彰显灵活多样化特质。中国工笔人物画在线性素描训练中.已经不仅仅是原始粗犷单线。而是单线的叠加组合.带有韵律美、节奏感和写意味的组线和线群。代表中国画本体的工笔画.在画史上的地位日逐边缘化。在现代语境中,中西文化相互衍生、交融和共同发展.对中国绘画的价值趣味更从西洋画的表现方式,转向了从中国画中吸取中国文化的惜蕴.让能体现中国人生命味道的东西变得活跃起来.正从绘画性转向了中国特有的书法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初探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写意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析、举例、引用等方法来论证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学习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重要性,对于丰富当代工笔人物绘画艺术形式,提高其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以"形"传"神"的人物造型、整体空间意识的构图、虚实相生的画面处理三个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军旅剧《历史的天空》《狼毒花》有着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实事求是的创作内涵.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示历史大背景,塑造“另类”英雄形象,在审美理念上突破了传统英雄塑造的“高大全”取向,努力实现对个体人性的现象还原,以灵动的笔触再现生命存在的本真,从而突破了以往英雄主义的审关原则,其成就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手法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的行书清秀自然,生动流畅;行草的用笔、布局、气韵等造诣极深;小草笔势飞动,但字字独立;大草字与字多由牵丝连属,笔势洒脱不羁;章法结构气韵生动,整体布局雄浑豪放,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现当代书坛独树一帜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国画具体地体现着阴阳辩证法 ,它集中地表现为“象”与“意”的关系 ,又具体实现在辩证的构图和技法中  相似文献   

20.
孙照金 《南都学坛》2005,25(5):16-17
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列于同类艺术品中,它构图凝练概括,散点透视、置陈布势,意象造型、充实灵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使南阳汉画像石产生了强烈的力量感、运动感和生命感,研究它的构图美学,有助于我们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